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表们在研讨会间隙进行讨论。图片:Duc Anh |
党报仍然注重“洗白”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青林同志在讨论环节发言时强调,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给包括党报在内的新闻机构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创新和创造力是当务之急,因为这关系到党报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陈青林同志强调党报的优势,指出党报是宣传党和国家路线路线的先锋力量,党报刊物是可靠、准确的官方信息来源。
此外,党报系统积极参与打击不良、有害、敌对信息的斗争,在当前形势下维护了党的思想基础,这也是中宣部和地方特别关注的问题。
党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关于政治、思想、信息和宣传工作的规定。此外,党报的制作、编辑和出版过程也确保满足社会的要求。
![]() |
中宣部副部长陈青林同志在讨论会上发言。摄影:Duc Anh |
然而,在融合发展和数字化时代,党报也暴露出诸多亟待突破的局限性。许多党报在信息宣传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尚未得到有效体现。时事信息发布速度慢,反映问题不够多维,信息单向度偏高,批判性不强,偏重“美化”;党报记者仍然走老路,创新意识淡薄,传播力低下,信息文献化、报道化依然存在,难以吸引读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的新闻机构需要努力创新和改进出版物的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新闻工作方针,发挥好新闻导向作用;改进宣传工作,有效打击不良新闻。加大对新闻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其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不断培养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革命素质……
地方党报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乂安报社总编辑吴德建同志参加全国提高党报质量会议讨论。 |
深入探讨地方党报当前面临的困难,参加会议讨论时,乂安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吴德建同志表示,党报面临许多实际挑战。
![]() |
乂安报社总编辑吴德建同志在讨论会上发言。摄影:吴德建 |
在人力资源方面,目前,包括《义安报》在内的党报机构都面临着大量的工作。例如,《义安报》多年来出版了5种刊物:日报、周末报、山区民族报、电子报以及《义安报》的YouTube频道。这些刊物以日报和周报的形式出版,而《义安电子报》则每小时、每分钟制作和发布更新内容。然而,员工数量和人力资源仍然很少,难以满足单位的需求。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义安报》致力于扩大各领域的合作者和专家体系。该报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知名专家。
![]() |
代表们参与讨论。图:Duc Anh |
关于财务问题,即向记者、合作者和专家支付稿酬的预算问题,党报总体上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如何根据重要合作者的才智和贡献支付稿酬。长期以来,义安报社一直采用并发表专家或合作者的作品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稿酬机制。
对于员工、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来说:有些老员工和记者难以改变,害怕改变,甚至对新闻社正在进行的创新持怀疑态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义安报社对员工和记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对于无法改变的情况,他们将被强制调离岗位。
![]() |
北江省委常务副书记、人民议会主席黎氏秋红同志在讨论会上发表意见。摄影:德英 |
记者工作:与其他新闻机构相比,地方党报记者的工作环境较为狭窄,获取信息(尤其是调查信息和案件)面临诸多困难。义安报应对这一问题的经验是建立一套机制和流程,协调报社与各部门、分支机构、行业和地方之间的宣传工作。此外,义安报还实施机制和政策,确保记者不受个人动机的影响,专注于及时准确地获取、处理和发布信息。
![]() |
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阮仲义同志与与会代表交谈。摄影:德英 |
《义安报》总编辑还表示,现行的新闻机制和政策未能跟上现实的革新。义安报等党报的电子报系统在设施、技术、设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限制。党报电子报刊出版仍然缺乏有效的软件来服务于专业工作。此外,保障电子报生产系统的安全、社交网络平台的开发难度等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是党报社的生存之本,但现实也表明,在很多地方,创新仍然十分停滞。而创新恰恰是党报社挖掘和宣传的素材。此外,很多地方的领导仍然认为地方党报只需要报道单向新闻,而不是多角度、多维度的新闻。地方党报也受到众多记者和驻地合作者的“恶评”,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在社交平台上开发党报刊物是满足读者、受众和听众信息传播需求的现实需要。义安报社以及许多其他地方新闻机构都在YouTube频道、抖音、粉丝专页等平台上开发和维护了相关产品。然而,问题在于:如何为参与在社交平台上制作产品和出版物的记者、合作者和专家支付稿酬并制定相应的制度?目前,此类内容尚无相关规定。长期以来,义安报社不得不尝试多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会议中,不少代表还就如何创新创造,提升地方党报作用和地位等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