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黎端苏同志在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Le Thi Hanh Phuc - 苏联义静博物馆 DNUM_BJZBAZCACE 18:25

黎端素同志于1901年出生于荣市安长乡(现滨水坊)安东河村。1930年3月,他当选为荣市-滨水省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指派负责领导宜禄县和兴原县的革命运动。宜静苏维埃运动爆发后,他直接领导了许多斗争,特别是1930年9月12日的示威游行。

新素年(1901年)春,黎端素出生于义安省荣市德塔坊(现荣市边水坊)。黎端雄和阮氏乍夫妇为了不忘记长子的出生年份,给儿子取名为黎端素。

Lê Doãn Sửu(1901-1943) 2
黎端素(1901-1943)。

20世纪初,法国资本家利用其在荣市的统治,掠夺周边农民的土地,兴建工厂。农民寸土寸金,还要承受高额赋税,最终陷入贫困。每天,男人们不得不在工厂里打工,女人们则待在家里售卖小商品或接受雇佣,种植水稻赚取报酬,却仍然无法温饱。黎端素和当地许多家庭一样,出身贫寒,16岁时便跟随父亲在火柴厂打工。

火柴厂成立于 1907 年,隶属于匿名森林火柴公司(简称 SIFA),拥有约 750 名工人,其中四分之一为男性,四分之二为女性,四分之一为童工。工厂主要有 6 个部门:凿子车间、锌车间、桌面存放部、壳干燥部、火柴分配部、粉笔清扫部和标签部。此外,还有一个负责维修建筑物和车间的小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一名领班和一名副领班管理工人。厂长和副厂长都是法国人,由承包商 Truong Dac Lap 管理。在火柴厂工作的童工通常在火柴分配部(将完成的火柴装入袋中)。

Lao động nữ và trẻ em trong Nhà máy Diêm Bến Thủy
滨水火柴厂的女工和童工。图片来源:文件

黎端素亲眼目睹工人们每天因为一些小错误被老板打。孩子们每天工作17到18个小时,工资却很低,还经常挨打:火柴插得慢了,绳子绑得不够紧,也会挨打……工头霍克总是准备好一根长鞭,在工厂里巡视工人。

黎端素和他在火柴厂工作的邻居朋友们,比如黎茂、黎越泽、阮福、阮越禄……看到厂主如此对待工人,黎端素非常愤怒,却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位热血青年想找到办法惩罚那些主管,但如果他们做不到,就会被解雇……
1921年,黎端素和朋友们听说有青年运动要去暹罗和中国参加反法革命活动,但家里太穷,吃不饱饭,哪儿来的路费呢?他们耳边每天都传来这样的传闻:国外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马克思先生(卡尔·马克思),有一位李宁先生(列宁)推翻了俄国沙皇政权……在我们国家,西方有一位阮爱国先生,但西方找不到他……

当时,离家两公里远的亲戚勒毛,比黎端素年轻,却深受火柴厂工人们的爱戴。工人们视勒毛为兄长,上级视他为亲人。勒毛与他和他的朋友们商量,有必要组织一些精神活动,拓展视野。他们购买了《天坛报》和《新世记》等书籍和报纸,以进一步了解世界革命运动和国内工人的生活。

1923年至1924年间,黎端素、黎茂和火柴厂、张氏厂、锯木厂……的年轻人经常前往荣市广治堂,聆听陈文堂、何辉塔和陈富老师讲述人类历史和爱国英雄的故事。黎端素和工厂里的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操和反抗暴政的斗志。

1924年中旬,黎端素和朋友们听到工厂里的工人们窃窃私语,说范鸿泰带着炸弹,准备在印度支那总督梅尔兰抵达沙田(中国广州)时炸死他。他们第一次听到如此离奇的故事。经过仔细调查,原来范鸿泰也是滨水灯厂的工人,而且也是兴原人,年初就去了中国。黎端素非常钦佩范鸿泰的勇敢精神,他常常想:要是我有钱也能出国就好了……

随后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吸引了像黎端素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参加了为潘佩珠争取特赦的运动(1925年),并参加了潘周桢的追悼会(1927年3月)。

1925年7月14日,黎文焕、阮廷建、孙光披、陈梦白、吴德典等在边水县昆明山创立了“福越协会”(福越协会的宗旨是:凝聚人民爱国力量,推翻法国殖民统治,恢复国家独立)。该协会的组织基础逐渐扩大到全国。在福越协会总部的领导下,荣市-边水县的爱国运动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并迅速成为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爱国运动的中心。

协会的基地几乎遍布荣市-滨水区所有工厂、街道和学校。在火柴厂工作的黎茂同志很快成为福越协会的成员,并积极在火柴厂建设协会的基地;不久之后,黎端淑也加入了协会。

1927年,阮克龙在工厂和安勇河村成立了四个兴南支部(后改称新越支部),分别命名为“春、夏、秋、冬”。黎端淑、黎茂、黎越术、阮越律、范珠、黎氏侨河、丁文德和黎氏伟都是这些支部的活跃成员。
后来,应组织要求,黎端素调到锯木厂,与阮越禄共事。他们在这里奠定了新越党的基础;黎越树负责长氏工厂;范州负责滨水港;黎茂负责火柴厂……

1928年4月11日,工厂老板解雇了一名工人,黎茂(火柴厂)同志和阮越禄、黎端淑(锯木厂,SIFA)同志带领工人罢工,抗议无理解雇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取消罚款。火柴厂工人上午辞职,锯木厂工人下午也辞职,同时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是两家工厂工人首次同时罢工,老板们非常恐慌。于是,第二天,这两家工厂的老板召集工人,宣布集体增加每人每天5美分的工资。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全市工人的斗志。

1929年5月,新越党趁着揭露工农区第十区副区长高建滥用职权多收三倍房税的斗争,主张派人控制基层政权,为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黎茂同志和范珠同志被选为安东河村村长,范珠同志任村长,黎茂同志任副村长。从此,两位同志有了更多机会公开活动,开展革命活动。

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后,于1929年底派遣阮风色和陈文恭同志前往越南中部建立党的根据地。两位同志与武梅同志会面,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阮风色同志任书记。地方党委办公地点设在荣村(位于兴原县,与荣市接壤)。不久,地方党委办公地点迁至古豆街第一污水井(现荣市越德儿童之家左侧)。

在义安省,阮风萨同志特别关注荣市-滨水地区的工人运动。他会见了黎毛、黎越传和黎端淑,并以他们为核心,在荣市-滨水地区的工人阶级中发展印度支那共产党组织。中部地区党委在荣市-滨水地区及工厂建立了深厚而广泛的党的基础。
印度支那共产党在乂安省组织散发传单,号召群众纪念反帝国主义战争日(1929年8月1日),陈文宫同志被捕后,地区党委机关不得不将家具和印刷品搬到安勇河村黎端素同志家中。越南共产党成立后(1930年2月3日),1930年3月,中央地区党委成立,并在乂安省设立两个越南共产党临时执行委员会:荣省党委(辖荣、滨水、兴原两个县、宜禄、清化市);乂安省党委(辖其余各县)。

1930年2月20日,阮风色同志召集黎团淑和阮春青、阮利、黎越策、黎茅、阮福、阮克添……等新越党员在丹木诺伊(现荣市雄勇坊安长社安勇上村),讨论统一党和将这些同志培养为越南共产党员的问题。同时,荣省委成立,黎茅同志被推选为书记,临时执行委员会由黎越策、黎团淑、阮福、阮越禄同志组成。会议给各同志分配任务:
- 乐茂同志:负责全省总体运动。
- 黎越术同志:负责长氏工厂和荣市地区社区工作。
- 阮福同志:负责滨水地区。
- 阮越禄同志:直接接收上级的文件和命令。
- 黎端素同志:负责兴原县和宜禄县农民运动。

地区党委办公室搬到黎端素同志家后,地区党委、省委和交通部门的领导,例如阮氏义(中央与地区联络官)、阮氏德(地区干部)等,都经常住在这里。为了掩盖敌情,阮氏义同志假扮成工人黎端素的北边妾。邻居们都说端素先生有两个老婆,但两人相处得很融洽。端素先生是个幸运的男人,懂得如何教导妻子……从北方长途出差回来后,妾就负责家务,为“他”挑水、扫地、洗衣服、去市场、做饭,帮正妻干活。

黎端素同志体态肥胖,经常剃光头,眼睛又大又亮,经常眨巴眨巴的——阮氏明开女士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眨巴兄弟”,阮氏润女士和阮氏德女士与他共事时也叫他“眨巴兄弟”。黎端素说话很快,爱开玩笑,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黎端素在活动期间经常乔装打扮,有时身穿褪色的棕色衬衫,戴着印有锚的围巾,扮成搬运工;有时身穿深色长衫、粥裤和黑色头巾,扮成萨满。他从不被发现。
不久之后,阮氏义同志在长氏火车站被敌人发现并俘虏。他们把她关进了荣市监狱。尽管在荣市监狱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但义女士始终保持沉默,英年早逝。地区党委办公室不得不搬迁。

Những người không chịu khuất phục trước áp bức, bất công (Phù điêu tại Bảo tàng Xô Viết Nghệ Tĩnh). Ảnh: Đào Tuấn
拒绝屈服于压迫和不公的人们(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的救济品)。摄影:Dao Tuan

值此国际劳动节(1930年5月1日)之际,荣市-滨水省委员会的政策是动员荣市-滨水地区的工人和农民举行示威游行,展现他们的力量,并向荣市殖民当局提出要求。党中央驻中部特使阮风色同志受命负责。荣市-滨水省委员会由黎茂同志担任书记,直接领导各工厂工人的斗争。由于各工厂各自为政,省委决定每个工厂设立各自的指挥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3至7人组成)。

滨水火柴厂指挥部设黎越强、阮氏月、杨田、黎茂三人,除总指挥外,还直接指挥火柴厂工人的斗争。电力厂指挥部设阮维善、戴勇、平三人。老溪锯木厂指挥部设黎、侯、贤三人。基成实锯木厂指挥部设黎云等两人。滨水港搬运工队共设7人,由黎端淑指挥;长氏工厂指挥部设黎越泽直接指挥。
在 Vinh Ben Thuy 地区农民方面,指挥委员会包括 Hoang Trong Tri、Tran Canh Binh……

永安-滨水工农示威游行吸引了1200多人参加(包括来自安后、禄多、安勇等村的工厂工人和农民),组织严密;虽然遭到血腥镇压,但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全国革命运动。党对这次示威游行的评价是:“在我国革命历史上,工农兵第一次在战斗中携手并进。

Di tích Ngã ba Bến Thủy (thành phố Vinh). Ảnh tư liệu: Công Kiên
位于滨水路口(荣市)的苏联义静纪念碑。照片:丛健

黎端素同志受命领导宜禄县和兴原县的革命运动,往返于两地之间。他多次与阮风色同志一起参加并直接领导宜禄县人民的斗争运动。

1930年3月左右,中部省委联系了在兴原省的活跃新越党员黎春道,希望他能建立党的根据地。1930年4月,黎春道同志在富龙(兴原)和南金(南丹)两个公社建立了第一个合并的共产党支部,黎春道同志任书记。此时,化名董的黎端淑同志也回到中部省,与黎春道同志联系,希望在全区建立党的根据地。

为了筹备1930年9月12日南丹县和兴原县人民成功举行示威游行,黎端素同志、黎春道同志和支部党员们共同宣传、动员群众参加。由于精心准备,示威游行吸引了兴原县富龙、通朗和南丹县南金三个公社的8000多名农民参加。

示威者队伍整齐,手持棍棒、长矛、戟,高举镰刀锤子旗,一边游行,一边高呼口号。到达安宣车站后,指挥部将站长捆绑,并切断了电报线。示威者抵达泰寮后,法国殖民者派出两架飞机轰炸了示威队伍,示威队伍随后解散。下午,当农民出来悼念和埋葬阵亡的战友时,法国殖民者又派出飞机轰炸。示威游行中共计死亡217人,受伤125人,此外还囚禁了数百人。法国殖民者极其残酷的屠杀,震惊了国内外舆论。

兴原人民示威游行结束后,黎端素同志立即与荣省委同志和黎春道同志一起,为遇难者举行追悼会,并为伤者筹集善款。中部地区党委和乂安省党委散发传单、印发报纸,赞扬人民群众的战斗精神,谴责法国殖民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越南共产党的传单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斗争:不要动乂静人民;不要驱逐德塔公社工人;不要枪杀示威者;不要投掷炸弹进行屠杀……

9月12日兴原示威游行后,黎端素和黎春道同志积极筹备兴原县委的成立。在此期间,黎端素同志的妻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但由于他本人的革命任务,家中事务只能由祖父母照料。

1930年9月底,荣省委任命了荣市—滨水市党委执行委员会,成员包括陈香同志、阮文达同志、阮氏莲同志,荣省委委员黎端苏同志任书记。荣市—滨水市党委受省委委托,负责管理和领导全市基层党组织和革命运动,农村党支部则由兴原县委和宜禄县委负责。

义安、河静两省人民的革命斗争运动在省党委的领导下蓬勃发展。从1930年9月起,许多地方的敌对政府垮台,公社农民奋起夺取政权,管理地方事务。

Người dân Hà Tĩnh được cày trên thửa ruộng do chính quyền Xô viết chia trong những năm 1930 - 1931.
1930年至1931年,河静人民在苏联政府划分的土地上耕作。照片:文献

1930年10月,黎越树同志在河静工作并调入省委时,黎端素同志和阮福同志受省委委托,指导义安、河静两省的革命运动,维护苏维埃政权的成果,打击敌人的新阴谋、新诡计。

1930年末,荣市工人斗争运动蓬勃发展,群众组织应运而生。黎端素同志指派阮氏润同志和阮氏月同志(火柴厂工人)组织妇女解放协会。该协会吸引了大批妇女加入(工人、商人……)。会员们在困难时期提供了精神和物质支持,为荣市监狱里正在战斗的政治犯捐赠衣物,而这些政治犯的衣物却被敌人没收并焚烧。

为了更紧密地指导群众革命斗争,中央省委在兴原县安长乡禄多村(现荣市兴禄乡)召开全体会议(1931年4月22日至29日)。会议决定解散荣省委,成立荣市党委和滨水区党委。这两个区委均直接隶属于区委。区委指派阮文利同志和丁文德同志主持这两个区委的成立工作(1931年5月)。

荣市省委现有5名委员,潘公王同志任书记。滨水省委书记为黎端苏同志。
为了对付两省兴起的革命运动,法国殖民者千方百计地要用血腥镇压这场运动,他们从各地增设哨所、派遣士兵进入义静,逮捕了数以千计的革命战士,关押在老堡、昆嵩、班美蜀、昆岛、茶溪等地的监狱。1931年8月,黎端素同志落入敌手,与阮球、范珠、阮勤、梅重信、孙嘉忠等12人一起被判处无期徒刑(根据1931年10月29日第152号判决),后经枢密院减刑为13年劳役和7年软禁;同时,他被流放到邦美蜀监狱(根据枢密院1932年6月24日第246号判决)。

1934年中,黎端素同志和其他许多同志在总督罗宾汉访问印度支那和保大国王结婚之际获释。回到荣市后,黎端素同志请求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从事他的活动。他的名字再次被列入法国秘密警察的监视名单(编号A.15.941)。

1936年至1937年,荣市的民主权利运动蓬勃发展。黎端素同志加入了荣市-滨水区工人的斗争运动。1937年7月15日,黎端素在从塔吉(老挝)前往荣市的途中被捕(根据保禄1937年5月27日第845-CS号秘密通告)。荣市派往顺化中部地区的首席间谍洪伯特被拘留在荣市警察局,但由于缺乏起诉理由,法国殖民者不得不释放他。

1939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政府对德宣战,并开始实施法西斯政策,解散越南国内及法属殖民地的共产党和民主组织。在印度支那,他们疯狂地攻击共产党及其群众组织。1939年9月28日,印度支那总督颁布法令,解散印度支那的工会、互助和友好组织。1939年10月5日,南朝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在越南举行集会、进行共产主义宣传,并没收进步书籍和报纸。在义安省,尤其是荣市-滨水区,除了原有的警察和秘密警察部队外,法国殖民者还额外拨款,为每个街道负责人设立一个由30名警卫组成的“街防”小组,在街区内进行巡逻。刑满释放的政治犯均被严格拘禁。

1940年7月20日,So Nhi(越南中央特务局局长)命令越南中央特务机构:“我们不能等到他们组织完毕,掌握了确凿证据才起诉。无论如何,即使没有证据起诉,我们也必须立即执行1940年1月21日法令规定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将最活跃的活动分子送往专门的集中营。”

黎端素再次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并根据1943年12月7日第4206号决定,被流放到茶溪(富安省)。说是流放,但那里却是一片充满毒害的荒野森林。法国殖民者想把这位共产党士兵流放,然后慢慢地杀死他。

在他被护送过村口的那天,他和妻子最后一次见面。黎端素劝妻子不要哭,要勇敢地站起来,好好抚养孩子。他对妻子说了最后一句话,也是她经常对子孙后代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次我走了,没有归期,你们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如果孩子想念父亲,就说:仰望鲁奎特,滋养你们的雄心壮志。如果你们想念我,就仰望拉姆河,滋养你们的仇恨,洗去你们的怨恨。

黎端素同志这次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我们只知道,1944年中旬的一个晚上,三个陌生人来到黎端素同志夫人高氏姬(Cao Thi Ky)位于德塔区的家。他们带着一串香蕉、五颗槟榔和一炷香。其中一个人对高氏姬夫人说:“他走了,我们是他的朋友,逃到这里来,想为他设个坛,烧点香。”。然后,她们搭起祭坛,焚香祈祷,与家人告别,然后迅速离开。与此同时,母女俩仍处于震惊之中,还没来得及问丈夫死在何处?他的坟墓现在在哪里……?

直到2010年,我们在研究黎端素同志的革命活动时才得知,黎端素同志在茶溪(富安省)被软禁期间,因患严重痢疾未得到治疗而于1944年3月27日去世。

Đường Lê Doãn Sửu
荣市 Le Doan Suu 街。

黎端素同志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在抗法抗美两场漫长的抗日战争中,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光辉榜样。

据btxvnt.org.vn报道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le-doan-suu1901-1943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le-doan-suu1901-1943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黎端苏同志在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