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的“走遍每条小巷,敲开每扇门”
(Baonghean)——尽管阮维高先生已停止从事人口工作两年,但甸州人民仍然称呼他为“高人口先生”。11年来,这位身着褪色军装、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每条小巷、每户人家的老兵形象,已为这里的人们所熟悉……
那天下午,我们来到位于田屯15村的阮维高先生家,正值他忙着照料棚里数百只下蛋的鸭子和池塘里的鱼。听到公社书记丁先生喊他,高先生双手沾满麸皮,穿着一条低裤腿一条高裤腿的裤子,匆匆走进院子。当听到记者介绍他家有记者时,高先生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你们是来修改即将举行的越南人口日庆祝活动的剧本的呢。”高先生请我们到桌边喝水。他端着茶水走向客人,热情地介绍道:“每年越南人口日(12月26日)左右,公社的群众都忙着搞文艺活动,这个村唱歌跳舞,那个村演话剧。每个村都有两场演出,很多公社群众都跑到公社委员会总部的‘村级舞台’上来凑热闹……”。
丁先生向我介绍:高叔叔在南方战场和柬柬战场当了14年军医。退伍回乡后,他身负61%的残疾率(他是一位四分之三残疾的老兵),仍然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村社的工作中。然而,在奠边府人民心中,印象最深的依然是那位“人口人”。从1999年到2011年,高叔叔紧紧依偎在他的自行车上,走遍了每一条巷子、每一座村庄。
见我看着里面整齐摆放着一沓沓人口相关文件和宣传单的桌子,一脸惊讶,曹先生解释道:“我虽然不做人口工作了,但现在有个女儿‘接班’了。好在她也热爱这份工作,又继承了她父亲的经验,所以也深受群众爱戴。”说着,曹先生转身给我看他这些年“走巷敲门”的几十个笔记本,每一页都记录得非常仔细、清晰:年月日……上午,我去给那群打算生第五、六个孩子的家庭宣传;下午,我去见了那群本来就多孩子,但只有一个孩子,还想再生几个孩子的家庭。下午去独生子女家庭,晚上去见两个孩子的家庭……就这样,工作几乎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我问:“你跑这么多,你老婆还同意吗?”曹先生笑着说:“还记得我刚上任人口专员那天,我和老婆的第四个孩子已经10岁了。老婆担心地说:‘我们有4个孩子了,会有人听我们的吗?’我回答她说:‘我们时代不同了,所以才需要我。’她还是担心地说:‘女人做不到,你能做到吗?’要动员宗教界人士本来就很难,更难的是,这涉及到人们的信仰。”如果你不熟练,不细心,别人会笑话你的。”说着,她见我决心已定,便转过身来鼓励我:“只要你有热情,真心投入,就一定能做好,我相信你,至于孩子,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 |
阮维高先生(右)讲述自己担任人口专家的经历。 |
1999年之前,田多艾公社是全县生育率较高的公社,三孩生育率高达31%。该公社有3个天主教村,当年三孩生育率高达40-45%。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关心下,以及曹先生“稳扎稳打,才能赢”的宣传下,三孩生育率逐年下降。目前,全社三孩生育率仅为25%。天主教村则下降到30%。许多村连续1-2年没有生育过三孩,包括曹先生所在的15村,自2009年以来就再也没有生育过三孩及以上的情况。
曹大爷分享道:“幸运的是,我拥有在战场上当了14年医生的优势。所以在社区里,在公社里,有人受伤、生病、发烧,他们经常会打电话给我。对人们来说,我是亲密的朋友。” 医生的工作给他带来了威望和信任,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心。人们看到他为照顾家里的“饭锅”而尽心尽力,也逐渐理解了他。这不仅仅是“饭锅”的问题,更是关乎爱,关乎忠诚,关乎对彼此的责任,关乎教育,关乎家园的复兴。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富裕起来,孩子能够接受教育,住上舒适的房子,村里有通畅的路,能够与县里、省里乃至全国各地联系……原来,生孩子不仅仅是一家人的私事,而是关乎整个社区、整个村庄乃至整个社会。曹叔的故事就是这样,田间地头,插秧时,探望病人时,参加婚礼时,收割时,聚在一起做扫帚时……他举的例子都很现实。故事讲的是邻近田洞公社的涂先生家,他们家孩子很多。“鸡蛋鸭蛋”的孩子就这样一起长大。我不知道父亲能不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孩子这么多,年纪大一点的当然就辍学了。一个17岁的女儿结婚了。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她嫁给了一个智力有限、性情孩子气的男人,而涂先生的女儿作为儿媳,经常被丈夫打。因为疼爱这个孩子,夫妻俩不得不把她接回家照顾。不远处,在Tu先生夫妇的对面,是Luong先生夫妇的故事。Luong先生是Cao先生在Dien Tan公社的朋友。他有时有空会去Cao先生家做客。
他告诉村民:“梁叔生了两个女儿,高兴极了。后来,他只生了两个女儿,没生出来,亲戚乡亲们就到处说他的闲话。大叔不找个继承人,对大叔不好,以后死了就没人养他了,他也就‘放弃一家之主的地位’了。” 但他依然不为所动,对妻子说,自己有两个女儿,但只要她们好好读书就够了。梁叔的两个孙辈的确得到了照顾,有了条件读书长大。他们去了河内读书,也嫁给了那里的女婿,个个才华横溢,事业有成。现在梁叔和妻子一心想着享受乡村生活,孩子们每年都邀请他们到国内外旅游……”
白天,他深入村寨宣传、指导、帮助合作者。夜里,曹大爷依然清醒,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有效地宣传,让每个人都真正了解,而不是为了图个好结果而去做。于是,他又起床,在台灯下弯腰查找文件,仔细研读。他认真研究与人口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建议地方政府探索新的、好的做法,例如每年两次与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活动。每年,在越南人口日(12月26日)和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之际,他都会动员村寨民众参加以人口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和戏剧表演……
他透露:“我的宣传“秘诀”不仅仅是挨家挨户发传单或喊口号。一切都必须从互相交谈、分享和分析开始。“我一直关注着即将结婚的父母、育龄夫妇,尤其是独生子女夫妇。”
在众多回忆中,曹大爷至今仍记得早年从事人口工作时的一件事。2000年一个寒冷的冬夜,在天主教徒聚居的3村,胡氏海女士突然临产。听人说产妇痛苦地扭动身体,曹大爷却主观地认为“还没生,疼一会儿就没了”,拒绝带她去医院。一问之下,曹大爷才知道,海女士怀第一胎9个月时,和丈夫去采松针时也经历过类似的疼痛。不用去诊所,剧烈的疼痛过后,夫妻俩像往常一样,把松针扛回家。分娩持续了近3周,夫妻俩都以为这次会像最后一次一样。当时已经快晚上10点了,曹大爷在阴冷的雨中,匆匆跑了近1公里,来到海女士家。 “快准备一下,你老婆羊水破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扶着海女士去医院。幸好海女士及时赶到医院,并进行了引产,四个小时后,“母子平安”。抱着儿子的海先生……真的……震惊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太主观了,对曹先生连连道谢!
“曹先生的人口”拯救海氏妻儿的故事在堂区迅速传开了。“我的宣传工作也因此颇有成效,”曹先生笑着说。“这话是开玩笑,但重要的是我明白,要想让人相信、听取、效仿,我必须以身作则,先行一步。人们只有亲眼看到才会相信、才会效仿。所以我用自己的‘榜样’来讲这个故事。生四个孩子有多不容易,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而当我体会到这一点时,我必须努力去改变。”所以,尽管人口工作繁忙,曹先生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会努力挖池塘、放生鱼、养鸭。他家的池塘和谷仓农场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有近2亿越南盾的收入。4个孩子中,3个已结婚,儿子、女儿、儿媳、女婿都有稳定的工作。
亲眼目睹父亲在人口工作中的奉献和辛勤付出,阮氏勇(高叔叔的女儿)深感同情和敬佩。阮氏勇决心“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公社人口专员。高叔叔退休后,阮氏勇踏上了“走巷寻访,挨家挨户敲门”的征程。她说,今天的幸福,都归功于父亲的辛勤汗水和付出。虽然父亲不再是专员,但他已经成为孩子们积极的宣传员和合作者……
高叔叔最牵挂的,是小儿子。“四个孩子里,小儿子丁是最弱势的,因为感染了橙剂,所以有时候行为反常,控制不住自己。”高叔叔难过地说。近一年来,妻子一直在后江照顾孙辈,他独自一人操持家务,照顾着23岁的小儿子……
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