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领养儿童”——帮助孤儿实现梦想的典范

Khanh Ly-Quynh An - 三月 2, 2024 09:44
(Baonghean.vn)- “我们想成为像边防站的父亲和叔叔一样的边防警卫”,这是自 2019 年起被通秋边防站(义安边防站)收养的两名泰国男孩 Ngan Tran Khang 和 Quang Tran Linh 的一致回答。

温暖的家

时光荏苒,两名泰族男孩——家住桂丰县通秋乡芒富村的颜陈康(2011年出生)和家住桂丰县通秋乡芒彼村的广一灵(2009年出生)——被身穿绿色制服的“爸爸”带到通秋边防站抚养、关爱,一晃已经五年多了。

z5201796668236-ece2f89b8bbfaa024ee3e440c9dd1525-3593-4802.jpg
Ngan Tran Khang(左)和 Quang Nhat Linh 自 2019 年起被通秋边防站(Que Phong)收养和照顾。照片:Nguyen Dao

他们俩的境遇都很悲惨。男孩颜陈康(Ngan Tran Khang)四岁时,父亲因重病去世,当时他的弟弟康(Khang)还在娘胎里。康的父亲来自前风乡(Que Phong),结婚后定居在妻子的家乡通吐乡(Thong Thu)。生活没过多久,癌症就袭来。

丈夫去世后,康的母亲需要偿还债务并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于是不得不把康和他的兄弟姐妹送到外祖父母罗文富和罗氏花那里,让他们去南方打工。不久,康的母亲再婚,康和他的兄弟姐妹就和身体不好的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生活极其艰难。也正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康的个子比同龄人矮小,眼神忧郁,看起来害羞又胆怯。

z5201770629170-25e49f827a5619dd543c5fea5b9d89a6-1-9450-3903.jpg
通秋边防站——自2019年以来,两名孤儿Ngan Tran Khang和Quang Nhat Linh的第二个家。图片:Nguyen Dao

和康一样,光一灵也早年在一次工伤事故中失去了父亲。在清理稻田时,灵的父亲不小心被一块巨石砸死。他的家庭也很贫困,所以生活依然岌岌可危,举步维艰。

通丘边防站了解到两个孩子的困难处境,于2019年底收养并照顾了Khang和Linh,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有机会继续上学,不至于因为个人情况而辍学。

z5201796754013-80323179c6ca1d23ec04e3c9e00d8c1b-3124-9422.jpg
通秋边防站的警员指导两名“被领养的孩子”Ngan Tran Khang 和 Quang Nhat Linh 整理毯子。图片:Nguyen Dao

第一次远离亲人,在边防哨所与叔叔们生活在一起,两个男孩就像两只茫然的雏鸟,在适应军纪的过程中既兴奋又茫然。起初,他们被安排给驻地青年团的官兵,从个人活动、饮食、睡眠到学习,他们都得到照顾、监督和指导。

原统守边防站青年团书记范德静少校(现调任景福边防站(奇山))是第一批负责抚养这两个孩子的人之一。他说:“起初照顾孩子很困难,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要按照规定作息、框架和时间,他们不太习惯。辅导孩子的学习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孩子们失去了根基,缺乏基础知识,所以必须从头开始。”

两名孤儿光一灵(Quang Nhat Linh)和银陈康(Ngan Tran Khang)受到他们的“养父”——边防警卫的关爱和照顾。片段:Khanh Ly

而且孩子们比较安静,互动不多,叔叔们要花很多时间去亲近、倾诉、分享,才能让他们逐渐改变,变得更加开朗、敏捷、活跃,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懂得注意个人卫生,叠衣服,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除了按时生活之外,Khang和Linh还与叔叔们互相了解、提高产量,并多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增强健康和体力。

bna-fotojet-9053.jpeg
光一灵和银陈康夫妇在禄村(通秋边防站)边防工作组的菜园旁。摄影:阮道

边防人员还给每个孩子买了一套衣服、鞋子、书本和笔记本,轮流送他们去学校。虽然边防人员对他们照顾有加,但Khang和Linh还是忍不住感到悲伤、想家、思念亲人,有时甚至会偷偷溜回家。

通秋边境哨所副政委、中校胡当涛说:“我们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经常和他们谈话鼓励他们。节假日,我们会带孩子们回村探望家人,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现在,哨所几乎成了康和灵的第二个家。每个周末或节假日,孩子们可以自己回家,但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回到叔叔阿姨身边……”

培育你的梦想

目前,Ngan Tran Khang 和 Quang Nhat Linh 已经升入中学,就读于距离车站约9公里的通秋少数民族寄宿中学。由于路途遥远,两个孩子只能留在学校,周末则回到距离学校约1公里的通秋乡Loc村边防工作组,投奔他们的“养父”。

然而,这并没有减少身穿绿色制服的“养父”对两个孩子的牵挂。

z5201796724692-4d4cb6738b81a8a3e9e9efc9751b09c8-9777-7569.jpg
Loc村(通秋边防站)边防工作组组长丁春涛少校正在指导Khang和Linh上课。图片:Nguyen Dao

据禄村(通秋边防站)边防工作组组长丁春涛少校介绍,我们定期联系学校老师,了解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周末,我们会指导他们做作业,复习一周的知识。兄弟俩和叔叔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非常听话自律,经常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在工作组,康和灵都获得了舒适的就餐、休息和学习场所,并配备了所有必需品。孩子们的陪伴让边防警卫更加忙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他们都派人接送孩子上学。晚上,他们还要开灯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这些温暖的时刻也缓解了他们对远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

来自演州的唐文功上尉被派往禄村边防特遣队已经一年多了。那段时间,他和康、灵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对他来说,照顾他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弥补了父亲对孤儿的爱。

bna2-fotojet-9803-2041.jpeg
两名学生——Ngan Tran Khang 和 Quang Nhat Linh——与Loc村(通秋边防站)边防工作组的官员一起准备晚餐。图片:Nguyen Dao

近年来,边防站积极开展“边防站领养儿童迈向校园”项目,开展多项活动,及时帮扶边境地区无依无靠的孤儿和家庭困难儿童,使许多学生有机会改变命运,走进校园,在绿衣战士的关爱和分享中成长。

阮陈康和光一灵是该边境站首批收养的两名学生。此外,通守边境站还通过“助学金”项目资助了三名学生,其中包括住在老挝华潘省三都县永潘村组南西村的三年级学生武嘉杜。

正是绿衣军人的关爱和特殊关怀,孕育了像康和灵这样不幸的孩子,并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在成长的道路上奋起直追,最终走向成功。五年多与边防军养父一起生活,也让他们更加理解了亲情、友情和战友情,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关爱,互相扶持。在悉心照料下,两个孩子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品行端正。

康和灵穿着养父刚给他们买的新衣服紧紧地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动。当被问及未来的职业梦想时,两个男孩勇敢地回答:“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边防卫士,像叔叔们一样保卫边境、保卫村庄和祖国!”

z5201797104567-8294ef8b5b61bde0c822c8e1aaad0c3a-8100-6277.jpg
边防警卫养父的爱与保护,弥补了两个男孩——阮陈康和阮光一灵——年幼丧父的痛苦。图片:阮道

谈及绿衣卫在当地儿童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通秋公社党委书记梁氏红表示:通秋公社是高地边境公社,位于桂风县西北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33.737公里,人口1152户/5104人,分布在8个村,主要由京族、泰族、土族、芒族、高姆族、瑶族、韩族7个民族组成。其中泰族占99%。地形以山地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通秋公社贫困户和近贫困户比例仍然较高(贫困户374户,占33.01%;近贫困户313户,占27.63%)。

多年来,在当地边防站的支持和陪伴下,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的教育也得到了保障。梁氏红女士说:“特别是有了‘边防领养儿童——迈向学校’的模式,我们相信,在边防军爸爸们的教育和支持下,孩子们将来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仅在通图边境哨所,程序《送你上学——边防站领养的孩子》部署到整个部队。到目前为止,义安边防部队资助96名处境困难的学生每个孩子每月 500,000 越南盾(包括16名来自老挝的学生)并在孤儿院抚养和照顾18名被收养的儿童。边界噪音

此外,省边防部队还部署有效实施“军队官兵助学工程”,从而获得支持该地区有 150 名儿童边区;成功为蒙山中学(Con Cuong)寄宿区的65名丹莱学生实施“边境地区随行宿舍”模式。

分享你的观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