义静苏维埃高潮

义静苏维埃运动期间,“印刷商”范巴蓬在滨水

黎氏幸福 - 义静苏联博物馆前馆长 October 23, 2024 17:05

范伯风曾在滨水港担任搬运工。他参与了许多争取工人权利的活动。他也是义静苏维埃运动期间为革命印制文件的五人之一。

范伯风1901年出生于义安省兴原县安长乡安东河村(现荣市边水坊)。他的父亲是范伯迪先生(常称古探),母亲是陈氏岸女士。他家有四男四女,生活在干旱的沙地上,每年种植一季稻米和一季夏作物,粮食收成完全依赖于自然。他的父母整天“劳作于地,劳作于天”,但“仍然吃不饱,穿不暖”。他的兄弟姐妹无法上学,只能到田里帮父母干活。

Phạm Bá Phụng
范伯凤(1901-1955)。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法国殖民者将荣市-滨水区建设成为越南中北部的工业中心。法国殖民者意识到滨水港的重要性,于1924年疏浚并扩建了该港口,使其能够容纳大型船舶,成为继海防港之后越南第二大港口。他们征用荣市农民的土地,兴建工厂。1926年,荣市-滨水区建成了20多家工厂。此外,法国殖民者还征用安勇村农民的土地,兴建荣市机场。

到 1929 年,荣市-滨水区的工人数量急剧增加,已超过 4,000 人;其中最多的是张氏铁路维修厂(近 1,000 人)、西帕协会火柴厂(750 人)和萨玛纳尔锯木厂(300 人)的工人……

荣市-滨水区工厂和港口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来源:一是外地工人,主要来自北方。他们都是技术工人,由于生活艰苦,只能为资本家工作,通常被称为“蓝衫工人”。他们工作地点比较集中,因此被称为“北方工人区”。

第二,荣市和滨水市农民的土地全部被法国殖民者征用,用来建造工厂;此外,邻近地区的农民,例如义安省的兴原、义禄、河静省的义春和德寿,也被征用。这些人被称为“褐衫工人”。

和村里其他家庭一样,范巴冯家失去了所有土地。范巴冯不得不去滨水港找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他的妹妹们则在火柴厂工作。

20岁时,范伯丰成家立业,儿女相继出生,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在他的肩上。除了做搬运工,他还在家田里干活,帮父母打工。村里的同龄人都去工厂打工,比如:黎端素、黎茂、阮福、阮利、黎越树、范伯珠……

1925年7月14日,在孔庙山(位于荣市-滨水区,屈耶山脉后),由孙光披、陈梦白、陈富等爱国知识分子创立的“福越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团结民间爱国人士,推翻法国殖民统治,恢复国家独立。荣市-滨水区是该协会的中心。

至1929年,该协会已扩展到几乎所有工厂、学校和村庄,例如安勇上、安勇下、禄多、德盛、安后等地。许多人申请加入该协会。工厂(火柴厂、锯厂、长氏铁路修理厂)中该协会的核心成员包括黎茂、黎越泽、阮福、阮利、范伯珠等。

范伯风自幼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蒙。他有一个姐夫叫黎越植(Le Viet Thuat,其妹夫范氏海之女)和一个堂兄叫范伯珠。三兄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政治局势,尤其是工厂工人的苦难。聚会的地点是范伯教堂。这座红瓦房由他的祖父范伯豪(Pham Ba Hao,生于1862年)建造,用于祭拜他的祖先范伯兴(Pham Ba Hinh)。景兴44年,范伯兴因其在抗清战争中的功绩,被黎显宗(1740-1788年在位)敕封为太子。

范伯教堂成为越南福越协会成员逢年过节、元旦和忌日聚会的场所。范伯风很快加入了越南福越协会,并在越南共产党成立(1930年2月3日)后迅速成为一名党员。

当时,在第十区,有一个叫高健的街道长官,他贪污了该区人民的房屋税。法国大使馆征收的税款是204D,但 Cao Kien 却收了 750 盾 (瓦房:3)D/房屋,大别墅:1.4D/房屋、小屋:0.8D/home)。范伯雄和他的同乡会同志们发动街头民众向大使馆递交请愿书。请愿书上签名呈圆圈状,以便不让任何人知道主谋。最终,高健被推翻,范伯昭被任命为街道长,黎茂被任命为副街道长,同时迫使高健归还他非法从民众那里收取的钱财。

1927年至1928年,在荣市-滨水区,有两个组织——青年革命党和新越党并存,力图消除一切偏见和分歧,逐步统一目标和行动。

1929年,印度支那共产党(ICP)在北方成立。阮风色同志、陈文宫同志与武梅同志一起返回义安,组建中部地区印度支那共产党。阮风色同志特别关注荣市-边水地区的工人运动。黎毛、黎越传和黎端淑被阮风色选为荣市-边水地区工人阶级印度支那共产党组织的核心。

1929年底,黎越树被工头赶出长氏工厂,申请到滨水港当搬运工。范伯风每天都陪黎越树一起上班。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1930年2月3日),全国人民特别是宜静省人民的斗争运动蓬勃发展。为响应全国人民的斗争,宜安省委开展了庆祝国际劳动节(1930年5月1日)的群众运动。

范伯丰和他的滨水港搬运工同伴们与来自乡村的工厂工人和农民一起抗议,并向荣市领事馆表达诉求。抗议活动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造成6人死亡,18人受伤。1930年5月12日,范伯丰和400名搬运工与老溪泰合锯木厂的300名工人在红色联盟的领导下联合罢工,表达诉求,抗议1930年5月1日的镇压。

此后,荣市-边水等地工厂工人组织斗争,提出如下要求:火柴(5月10日);长氏火车(5月31日);太和锯(6月15日);城市旅店老板(6月18日);安琉村火柴工人和农民(6月27日);边水葡萄酒(7月28日)……值巴黎公社成立纪念日(1930年7月14日)之际,范伯丰与火柴厂党委书记阮利同志、副书记阮福同志一起,发动安勇河公社和德塔街600多名工人和农民,与安勇上人民一起在尼亚寺举行集会。 1931年2月,同志们组织安勇河街和德塔街的人民到丹穆诺伊与安勇上街的人民一起庆祝农历新年。

由于经常冲在斗争最前线,范伯锋和其他多名党员被开除党籍。1930年9月27日,中部省委发出通知,号召群众游行示威,要求法国殖民者及其走狗:“不要动乂静的工农”;“不要开除德塔街的工人”。

1930年2月19日兴原农民示威游行后,法国殖民者疯狂镇压义静人民的斗争运动,将他们打得血流成河。他们无情地追捕党的领导干部,并在运动活跃的地区增派驻地,扩充士兵、苦力队,从公社到州建立帮派。另一方面,法国殖民者组织发放投降证、挥舞黄旗……

至1931年4月,省委、中部区委领导人相继被敌人抓获,许多骨干同志惨遭杀害。阮德景同志(1931年4月被俘)、黎茂同志(1931年5月牺牲)、阮丰色同志(1931年5月牺牲)、阮福同志、阮利同志均被枪杀。

1931年4月22日,中部省委会议决定解散荣市省委,成立边水区委和荣市区委,荣市区委直接隶属于中部省委。范伯风被增补为宣传鼓动委员会委员,并加入印刷队,共5人:

- Nguyen Trung Phu(又名 Xuyen)

- Mai Trong Tin(又名 Thanh)

- Pham Can(又名 Lam)

- 黎氏梅(Thai Van Giai 的妻子,叛变后成为地区党委干部)

- Pham (Ba) Phung(又名 Phuong - 取自其二女儿的名字)

范伯雄的房子曾被用作地方党委的印刷厂。这是一个很大的花园,里面有范伯家的庙宇,所以很容易伪装和躲避敌人。周围树木茂密,靠近田野,所以一旦遇到麻烦,很容易逃脱。

梅忠信同志(德寿县人,地区党委委员)经常为印刷组写传单。他每天都得坐在牛棚里,妻子范伯凤给他送饭,只有晚上才出去透透气。大约两三个月后,梅忠信被调到宜禄县。

范伯家庙里有四条香衣,发生动乱时用来伪装,躲避秘密警察。1931年7月14日夜,印刷队正在工作时,被兴原县的苦力和士兵包围逮捕。阮五达同志和范伯风逃脱,他们抓住了阮春青同志(阮五达之子),没收了所有印刷设备、四条香衣和7包尚未送达的印刷文件。传单被分成7包,每包编号为1-7,用国语写成,煽动人民抗议,批评两届政府强迫人民缴纳重税(兴原县长报告,第1597ES号,1931年7月17日)。

两天后,范伯风回到教堂后被捕。他们带阮春青来质问,但两人均不承认。范伯风被关押在荣市监狱。1931年9月22日,乂安省省长阮科祺将范伯风的刑期增加到9年劳役和3年软禁,并流放至其他省份。

1932年1月21日,范伯丰被法国殖民者用船押送至岘港。1932年2月11日,根据第124号判决,范伯丰被判处有期徒刑。但中部居民沙提认为,凡服刑7年以上者,其财产应予没收。范伯丰的家产连同882越南盾一起被没收。 (派对资金)且不予退还。

1932年中,范伯风被送往昆嵩监狱。法国殖民者将所有被判重刑的政治犯都关押在这里,慢慢地将他们杀害。1930年末至1931年初,法国殖民者修建了14号公路,通往邦美蜀。他们强迫义静省的囚犯在这条公路上劳作。1931年末,昆嵩省近300名囚犯在14号公路上劳作,最终只有80多人幸存下来返回监狱。后来,由于囚犯们组织了激烈的斗争,狱警的严厉程度有所降低。

1933年12月,范伯风被转押至邦美蜀监狱。1934年春节及1936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之际,范伯风的刑期被减为两年。邦美蜀领事馆于1936年7月20日向法国驻荣市领事馆发出第3091号公函,通报范伯风及其他十人(陈锡、黄丹、阮文全(学庄)、阮端祥、黎春、阮北、王扬、海涅、阮勤、武重鹏)被押回荣市释放。

范伯雄被关押在荣市监狱期间(1931年底),中部地区党委只有黎越术同志一人。从地区到地方的党的根据地几乎被彻底摧毁。为了保住党的干部,范伯雄的父亲范伯迪和阮氏玉(联络员)等同志在自家的耕田营(古潭营)里搭建了一间小屋,供黎越术同志躲藏。范伯迪先生每天都会去耕田营。黎越术在那里印制了许多文件,并分发到根据地,以稳定群众情绪。

1931年12月8日清晨7时,黎越术同志的窝棚被敌军包围。苦力和士兵抓住黎越术同志和两名女同志陈氏明珠、阮氏玉,缴获大量文件和19发子弹(这是中央省驻地正廉于1931年12月8日发给中央省驻地的密电)。

在法国殖民时期的三座监狱服刑六年后,范伯风回到家中,双耳失聪,咳血不止,还患有疟疾。他的家人不得不长期服药才能康复。范伯风的病情暂时稳定后,他和新获释的党员们组织活动,重建革命运动。

1938年3月27日,在德塔坊安泰村,范伯凤、范伯珠和一些刚获释的同志在村集体宿舍举行会议。同志们成立了一个生活互助委员会。每个成员应缴纳0.2D每个部落选举一名代表,负责在有事发生时向部落成员通报,并分配以下任务:

- Nguyen Phuong:村长

- 宗族代表:Cao Hy、Pham Nguyen、Nguyen Khac Khien、Nguyen Duy Hy (Do Huy)

- 秘书:Tran Kinh(起草文件)

- 财务主管:Pham (Ba) Phung(负责保管村庄的钱财)

1941年,范伯丰到老挝经商,三个月后回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5年8月,范伯丰参与了越共八大夺取政权的斗争。1949年,范伯丰任荣市市委代表。

由于胃痛复发,子女尚幼,长子入伍参加奠边府战役,加上家庭境遇艰难,无力负担药费,范伯锋于1955年3月逝世,终年54岁。

范伯风在革命活动中得到了妻子黎氏子(又名冯太太)的支持。黎氏子生于1903年,是1920年火柴厂的一名工人。她积极与工人一起,反抗厂长的暴虐统治。当地区党委印刷所设在范伯风家中时,她负责安排伙食,保护干部的安全。

范伯凤被敌军俘虏并流放到邦美蜀后,她不得不独自照顾四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公婆婆。她因家人对革命的贡献而被政府授予功绩奖章,而她本人也因在1927年至1931年间的革命活动而受到优待。

范伯锋的子女(4男4女)和孙辈继承了家族的革命传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大多是军队干部,荣获党和政府颁发的许多勋章和奖章。

据btxvnt.org.vn报道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pham-ba-phung-1901-1955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pham-ba-phung-1901-1955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义静苏维埃运动期间,“印刷商”范巴蓬在滨水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