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桥竣工当天,虽然没有剪彩仪式,没有通车仪式,也没有彩旗飘扬,但清美镇的居民们依然兴奋不已,尤其是越太太一家三口。越太太在桥墩边热情地向来宾泼水,激动地说:“我们赶在新学年开始前、汛期来临前把桥建好了。更何况,为了修桥,我和孩子们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辛勤劳作。”
Ru Gat村与美兴村(清美乡)居民区之间隔着一条Gat溪,这条溪流是该地区其他溪流的汇合处。通常情况下,人们要从山的另一边前往居民区,或者反之,都必须绕行5公里,或者通过一座仅够摩托车通行的临时桥梁。雨季期间,Gat溪水位上涨,临时桥梁被洪水冲毁,Ru Gat村与外界完全隔绝。

“情况非常艰难,孩子们没法上学,将近十户人家过河采茶都过不去。所以多年来,我们三户人家只有一个愿望:修建一座坚固的水泥桥连接两岸。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安全上学,也能方便家家户户生产,”武廷福说道。
拥有多年建筑经验的武廷福先生,在一位交通工程设计师的协助下,完成了桥梁设计,桥梁长17米,宽2.5米,高5米。同时,他向乡镇提交了建桥申请。为了建造这座桥,他和三个孩子(母亲和三个孩子)不得不出钱租用挖掘机、雇佣工人并购买材料。最初估计费用约为1.5亿越南盾。但在施工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其他细节问题,最终成本超过了2.5亿越南盾。

更何况,为了节省人工成本,福先生和他的三个孩子近两个月来一直和工人们一起辛勤劳作。由于担心成本上涨和修桥的艰辛,短短两个月内,福先生瘦了近5公斤,面容憔悴,皮肤粗糙黝黑。为了补贴家用,他的妻子不得不前往北宁省打工,而他则辞去了建筑工人的工作,投身于桥梁建设。福先生的哥哥武廷行一家也远赴他乡打工挣钱,寄回家帮助弟弟修桥。他的母亲越太太也拿出自己为养老攒下的所有积蓄,和孩子们一起参与了桥梁的建设。
“对于像我们这样接近贫困、纯粹靠农业为生的家庭来说,这笔钱确实是一大笔钱,需要好几年才能攒够。但是,修建桥梁渡过洪水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必须节俭,省钱省力。”

“尽管困难重重,需要省吃俭用才能支付建桥费用,但我们仍然非常满意。我们最大的动力来自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邻居们的鼓励,”福克说道。
典型的动员人民力量

这座桥建成后,不仅为越先生的孩子们上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他的3个家庭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还帮助加特村7个拥有农田的家庭减轻了生活困难。
清美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范春禄先生表示:“如嘎特村约有10公顷的种植面积,近10户人家种植茶叶和相思树。以前,村民们要去如嘎特村耕作,必须绕道或涉水过河,非常困难。尤其是在雨季,水位上涨时,村子完全与外界隔绝,不仅给村民出行、生活和生产带来困难,也给当地的救灾、救援和防灾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现在,有了这座桥,上述困难已得到部分缓解。”

清美乡政府与 3 户人家携手修建这座桥梁,并提供了 12 吨水泥;动员群众组织参与一些工作日的建设,并定期到现场鼓励和监督施工质量。
当横跨加特溪的大桥竣工并投入使用时,人们欢欣鼓舞,而对于在加特森林种植茶叶和相思树的农户来说,这份喜悦更是倍增。出资修桥的三户人家之一,陈氏霞女士(武廷福先生的弟媳)说:“由于我们自身的情况,加上修桥时我们没有向加特森林的农户收取费用,所以全部费用都由我们三户人家承担。但是,桥建成后,我们愿意为那些拥有生产用地、在生产和收获过程中需要运输的农户创造条件。”

在评估清美乡三户人家自筹资金修建桥梁的情况时,清章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郑文雅先生强调:“承担修桥任务的这些家庭非常值得称赞,值得尊敬和钦佩。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从乡到县的地方政府都全程参与,为这些家庭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从设计到水泥浇筑,都给予了鼓励和激励,这一点值得称道。”
同时,在桥梁投入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平行监督,以确保技术、美观和安全等各方面都达到标准。这表明,当党政做好思想工作时,人民就会认同并愿意承担我们可能不敢想象的艰巨任务。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先进新农村建设和示范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动员人民力量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