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歌曲“Ve Lang Sen”的视频片段。 |
胡志明主席的故乡是越南人民童年的美好回忆,《建设报》副总编辑陶庆雄在出差期间,曾前往那里探访。陶庆雄感慨万千,深受感动。他坦言,回到胡志明主席的故乡,意味着回到他的根——他接受教育、学习革命道德和思想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他创作了以乂安民歌为旋律的音乐作品《回到森村》。
![]() |
《建筑报》副主编陶庆雄——歌曲《Ve Lang Sen》的作者。 |
我们回到了胡伯伯的家乡森村。
记者陶庆雄从歌曲第一句开始,就巧妙地融入了胡伯伯故乡森村的意象。“我们回到胡伯伯故乡森村”蕴含着一个孩子回到胡伯伯童年记忆之地的深刻寓意。歌词和画面都饱含深情。
陶庆雄记者分享道:“《回森村》这首歌,是我和《建设报》干部记者一行2022年7月到胡伯伯的故乡森村,去给胡志明主席上香的一次实地考察(当时是胡主席的故乡)后萌生的。这里美丽的风景,还有胡主席童年时在简陋的竹墙茅草屋里熟悉的物件,让我萌生了朴素、真实却又充满诗意的创作灵感(歌词)。”
![]() |
《建设报》领导和记者代表团前往金莲国家特别遗迹区(义安省)向胡志明主席敬香。 |
C我们回到了胡伯伯的家乡森村/ 简陋的茅草屋,竹墙环绕/ 一排红色的芙蓉花引领着我们/ 柚子树挂满枝头,一排排紫色的红薯。这些是每个越南人到访胡伯伯故里都能感受到的真实画面。简朴的茅草屋顶、一排排鲜红的芙蓉花、枝繁叶茂的柚子树……都被记者精心挑选,融入歌词之中。
作者为何不像其他音乐家那样,选择在金莲遗址大量种植、已成为典型“国花”的“莲花”来表达胡伯伯的人生,而是用芙蓉的形象来描写呢?显然,作者有意“避开”许多前辈音乐家惯用的刻板印象和形象。
![]() |
建设报副总编辑陶庆雄在录制前与功勋艺术家香江中校讨论歌曲的演奏。 |
“这里的芙蓉花是金莲国家特别遗迹区里实际存在的图案,引领我们走向胡伯伯的故居。在这首歌里,我采用了引领道路的红色芙蓉花图案,而不是莲花,以创造一种不同的感觉。这首歌是在胡伯伯诞辰133周年之际发布的,表达了全党和人民对敬爱的胡志明主席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党和国家在国家建设和革新事业中领导地位的坚定信念。”——记者陶庆雄分享道。
在创作这首歌时,不能不提到南丹县和整个义安省——这是具有丰富革命传统的故乡,是胡志明主席的诞生地,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如:阮长苏、潘佩珠、何东茂、黎鸿峰……南丹、义安人民勤劳生产,坚定不移地跟随党。吴南坛,孕育众多英才的圣地/苏联进行了英勇的抗战/一个太阳,两滴露珠,缔造了一个幸福的季节……
丰富的民间音乐
陶庆雄记者创作的歌曲《回到森村》在胡伯伯诞辰之际发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用生动的乡村画面描绘了胡伯伯的家乡森村。第二部分是激昂的副歌部分,情感被推向高潮。尤其是副歌部分我们向您献上我们坚定的信念/胡志明,您的名字光荣国家——歌词优美、动人、凄美、英勇,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对敬爱的胡伯伯的崇敬,传达了越南儿女对他的坚定信念,他们正在履行胡伯伯的遗愿。
记者陶庆兴认为,一部音乐作品是严谨的艺术劳动和整个团队智慧的结晶:作曲家、编曲家和歌手。“《Ve Lang Sen》这首歌是一首政治歌曲,歌词和旋律不能枯燥乏味,而要柔和,要触动人心,传达作者的意图。为此,团队开会讨论了歌词内容,并就旋律、乐器等进行了商定,力求完美。这首歌运用了多种乐器:竹笛、古筝、单弦琴和电子乐器,营造出民歌《Vi》和《Giam》的韵味。”记者陶庆兴说道。
人们常说,音乐如同一根纽带,不仅带来欢乐,滋养正能量,更能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对记者陶庆雄而言,音乐是朋友。很多事情无法与人分享,而音乐能帮助我们倾诉。音乐让我们更加热爱人民,热爱祖国。音乐也让我们敞开心扉,满足创作热情,传递对祖国的热爱。因此,每一次采访之旅都让他有机会体验、积累知识,培养对祖国的情怀。他从中汲取对每个地方、每个歌词、每个形象的热爱,并最终创作出一首新的歌曲。
凭借他的奉献精神和热情,记者陶庆雄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发布后立即受到公众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重返森村、骄傲的年轻教师、沙巴迷雾、挚爱的长沙、我心中的河江、芒特、我的家乡、茶香、重返风都、河内之恋、回到光源、回到河南、亲爱的……
![]() |
功勋艺术家中校 Huong Giang 正在录音室演唱歌曲。 |
他们之中, ”关于森村”这是记者陶庆雄创作的第一首有关胡伯伯的歌曲,但它却以优美、甜美、深刻的歌词和旋律,结合情歌和民歌,真正打动人心,让每个听到的人都仿佛回到了胡伯伯的家乡森村。
作者委托演唱这首歌的是功勋艺术家阮香江中校。阮香江是来自义安省的歌唱家,嗓音清澈,唱功精湛,将中部地区的民歌演绎得淋漓尽致。香江曾在第九军区艺术团工作,因在已故音乐家安川的戏剧《两个母亲》中饰演苏女士而闻名。功勋艺术家阮香江中校目前在军事文化艺术大学声乐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