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让外国人敬佩的越南老师

Nguyen Thanh Diep(视频:VTV)- 2018年11月25日 14:27
吴敏绍老师、一等奖获得者梁世荣、二等奖获得者黎贵惇都是让外国敬佩的老师。

吴敏绍(1499-?)北宁省三山乡人。他以聪慧机敏而闻名,1518年考中进士,在黎朝任官,历任史官、礼部尚书、东宫大学士,封为郑溪伯爵。

使明朝撤兵的诗

1527年,莫当勇废黜黎朝。吴冕绍没有出仕,而是回到家乡开办学校。据史料记载,吴冕绍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贤能教师。八年间,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科举。

他的两个儿子吴典于1550年景寿年间考中博士,吴迪于1556年平盛年间考中博士。他的养子阮嘉牟于1559年考中博士。

旧教室。插图照片。

尽管已经退休,但吴敏绍老师凭借其非凡的才华,仍然受到封建王朝的爱戴和依赖。

1533年,明朝派毛伯温率领大军逼近我国边境,毛伯温以一首《永平》诗上书谏议莫朝,语气颇为威胁,说若我南国无人敌,则将出兵攻打。

在这首傲慢的诗《永平》中,北方将军故意捉弄了马克当勇国王,因为他知道马克当勇的祖父名叫马克平(平意为水蕨):针尖般细小的漂浮稻田 / 随处可见浅浅生长的稻田 /无枝无根 / 敢于有根,有心 /谁知散何处,只知聚何处 / 只知何时浮沉何时归来 /天空突然刮起暴风雨 / 我起航却什么也没找到。

《永平》一书和诗送到邕朝廷,无人回应,邕王只好派人到三山去请赵绍。这一次,赵绍答应帮助邕朝,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名利。

吴冕绍读了诗后说道:“没有激昂的言辞,怎能击退明军?只要国王愿意,就很容易。”他便模仿毛伯温的诗,起草了一封由军队首领莫当勇署名的信函,呈给明军。

吴敏绍的诗译文如下:锦鳞厚得针都穿不进去 / 叶子连着根,长在浅浅的架子上 /银色的云不允许水发光 / 粉色的光无法轻易照耀心灵 /千重浪不破 / 千重风不沉 /龙与鱼或多或少都在那里避难 / Luu Vang 的鱼竿已经放弃了希望。

毛伯温收到吴冕绍的诗《永贝》和书信后,知道南国仍有人才,不会轻易被征服,于是便撤军了。

梁世荣老师和使信使难堪的故事

梁世荣(1441-1496),今南定省武班县人。梁世荣自幼便以好学闻名。他于1463年考入归梅县科举。除了宫廷工作外,梁世荣还从事教学工作,被认为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他的教育观与同僚不同,重视学以致用,亲近自然。他多次大胆倡导教育改革、考试制度以及开办乡村学校。张良也注重教学伦理,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这本书伟大的成功数学他的成就是封建时代的典型。

梁世荣任教期间,他的许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最著名的是梁德榜博士,他后来成为张贞阮平谦的老师。

梁世荣好读书,尊重人才,国王见他聪明才智,十分喜爱他,常将他留在身边,并委以重任,在国内外都有他的身影。

这本书越南大使有一次,明朝使者朱熹向梁世荣挑战,让他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梁世荣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边做了个记号。然后,他把大象牵上船,往船里扔石头,直到船沉到同一刻度。剩下的就是把每一块石头放到秤上,然后把结果加起来。

朱镕很佩服,但还是继续挑战他,让他测量从书上撕下来的一张纸的厚度。听到他说,只要测量整本书的厚度,再除以纸张数量就能得到结果,朱镕仰天长叹:“南国真是人才辈出啊!”

梁世荣回答说,发明称象法的人其实是曹操的儿子曹冲。这让明朝使者更加惭愧,因为他不懂自己国家的历史。

黎贵惇——让外国人尊敬的老师

黎贵惇(1726-1784),田河县人(现太平省兴河县)。他是医生黎重秋的儿子。黎贵惇是山南市闻名的神童,26岁时便以最高分通过了三科考试。

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在朝廷中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黎贵惇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几乎掌握了当时所有的知识。

1759年,他出使明朝,带回一些作品给许多中国学者看。他们对此印象深刻。清代著名学者、广西巡抚朱佩莲曾评价道:“吾国人才济济,唯有如汝。”

黎贵惇老师的画像。

黎贵惇被誉为“时代的智者”,史书也称他是一位杰出的教师。黎贵惇除了在翰林院担任私人教师外,还开办学校,培养出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

与当代大师不同,黎贵惇很快意识到当代教育的局限性。为了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官员,黎贵惇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只懂得死记硬背经典和历史,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教育。在书中云台语言,他提出了改变:“教科书必须涵盖六艺,包括文学和武器。”

他主张学问要抓住要点,要有说理的能力,不能依赖书本,要看书本上写的。《易经》:“书无止境,言无止境……要懂得书外圣贤之义”或“读书丈量,不如行行出状元”。

黎桢王朝官员裴辉益在评价黎贵惇老师的才华时,肯定道:“他学识渊博,文笔出色,是他那一代人中最聪明的人,而且写作孜孜不倦。两百年来,我们国家只有他一人能与他媲美。”

科学家黎贵惇他是后黎朝的官员,也是一位诗人,被誉为“越南封建时代的大学者”。
分享你的观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