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张本大捷54周年之际,乂安报记者记录了一些游客重返这一历史遗迹的感受。
Le Thi Phuong女士(来自清化省的游客):
“这是我第一次回到长本,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一个传奇,成千上万的战士在这里英勇战斗、牺牲,为书写抗战奇迹作出了贡献。反美救国尤其提起张本,让人想起1968年10月31日凌晨美国空军对越进行毁灭性轰炸,造成13名青年志愿者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 |
游客参观长本国家历史遗址。图片来源:丁选 |
来到这里,我突然涌起一股怀旧之情,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通过书报上的故事,我多少能想象到这里的景色,想象到长安英雄烈士们的每一个表情。陌生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圣地”,亲眼目睹这片广袤的土地,群山、丘陵、田野、村庄。
从那里,我对这个曾经的“火力坐标”以及在美军猛烈轰炸的岁月中,人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战斗精神有了具体而生动的印象。
![]() |
照片:Dinh Tuyen |
返回 Di张本国家历史遗址透过这些图像和符号,我感受到前几代人的牺牲和失落,心中充满感慨和哽咽。我们属于下一代,始终承诺要努力奋斗,效仿一代又一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的将士们。
Le Thi Phuong女士分享了她回到Truong Bon时的感受。剪辑:Dinh Tuyen - Cong Kien |
Tran Thi Thanh Ha女士(荣市游客):
“每当祖国重要的日子,或是公司成立的纪念日,我都会回到长本国家历史遗址。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意义非凡的地方,是一个向在抗美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表达祝福和感激的地方。”
每次回到这里,我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既自豪又感激。同时,这也是一个让我铭记那些为祖国而战的英雄烈士们的贡献的机会。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提高奉献精神,为今天的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
照片:Dinh Tuyen |
作为一名女性,每当我站在 1968 年 10 月 31 日在长盆战役中牺牲的 13 名烈士的灵前,其中包括 11 名女性,青年志愿者我始终为越南妇女的奉献精神和光荣传统感到自豪。希望今天的女性能够出色地完成各自肩负的任务,为国家革新和融合作出重要贡献,维护家庭幸福。
长盆是义安省一处特别的景点,它让我们回忆起昔日的辉煌战功。作为越南人,你至少应该去长盆一次,更好地理解先辈们的精神和意志。
陈氏清河女士分享了回到长汶时的感受。剪辑:Dinh Tuyen - Cong Kien |
Phung Quang Trung先生(河内游客)
今天,我和一群年轻的朋友们从河内返回义安省,参观了长本国家历史遗址。到达遗址后,第一印象是空旷的空间,树木繁茂,还有许多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物品和建筑。
这一切都散发着遗迹地的庄严与神圣,周围群山起伏,田野村庄肥沃,让人想起这片曾经的“火之坐标”的土地上,曾经的宁静与繁荣。
![]() |
照片:Dinh Tuyen |
值此纪念长本大捷五十四周年之际,我来到这里,看到许多代表团前来向英雄们的英灵献上鲜花和香火。英雄,烈士在这条传奇的路上战斗、牺牲。特别是听到关于遗迹地、317连13名青年志愿者英勇牺牲的讲解时,我内心涌起难以言表的感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感受到抗美援朝青年志愿者们的英雄历史、勇敢精神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勇气和自豪。
我所见证的,所听到的故事,都将成为我一生的行李,我会讲给我的亲朋好友听,并建议他们抽出时间去拜访这位传奇的张本山。
Phung Quang Trung先生分享了他回到Truong Bon时的感受。剪辑:Dinh Tuyen - Cong Kien |
Le Quyet Thang先生(来自义安省,现居住于河内):
我是“李队”的一员。今天,我有机会向长本国家历史遗址赠送1968年10月31日牺牲的13位英雄烈士的彩色修复肖像。作为乂安省的子孙,如今在首都河内生活和工作,我始终为家乡人民世世代代的爱国传统、顽强拼搏、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到自豪。
其中,张本是教育年轻一代革命精神的“红色讲坛”之一。听着导游讲述317连13名青年志愿者的牺牲,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在和平即将来临、未来光明的时代,兄弟姐妹们依然坚守在战场,在黎明时分倒下。
![]() |
照片:Dinh Tuyen |
关于您的个人生活、爱情生活和计划的细节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同情和情感。游客尤其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因为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年代,生活不再过于艰难和匮乏,我们受到关爱和教育,所以我们无法完全理解那一代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艰辛和牺牲。
因此,我和李团队成员决定修复13张英雄烈士的照片,表达我们对祖国的骄傲,以及对牺牲烈士的感激之情。我们希望借此让长盆的游客更清晰地看到那些为祖国的土地而奋斗的年轻男女的面容。
Le Quyet Thang 先生分享了他回到长汶时的感受。剪辑:Dinh Tuyen - Cong K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