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战斗机
如今,举国欢庆奠边府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阮光居先生也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因为各区、乡级官员前来慰问、赠送礼物,并与老兵们会面……

库先生说,他是家中六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三。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当时抗法战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他回忆起那年的征兵,村里有两个年轻人参加,只有他一人通过。入伍那天,父母送给他一套棕色橡木色的军服。
在奠州和安城当了几个月的新兵后,他被调往清化,然后又被调往西北地区。他所在的部队是C63、D533部队,隶属于负责保卫塔科渡轮码头(山罗)的12.7毫米高射炮部队。
这个渡轮码头通过渡轮连接大江两岸,是安沛至山罗和奠边府路线上的关键枢纽。这条路线是为我军和人民支援奠边府战役运送粮食和武器的重要通道。1952年至1953年间,法军经常使用侦察机和炸弹袭击渡轮码头区域,以切断我军的补给线。

库先生在塔科渡口度过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远离家乡的春节。从这艘渡口出发,他的部队前往团交,与防空部队日夜协调作战,在空中盘旋,击落敌机。在部队的战斗队形中,他是一名负责装填弹药的炮手。
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两次被派去执行公务,一次是带领干部前往低地,另一次是前往富寿接收为战役服务的平民劳工。
库先生说奠边府战役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他的部队奉命前往清化,3天后又向北进军追击敌人。

奠边府战役胜利后,他被分配到第367师第250团第5营第18连。在那里,他被派往长朗学习电气和机械,之后担任教官,为部队的官兵讲授文化补习课程。“那时我是教务组组长,非常积极热情。” 库先生说道。
由于他在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团级模范士兵,并被列入欢迎来访越南的外国代表团(如苏联、印度、波兰等)的荣誉士兵名单。

他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与军旅生涯相关的纪念品,例如徽章、笔记本、枪带、勋章证书、奖章、照片等等。他手里拿着一本褪色的军用笔记本,里面整齐地写着字,还夹杂着乐谱。他说道:“这本笔记本是不可分割的纪念品,我已经保存了60多年。每当他想念部队、想念军旅生活时,他就会拿出这本笔记本,一页一页地翻阅,回忆往事。”
过美好的生活,践行良好的宗教信仰。
1959年从军队退役回到家乡后,他先后担任农业生产队队长、合作社机械修理车间成员,并积极参与了许多当地的公共服务活动……
为了在经济困难时期振兴家庭经济,他率先在当地开设了碾米厂、面粉厂、脱粒机等。当人们的需求达到饱和时,他又转行做了其他工作。正如他所说:做生意,你必须领先一步才能吸引顾客,才能获得收入。

他自称是个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人,“右手放开,左手接住”。年老时,他仍然坚持修理摩托车和自行车。如今九十多岁高龄,他依然在做电器维修工。他家门前至今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店提供电器维修服务”。
在老人位于美盛堂区教堂旁的小屋里,除了个人物品外,还摆放着许多他工作用的工具和机器。每当电饭煲、水壶等电器坏了,当地居民都会拿来找他修理。老人说,他已经修好了家里许多电器,例如电风扇、电动自行车等等。

我到他家拜访时,他正忙着在木桌上写写画画。我问起他的情况,得知他正在重新设计那座受损教堂的屋顶。他说:“这座教堂年久失修,但一直没有重建,所以需要进行临时修缮。我希望教堂能以最合理的方案进行修缮和重建,花费尽可能少。”
他居住的美盛堂区,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之间有着世代传承的团结互助精神。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共同生活在这个社区,彼此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生活幸福美满。阮光居先生是堂区最年长的教友,正是这种团结互助精神的化身。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热情地参与世俗和宗教事务。

他曾任青新堂区秘书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牧灵委员会主席、贤山乡祖国阵线委员会委员、都良县祖国阵线委员会委员、都良县天主教团结委员会副委员……
他因对民族团结的贡献以及在爱国主义竞赛运动、建设和保卫祖国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荣获国家和军队颁发的众多勋章、奖章、徽章、纪念奖章、荣誉证书和嘉奖证书,其中包括内政部、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和义安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嘉奖证书。
多年来,他一直牵挂着许多事情,尤其是美盛村那棵超过500年树龄的古榕树。他收集整理了这棵榕树最完整的历史,希望它能被认定为遗产树,成为家乡的历史遗迹。

他多才多艺,会弹吉他、吹笛子、吹二胡、写诗、朗诵诗歌……还曾担任教区唱诗班的负责人。提到库库,就不得不提当地一位著名的“诗人”。目前,他已创作了近400首诗歌,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故乡、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战友牺牲的深深感激……“那个背包里装满了誓言/虽然褪色了,但依然芬芳/今天,春天,我继续我的旅程/父亲,我将其中的爱归还给您”(那个背包)。
值此国家盛大节日之际,他立即创作诗歌,在纪念奠边府战役胜利70周年的集会上朗诵给老兵们听,并印制了一本纪念此次事件的诗集,其中收录了他的优秀诗作,如《那个背包》、《昔日奠边府的战士,今日的老兵》、《老兵多么光荣》、《你和我》……赠送给所有人。
他患有膀胱癌,多次接受化疗,91岁高龄的他依然思维清晰,不用戴眼镜就能读书,骑摩托车去荣市,修理电器,用电脑打字,使用打印机,上网,写诗……这让许多人感到惊讶和钦佩。
贤山乡老兵协会主席邓文黄先生表示:“虽然Cu先生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勤奋工作,对协会的活动充满热情。他是一位模范会员,是同志们和所有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