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本碑的作者

汉恩 - 十月 28, 2022 08:20
(Baonghean.vn)来到长盆,在绿荫掩映的校园里,两块巨大的石碑庄严地矗立在长盆国家纪念碑的公墓和纪念馆前。一块石碑概括了长盆土地的历史。另一块石碑则记录了这片传奇土地的保护和修缮过程。仔细观察石碑底部,可以看到“撰文:记者文贤”的字样。

“天选之子”

2015年,在投资重建长盆遗址,使其成为与其历史作用相符的国家级遗迹时,乂安省文化体育厅配合乂安省交通厅和建设厅在长盆遗址竖立了证据和遗物的石碑。

当时,记者陈文贤因其对战争时期,特别是长本遗址的生动描写而为许多人所知。因此,他被义安省人民委员会和交通部委托撰写这两块重要的碑文。

记者范贤站在长本寺的历史石碑旁。图片来源:Hanh Ngan

陈文贤是家中长子,父亲是烈士,他始终深切关注战争造成的损失和痛苦。从事写作之前,年轻的陈文贤是义安省交通部的一名官员。在北方抗击美帝国主义的岁月中,他曾出现在遭受猛烈攻击的交通要地,如:蓬桥、剑桥、黄梅车站、滨水渡口、长盆15A公路等。作为亲历美国空军毁灭性战争的记者,陈文贤将我军、我民,特别是青年志愿军在义安激烈战争中的痛苦瞬间和英勇战斗精神,收集成永垂不朽的文字。

1968年7月,响应“两好”运动,他被单位指派写交通运输系统好战斗、好生产的典型事例,也因此结识了交通运输系统和家乡抗美救国青年志愿军的众多干部职工。

那些年,他走遍了无数条道路,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与在前线英勇奋战的人们相遇,记录了30本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年轻志愿者们的签名。可以说,这是他写作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至今,翻阅那些速记的纸页,那些苍老的面孔依然清晰可见。那些最残酷历史岁月的影像,仿佛依然存在,浮现在记者范贤的脑海中。

因此,当他接到为长本墓撰写墓志铭的委托时,仿佛所有资料都已准备好,只为缅怀他。他需要做的是重新整理资料,将这片土地上最辉煌的历史篇章浓缩在500字以内。记者范贤分享道,最难的是如何写出一篇不枯燥的文字,包含历史的片段,同时又能重现一代青年志愿者乃至整个民族的痛苦与英雄情怀。

两块讲述长本地名历史的石碑之一上有这样一段话:“秉持“生守桥,死守路,英勇坚毅”的意志,第四军区青年志愿军317连、65队304连、30连、27工兵营等官兵和美山乡、杜良县、南兴乡、南丹县民兵、群众,迎难而上,冒着枪林弹雨,坚守要地填补弹坑,打通迂回道路,疏散物资,拆除未爆炸弹,身穿白色自杀衫充当活靶子指引方向,确保了数十万辆汽车和主力部队顺利通过长盆死门进入大前线……”

重现牺牲的凶猛与英雄气概

15A公路虽然只有约20公里长,但却是义安乃至全国的战略要道。特别是自1964年8月5日美帝国主义加紧进攻我国北部以来,15A公路就成了一个炸弹窝点,与义安省多条交通要道互相交火。美国空军和海军千方百计地阻止和切断北方大后方基地与南方战场的联系和支援。而位于多良县美山乡的长邦(Truong Bon)地段,则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1965年至1968年期间,这里遭受了数百次美国空军轰炸。共有18936枚各种炸弹投向15A国道和长安。仅1968年6月至10月,这里就遭受了2692枚旨在摧毁长安的炸弹袭击,摧毁了这条特别重要的路线。当时,长安没有一座完整的山头;许多村庄和数百栋房屋被炸弹摧毁和损毁。但这里也见证了义安军民英勇的战斗精神。特别是青年志愿军在火线上的奉献和牺牲。

长邦是义安青年志愿者317连2班的基地。每天,每个夜晚,每个晴天,每个雨天,无论严寒酷暑,男男女女们依然辛勤劳作,填补弹坑,制作引导车辆通行的活标……

直到1968年10月31日那个决定性的早晨。当天凌晨4点,317连2班的14名青年志愿者紧急填补了弹坑,以便军事车队能够在黎明前穿过长盆河前往南方。清晨6点10分,当工作即将完成时,美国飞机突然来袭轰炸。14名青年志愿者甚至来不及撤退到掩体。13名青年志愿者永远地牺牲了,而仅仅10个多小时后,美国空军就停止了对整个朝鲜的轰炸。“钢铁小队”的11名女孩和2名男孩在年少时就牺牲了,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和许多未竟的梦想。

记者 Van Hien 讲述了对 Truong Bon 的回忆。剪辑:林通

陈文贤回到记者身边,说两块碑文的内容是他在一个月内完成的。那一个月里充满了焦虑和煎熬。如何才能真实再现15A国道和长本土地的险峻气势,充分体现一代青年志存高远、救国救民的奉献精神和巨大牺牲精神,是陈文贤先生不断思考的问题。碑稿完成后,他立即送交专家、史学家鉴定。在镌刻碑文之前,他还将碑稿放大,在长本国家遗迹区的青年志愿者庙内供奉了六个月,听取民众的意见。2017年,碑文终于完成,并安放在长本国家遗迹区的庄严位置。

记者范贤(Van Hien)手捧他关于张本(Truong Bon)的书。摄影:Hanh Ngan

如今,在参观张苯宗时,在纪念区,仍然可以看到他撰写的关于张苯宗——这片曾经创造传奇的痛苦之地——的书籍。诸如《火宫之路》和记者文贤撰写的《通往传奇张苯宗之路》等书籍,至今仍被游客们翻阅,以更好地了解张苯宗昔日火烧坐标的历史。

这是作家、记者的快乐、幸福,也是他们的责任,因为他们的文字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留在读者的心中,传递“饮水思源”的人生哲理,为后世子孙后代传承传统做出贡献。

分享你的观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