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鳗鱼——一道极具义安乡村特色的菜肴,被加工成许多美味佳肴,例如:香蕉豆焖鳗鱼、香茅辣椒卷鳗鱼、炒鳗鱼……但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还是鳗鱼汤和鳗鱼粥。从“八月三”农民有空时,带着竹筒出海捕鱼,为饭菜增添“新鲜感”的菜肴开始,鳗鱼逐渐成为义安乡村的特色菜。后来,鳗鱼粥和鳗鱼汤逐渐上升到美味佳肴的水平,成为义安独有的美食,成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来到义安必尝的美味。

远离家乡的义安人,即使身在西方,身在异乡,在乡愁里,也总萦绕着一碗香辣的鳗鱼汤,一碗热气腾腾的鳗鱼粥,夹杂着诱人的葱香。为了满足对家乡美食的怀念,许多人会把鳗鱼冷冻起来带走,偶尔享用,却无法体会到原汁原味。正因如此,NAP食品烹饪发展有限公司的年轻首席执行官陈河绒(Tran Ha Nhung)决定研发NAP食品(义安之骄傲)品牌的即食粉丝、粥和鳗鱼汤产品线。

从实验性产品开始,只为送给亲朋好友食用而制作。“起初,只是亲朋好友们手提一盒盒地带到国外食用,后来从这些亲戚那里传到了周边社区。海外越南人和外国人‘尝’了这些产品,觉得它们美味可口,适合他们的口味,于是就想订购。为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口味,公司进行了调研,并与其他国家的公司、门店系统和超市建立了联系,签订了出口和分销合同。”首席执行官陈河绒分享道。自2021年6月以来,NAP Food的即食包装鳗鱼产品已出口到澳大利亚、英国、韩国和日本,年出口量达12-15个集装箱……

迄今为止,义安NAP食品公司的鳗鱼产品已占领国内市场,并签订了多项出口合同。目前,NAP食品公司的鳗鱼产品已正式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捷克共和国和美国市场,并正在洽谈出口到中国和新加坡的贸易事宜。此外,鳗鱼粥、鳗鱼汤和鳗鱼粉丝也通过非官方渠道销往英国、法国和韩国。NAP食品公司平均每年出口超过200万份鳗鱼汤、鳗鱼粉丝和速溶鳗鱼粥等产品,创造数百亿越南盾的收入。


要获得这种“甜蜜的果实”绝非易事,除了努力获得三星级OCOP标准作为“通行证”之外,出口,尤其是出口到欧盟、美国等“高难度”市场,还需要在质量和设计方面进行突破性的投入,并通过严格的检验。陈哈绒女士表示:“义安鳗鱼特产出口到这些国家的潜力非常大,潜力巨大。NAP食品公司将鳗鱼加工产品出口到欧盟市场,这被认为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因为这个市场对产品质量、标签,尤其是食品卫生安全以及其他技术壁垒的要求很高。”

因此,除了选用新鲜无化学残留的食材外,鳗鱼也必须是标准的野生鳗鱼;用来制作粉丝和粥的大米必须是农村产的,用作香料的红葱和姜黄也必须是标准的农村风味。特别是在加工过程中,公司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如冷冻干燥、脱水等,使鳗鱼菜肴不失去其特色风味。得益于此,NAP Food 的包装和即食鳗鱼产品仍然保留着其特色风味,即义安特色菜的标准风味。此外,OCOP 实体本身也必须制定战略来推广和营销产品,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贸易,通过不同渠道与国外市场对接。



2023年4月初,义安省传来喜讯:德风有限公司(位于越南荣市义富乡)生产的竹藤灯笼荣获国家级五星级产品认证(OCOP)。公司董事长泰大风先生掩饰不住喜悦和自豪,说道:“这从一个传统手工艺村的工艺品,到如今成为义安省唯一获得五星级OCOP认证的产品。五星级OCOP认证不仅是灯笼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更是国家对OCOP产品认可的最高认证。获得此认证,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机遇,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姿态,开拓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场。”

出口竹藤灯笼——义安村的传统产品——说来话长,凝聚了一位曾在国外打工多年的老手——泰大风先生数十年的执着。“在德国工作多年后,他回到家乡,以传统的竹藤编织为生。然而,当时的他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产品产不出来,收入低,甚至有人放弃这个行业。21世纪初,我萌生了出口竹藤制品的想法。然而,要出口,设计、产品质量和绿色出口标准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泰大风先生回忆道。

凭借着对研究的执着和实现出口目标的决心,这位厂长不惜斥资为村里的织工开设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并设计出适合市场的款式。此外,公司还将科技进步应用于生产,包括防白蚁消毒和投资购置机械设备。2007年,公司已按照ISO 9001:2000标准实施质量管理,并于2008年获得国际组织颁发的合格证书。按照标准进行的质量管理有助于公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并降低产品价格。此外,他还与贵州省和贵风县的人民合作,建设一个可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竹子原料区,并获得FSC认证。

公司还参加许多国内外展会,从中学习和研究产品营销。“在企业经营中,尤其是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开发符合市场发展战略的原材料领域,打造国内外品牌,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德风藤竹制品始终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保持着精致和独特,展现了义安藤竹工匠的精湛技艺。获得五星好评已不再需要华丽的辞藻,因为这项成就和自豪并非义安独有。目前,公司的藤竹灯笼产品已销往全球34个国家。”——泰大风先生说道。



芝麻纸也是杜良县和清章县人民的家乡特产。据在村里集市上的妇女和母亲们说,用家乡田地里种的米和芝麻做成的芝麻饼,只是村民们的“零食”,是村里几户人家的生计。谁也没想到,这质朴的芝麻纸竟然会成为OCOP的产品,带着星星和条形码,“装”在豪华漂亮的纸盒里,有朝一日会出口到日本、台湾、澳大利亚……这一切都源于年轻夫妇阮玉芳和阮伯胜(阮玉芳和阮伯胜,杜良县仁山乡)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他们选择用芝麻纸这种当地特产做生意。 “宣纸是我家乡的特产,杜良有一个百年历史的宣纸工艺村;然而,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先把米和芝麻磨成粉,然后汗流浃背地制作宣纸,再晾干。最后,他们还要亲自把宣纸搬到集市上,扇动风筝,零售给各地的顾客。如果只是这样,宣纸就不再是一门传统工艺了。”阮伯胜说道。

因此,当Phuong和Thang选择以本地产品创业时,他们决心要“改变”芝麻宣纸的命运。这对90后的年轻夫妇投资了一家现代化的工厂,从制粉、制作宣纸到烘干宣纸,所有工序都由生产线和机器自动化完成,年产量高达4000万张宣纸,为50名当地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2020年,良山芝麻宣纸产品被省级评定为三星级OCOP产品,并获得了产品品牌和标签建设方面的支持。Phuong和Thang坚信,这是实现将乡村宣纸推向世界的梦想的杠杆和基础。一方面,他们努力提高质量,改进设计,并投资于包装。另一方面,为了找到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外,近年来,Phuong和Thang还想方设法将宣纸产品销往其他国家。最初,通过当地出国务工的儿童,Do Luong 的特产芝麻米纸通过非官方渠道出口,主要销往台湾和泰国市场。

2021年,通过出口集团的合作伙伴公司,首批Do Luong米纸饼出口到日本市场,数量为半个集装箱。阮玉芳先生表示:“日本市场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原材料的可追溯性、质量、设计到每克的精确重量,尤其注重食品卫生和安全。” 2022年,公司向日本出口了100万张芝麻米纸,价值22亿越南盾,销往日本的超市和杂货店。这为Do Luong米纸“拓宽出口渠道”、打入其他国家市场开辟了新的方向。2023年9月中旬,美国合作伙伴同意将Luong Son米纸进口到美国零售体系,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扩大对韩国和欧洲国家的出口。目前,不仅米纸,Do Luong米纸和Yen Thanh米饼也以非正式方式出口,为义河县人民增加收入和就业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