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分享爱的地方
位于黎宁街 33 号的“零元厨房”对于在荣市第二分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已经很熟悉了。几个月来,从周一到周四,每天上午 10 点左右,他们都会来到这里领取免费午餐。
68岁的武仲明先生骑着摩托车匆匆从南丹赶来,在“零洞厨房”停下来领取他的餐食,以便准时前往医院进行透析。厨房熟悉病人的治疗安排,也提前准备好了餐食,确保准时送达。武仲明先生手里拿着餐食,哽咽着说:“像我这样多年肾病患者,生活艰难困苦,所以能够吃到美味营养的饭菜,真的没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了。”

朱氏丽女士(37岁)来自奠洲,几个月来一直是这家厨房的“常客”,她经常来这里取餐,也经常和老板及员工们聊天,彼此亲如家人。丽女士身患重病,三年来一直在医院接受透析治疗。她的丈夫是一名建筑工人,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辛。她每周需要透析三次,为了方便治疗,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虽然家离医院不算太远,但她很少回家,一部分原因是身体虚弱,另一部分原因是想节省路费。自从“零栋厨房”开业以来,她就有了“在家吃饭”的感觉。
“吃到美味的午餐让我感到像在家一样温暖。平时,我没有条件自己做饭、更换菜式,并确保营养均衡。这不仅是因为病人缺乏物质条件,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也太累了,无力自己准备饭菜,只能请同样在接受治疗的熟人帮忙带过来。‘零洞厨房’的午餐给了我们更多信心,让我们能够继续走完接下来艰难的治疗之路。”——罗女士动情地分享道。
明洲乡(奠州)的段氏娟女士也经常去领取慈善米饭,帮助医院同一间病房里行动不便的四位病人。她含泪说道:“病人非常高兴,如果没有‘零洞厨房’的午餐,这些必须待在同一个地方的病人就只能依靠家人准备饭菜,这既费钱又费力。”
在“零洞厨房”,不仅病人和生活困难的人,他们的家属也受到热情的欢迎。10月20日当天,厨房还向女病人赠送了鲜花和小礼物。“零洞厨房”的主人,荣市道宫坊的梅图先生,希望这里不仅提供慈善餐食,更成为一个向社区弱势群体传递爱心的地方。
心思考“给予是永恒的”
涂先生曾经历过一段艰难困苦的时期,因此他理解并同情穷人。当生意兴隆、生活富足时,他和妻子设立了慈善基金,为山区贫困学生、穷人等提供礼物和资助。为了更规律、更实际地开展慈善活动,从今年年中开始,他和妻子开设了“零洞厨房”,希望能帮助那些不幸罹患重病的人减轻负担。

为了实现“零成本厨房”的愿景,这对夫妇考察了一处符合患者需求的地点,最终选择在荣市第二医院旁租用场地,并购置了必要的设备,花费数千万越南盾。与此同时,他们每月从家庭慈善基金中扣除近1亿越南盾,用于烹制近2000份餐食,为患者提供膳食。该厨房不接受任何资金,只接受爱心人士的食品捐赠。
他的家人不仅捐款,还在“零越南盾厨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他的母亲每天亲自下厨时,这些慈善餐食更显意义非凡。尽管年事已高,但深感子女的善举,玄女士(涂先生的母亲)主动提出陪同并照料每一顿为病人和穷人准备的餐食。

玄女士分享道:“幸运的是,我的身体还很健康。我想和孩子们一起帮助穷人,特别是那些身体虚弱、生活困苦的透析患者。因此,我每天早早起床去市场,亲自挑选新鲜食材,定期更换菜单,并监督每一个烹饪环节,确保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我和另外两个人一起,花一整个上午的时间准备和打包每一份餐食,保证透析患者能按时吃到。看到许多贫困潦倒的人渴望得到米饭,我感到非常难过,所以我们每天都尽力多做一些饭菜来帮助他们;有时一天能做多达120份。虽然这项工作很忙也很累,但帮助别人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
麦图先生一家最近因其对社区的有意义和实际贡献,荣获越南祖国阵线省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以表彰他们在 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在义安省志愿活动中做出的诸多贡献。
尽管涂先生和他的妻子工作很忙,但他们仍然抽出时间到厨房帮忙做饭、上菜,并与大家聊天。
谈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慈善历程,涂先生欣慰地说:“现在我‘富足’多了,‘富足’的是病人们的爱戴和所有爱我的人的关怀。许多病人们发来了感谢信,有的甚至捐赠了米。这些真挚的情感给了我们全家更大的动力,让我们继续从事慈善工作。亲眼目睹许多贫困的病人们,有的今天还领到了米,几天后却已不在人世;人生无常,所以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都会尽我所能……”
不仅决心继续提供慈善餐食,Tu 先生和他的妻子还在荣市的几个地点开展免费面包车项目;每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每天向穷人分发 200 个三明治。

秉持着“施比受更有福”的信念,麦图一家计划在未来继续开展慈善活动,例如:开设更多“零钱厨房”,为山区学生建造学校……传播爱心,为社区带来许多美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