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西部妇女携手将织锦传播到世界各地

怀周四 - 二月 12, 2024 07:00
(Baonghean.vn)——织绣锦缎是越南义安省西部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织锦最初服务于家庭生活,如今已从乡村走向国内外……为西部女性开辟了充满希望的经济发展方向。

“认识很多人,去很多地方”

去往乂安省西部,探访高原村落,常常会看到熟悉的画面:妇女们在织布机上勤奋地工作,梭子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还有人坐在棚屋的门廊前,仔细地观察着每一针一线。她们手中拿着色彩缤纷的织锦……

bna-phu-nu-xa-tri-le-det-tho-cam-truyen-thong-5723.png
Tri Le 公社(Que Phong)的妇女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织锦技艺。图片:Hoai Thu

从小在织布机旁长大,跟随母亲下田、过溪、爬山采桑、养蚕、织布,织锦对于桂峰县三乐乡农村的梁氏梅女士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

“我上学前就学会了织布;长大后,力气够大了,可以梭子纺线了,我的祖母和母亲就教我。如今,我人生中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传承和维护着泰国人民的织锦事业。唯一的区别在于,过去我的祖母和母亲几乎不出村,织布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现在,我和村里的姐妹们,因为织锦,得以四处游历,结识很多人。”梅女士分享道。

谈到“四处走走”,梅女士解释说:织锦已成为一项经济发展的职业,每人每月可带来150万至300万越南盾的收入,与刀耕火种的生产相比,这算得上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来源。由于需要销售产品,新村和新社区的妇女有机会通过省内织锦小组和手工艺村的活动互相认识和了解,既能促进消费,又能学习经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多亏了织锦,才有了更多像家人一样亲密的女性!

dsc-5675-3793.jpg
奇山县北里乡布克村的妇女们成立了一个织锦小组,以提高收入并增进村庄间的交流。图片来源:怀秋

当我们抵达启山县北里乡的布克村时,魏氏香女士“夸耀”说她刚刚去芒县镇送织锦货,顺便采购一些过年所需的生活用品。从香女士家——布克村村中心——到启山县芒县镇大约有50公里。每次她们去的时候,来自北里乡和会图乡邻近村庄的妇女们经常会聚集在一起“收货”,要么进口给商贩,要么交给织布小组组长根据订单交付给客户。

“从事织锦行业,很多妇女经常出国、到其他省份学习经验,接受刺绣和织锦编织方面的培训,比如大钙乡鸠潭村的丁女士、友立乡娜村的卢氏梅女士,以及专门支持生产和产品消费、培训和分享织锦编织知识的和板黄生产服务合作社的妇女……”魏氏香女士透露。

连接,让锦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bna-hbx-3762.png
基山妇女通过绿邦花卉合作社向外国顾客介绍和销售织锦制品。图片来源:档案馆

绿班花卉生产与服务合作社是奇山县成立的第一个组织,旨在帮助当地妇女传承传统技艺并以此谋生;让织锦走出家门,让妇女,尤其是苗族妇女,更多地与外界联系。通过合作社的帮助,奇山县数百户家庭每月稳定收入200万至400万越南盾,许多家庭每月收入高达400万至600万越南盾。

谈及扩大人脉、通过传统职业赚取收入,奇山县芒龙乡芒龙1村的刘依丹女士表示:“通过刺绣、织锦和社区旅游,苗族女性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结识了很多人,去过很多地方,对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吸收了很多先进文明。”

bna-san-pham-cua-lang-nghe-theu-ren-muong-long-1963-4711.jpg
芒隆县苗族妇女的刺绣制品。图片来源:Hoai Thu

芒龙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武巴旭表示:“现在,我们乡有了蕾丝刺绣工艺村,这是奇山县第一个苗族工艺村。刘伊丹一家是芒龙蕾丝刺绣工艺村135户参与户之一,该村于2023年底获得了省人民委员会的认可。” 姐妹俩将传统的蕾丝刺绣工艺“升级”为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为人们脱贫致富开辟了机遇。

从事刺绣行业的家庭主要集中在芒龙1村。刺绣收入最初从2021年每户每年530万越南盾增长到2022年每户每年1450万越南盾。刺绣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良好的收入来源,也帮助高地妇女增强了经营的信心,更加有效地开展业务。

目前,义安省共有15个经省人民委员会认可的织锦村,主要集中在山区,例如新祺、祥阳、昆强、祺山、归州和桂峰等县。其中,祺山县目前已有10个经省人民委员会认可的手工艺村,其中一些已形成并发展起来,例如友立乡的娜村、南坎乡的农德村(自2010年至今获得认可)以及芒隆县于2023年刚刚获得认可的蕾丝刺绣村。

bna-theu2-966.png
芒龙刺绣村的村民们根据订单生产刺绣品。图片来源:Hoai Thu

春节将至,春天将至,在穿上传统服饰迎接新年的喜悦中,西部农村妇女在弘扬民族认同感的工作中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更加怀念家乡,在劳动和生产中收获了更多的幸福。

剪辑:Hoai Thu
分享你的观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