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在“红线”上“种草”
(Baonghean)——20年来,陈德贵老师一直与仁梅(Tuong Duong)为伴。这片偏远的边境地区是他的第二故乡,有着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选择“红线”
1996年,24岁的陈德贵先生(江山同都良县人)从小学师范学院毕业后,收拾行李,沿着林江逆流而上,前往祥阳。教育局局长一到,就在地图上指出了可供选择的行业“红线”,这些“红线”代表着困难和短缺,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年轻人瞬间做出了决定:“那我就报名去仁迈”,那里是“红线”地区中最艰难的地方。
前往仁迈的路程花了一整天,当他终于到达学校时,已经快晚上10点了,肚子又饿又累。还没来得及问同事,困意就袭来,这是他这辈子从未体验过的沉睡。醒来后,看到荒郊野外破败的竹制学校,看到脏兮兮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奎老师开始意识到等待他的是怎样的艰辛。
从此,桂先生便与偏远偏僻的仁迈结下了不解之缘。仁迈是一个阳光充沛、风和日丽、气候寒冷却又缺乏许多东西的地方。他的足迹遍布仁迈的所有村庄,包括那些需要步行一整天才能到达的偏远村庄,例如Huoi Co、Huoi Man、Pha Mut、Tham Tham……
我们问:“在仁迈这么多年,您最害怕什么?”贵先生立即回答:“是疟疾,没经历过丛林疟疾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它有多可怕。”丛林疟疾时常发作,每小时一次。身体颤抖,脸色发紫,头部沉重,如同被锤子砸中。
![]() |
陈德贵老师和他的父母。 |
对陈德贵老师来说,这真是天大的幸运,因为他有机会在这片土地上与一位美丽的泰国女孩共度一生。疟疾发作使陈德贵老师日渐消瘦,无法进食,也无法饮水。仁梅村的一位年轻女孩薇氏柒(Vi Thi Tuc)同情这位来自低地、无亲无故照顾的病弱老师,便主动承担起他的一日三餐。
疟疾消退后,两人之间萌生了爱情,这很意外,却也合情合理。如今,经过近15年的共同生活,奎先生家已有四口人,两个孩子(一女一男)都听话好学。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他前进的动力,让他安心地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边远地区的“播种文字”事业。
从偏远地区教师到幼儿园园长
陈德贵先生在仁梅工作三年后,加入了党,并连续三届担任公社党委委员。从村里的老师到管理者,他深谙仁梅的土地和人民。在重要会议上,他的贡献总是得到地方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作为一名党员和管理人员,桂先生始终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勇于接受并出色地完成各项艰巨任务。2013年,他担任小学副校长期间,被调任幼儿园园长。起初,他难免感到担忧和犹豫,因为这份新工作并非他的专长,而且此前也没有男教师担任幼儿园管理者的先例。
![]() |
陈德贵老师为新家添置家具,迎接猴年的到来。 |
但在仁迈幼儿园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增加年长女教师的数量,她们将无法胜任这个困难地区的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增加年轻女教师的数量,她们又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因为仁迈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只有桂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多年,非常了解这片土地,而且身体状况也足够好,能够在偏远偏僻的地区完成这项工作。
听了这样的分析,桂校长觉得很有道理,欣然接受了新的任务。两年过去了,仁梅幼儿园从区里垫底的成绩,到如今已经超越了中游。这一步,陈德贵校长功不可没。
Quy老师分享道:“20年前,我踏足仁迈,那时这片土地还很荒凉,与世隔绝。如今,这里已经完全开发,发生了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我真的很开心,因为仁迈不再遥远了。”
过去,我们得乘船穿越重重急流,再步行一整天才能到达仁迈,这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高兴呢?后来,南农河被阻断了,摩托艇在班韦湖上畅行无阻。如今,西部公路已经建成,连接了启山、祥阳和桂风三个偏远地区,出行变得轻松便捷,每天都有客运巴士定期往返仁迈。
当电话信号几乎覆盖所有村庄,缩短了我们与祖国的距离时,我们怎能不高兴?当国家电网刚刚恢复供电时,我们怎能不高兴?这文明的光芒将成为帮助仁梅崛起、摆脱贫困的动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 |
陈德贵老师(最左边)在春节期间探望亲戚。 |
今年平潭春节,陈德贵先生可谓喜事连连,父母虽年逾古稀,却依然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生活富足。他和妻子攒了20年的钱,在乡下盖了新房,今年春节要带全家回家办乔迁之喜。
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预示着这个春天,陈德贵老师的喜悦会更多。送别他,我们由衷敬佩他是一位模范忠诚的党员,一位敬业的教师,一位孝顺的儿子,一位模范的丈夫和父亲。
丛健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