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姆河下游的红螯蟹。图片:Huy Thu |
珠仁乡富春村的曹文南先生说,他已经捕捞蛤蜊很多年了。起初,当地捕捞蛤蜊的人经常收集废弃的塑料瓶(可乐瓶、食用油瓶、矿泉水瓶……),把上半部分剪掉,只留下下半部分,做成诱饵管,用来吸引蛤蜊。
近两年,塑料排水管已被便捷的塑料杯取代。工人们购买了400至800个新的塑料杯,用作打捞工具。
![]() |
珠仁乡(Hung Nguyen)的居民用塑料杯在田里捕捞蛤蜊。图片:Huy Thu |
据南先生介绍,塑料杯的优点是体积小巧,可以叠放在袋子里,方便运输,捕捞时也方便使用。另外,杯子很光滑,即使螃蟹掉进杯子里,它们也爬不出来。
捕蟹的饵料依然是米糠和臭虾的混合物。将米糠炒香,拌入臭虾,用小扫帚将糠虾混合物搅拌均匀,然后薄薄地铺在饵筒内。
使用塑料杯捕捞蛤蜊,投饵更加便捷。捕捞蛤蜊的人只需背着饵管,将饵盒挂在腹部前方,然后根据投掷的饵管投饵即可。
![]() |
紧凑的塑料杯非常适合捕捞蛤蜊。捕捞蛤蜊的人可以一边放下杯子,一边撒上诱饵。图片:Huy Thu |
据周仁乡的捕捞蛤蜊的渔民介绍,除了饵筒的质量外,放置饵筒的稻田的选择也决定了捕捞蛤蜊的数量。
选择放置诱饵管的田地时,必须考虑田地里螃蟹数量是否多,以及之前是否有人放置过诱饵管。洞穴较多、靠近大沟渠以及毗邻拉姆河的田地通常螃蟹数量较多。如果田地里刚刚有人放置了诱饵管,而你第二天又回去放置诱饵管,捕获螃蟹的概率就不高。
使用塑料杯放置诱饵管的技术相当简单。在浅田里,只需将塑料杯牢牢地“安装”在田边,杯口向上倾斜45度,确保螃蟹可以爬进去,但爬不出来。每个诱饵管间隔约1米,连续排列成一排。
![]() |
在周仁乡(Hung Nguyen)的田野里放置塑料杯捕蟹。图片:Huy Thu |
放置好诱饵管后,贻贝猎人就可以回家或去做其他工作了。当田地安静空旷时,稻田脚下的贻贝会从洞穴中爬出来,爬进诱饵管,然后卡在那里。通常,放置诱饵管几个小时后,贻贝猎人就会回到田里清空诱饵管。
目前,周仁乡有7、8户人家专门从事捞蛤蜊,其中包括武文贵、武文庆、高文南、柯文越等几户人家……他们捞蛤蜊已经很多年了,经验丰富。
高文南和高文越两户人家每家都有八九百个饵筒。他们除了在本乡田里捕捞蛤蜊外,还到林江沿岸的兴莱、春林等邻近乡镇去捕捞蛤蜊。
蛤蜊爬进塑料杯里,很难爬出来。剪辑:Huy Thu |
珠仁乡富春村的武文贵先生分享道:“他家有480个饵筒,都是他大约两个月前买的方便的塑料杯。用塑料杯捕捞蛤蜊比用其他饵筒更有效。”
据阙先生介绍,他每次从中午到下午,或者从晚上到早上,都能捕到5到10公斤的蛤蜊。洪水过后,蛤蜊数量迅速增加,捕捞蛤蜊的人也能捕到更多。
目前,人们捕捞的新鲜蛤蜊销往该地区的收购点,并以45,000-50,000越南盾/公斤的价格卖给当地人加工成食品。
![]() |
捕获的蛤蜊会被卖给收购点或当地居民进行食品加工。图片:Huy Thu |
在兴原县,每天在田里捞蛤蜊的家庭每户都能赚到几十万越南盾,运气好的话,还能赚得更多。蛤蜊不仅是蚯蚓,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天赐之物”,需要拉姆河下游的人民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
由于蛤蜊速度很快,只要有动静,它们就会躲进洞穴,所以捕捉蛤蜊并不容易。过去,人们经常挖蛤蜊、捞蛤蜊,甚至夜间寻蛤。如今,人们常用塑料杯来捕捞蛤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