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罗胜先生受审后的四个希望
人们不愿看到他们的“公仆”排成一排站在马路中央,不期待任何道歉。他们希望永远不要有这样的审判!
被告人丁罗胜及其同伙一案一审经过十多天的庭审结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特别关注。被告丁罗胜因故意违反国家经济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被告人郑春青因故意侵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总刑期为无期徒刑。
虽然这并非最终判决,虽然关于是非曲直的争论仍未平息,但这场特别审判确实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其中,也蕴藏着希望。
被告人丁罗胜在法庭上。图片来源:越通社 |
丁罗胜先生在狭窄、昏暗、寒冷的牢房里的痛苦经历,郑春青先生以及本次审判中其他许多被告人的迟到的眼泪,都像是一个警告,对所有人,特别是对那些掌握权力却肆意无视纪律和国家法律的人。
从功成名就的巅峰到堕落的深渊,只要每个干部党员“不经常反省、自我纠正、自我警醒,远离物质诱惑和野心,不犯同样的错误,亲自动手,如果已经亲自动手,就迅速自觉地洗干净”,那么从功成名就的巅峰到堕落的深渊,这个距离是很小的。
人们不愿看到自己的“公仆”排在马路中央,不指望得到道歉。他们只希望不要有这样的审判。这是第一个希望。
被告人丁罗胜及其同伙因“故意违反国家经济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和“侵占财产”罪名被起诉。我们不能责怪机制,也不能为草率和主观臆断开脱。几千亿、几万亿的财富就这样打了水漂,而现在,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国家,正面临着更加贫困的危险。
这种行为,如果不是权力的堕落,还能叫什么名字?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就有人警告说:“权力不控制,必然导致堕落”。胜先生、清先生以及许多其他“鲜柴”和“干柴”的错误表明,必须严格控制权力,否则就太迟了。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组织委员会在2018年初首次提出了权力控制草案。权力将得到更好的控制。这是第二个希望。
被告人丁罗胜和郑春青在接连受审时,都预感到前途一片黑暗,不知道何时才能成为“自由的鬼”。他们的预感是对的。上了法庭,官民一体,没有“法律为民”,没有“官员为规”,更没有对官员“抬杠轻打”,对百姓“严打”。
因此,Thang先生的遗愿——保释“与家人欢度春节”——或Trinh Xuan Thanh的遗愿——“与妻子去德国照顾孩子”……都不可能实现。严刑峻法可以量刑,可以以减轻处罚情节作为量刑的依据,但绝对不存在“有求必应”式的宽大处理。让正义说话吧。这才是第三个希望。
十多天的庭审中,法庭上辩论“火热”,各大网络论坛上,对丁罗胜案的是非曲直的争论也“热火朝天”,甚至出现了“千万签名,要求丁罗胜无罪释放”的呼声。
越南人天生宽容大方。逃跑的人他们会打,但逃跑回来的人他们从不打。越南人还有重情重义的传统,“一百个理由抵不上一点情”。所以他们思维才这么简单。
但是,让我们重温前国家主席张晋创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那句发自肺腑的话,读来令人深思:“难道人民和每一位党员不是一直对腐败和堕落感到愤慨和愤慨吗?难道我们不是亲眼目睹贪婪无度的人钻政策的空子,滥用职权,掠夺人民的腰包吗?然后这些人和他们的团伙想方设法‘越爬越高’,确保被盗资产不断增长、不断壮大吗?”
有人说,这些曾经声名显赫的被告们迟来的忏悔,就像一场“集体演出”,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切属于“人性”的东西都值得尊重。即使你是凶手,你的家人依然是你最终的归宿,你最安宁的避难所。
可惜,在残酷的人生轮回中,在纷繁的操心算计中,家常常变成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只有当“膝酸腿软”,直至“落入困境”时,才会想起“老父愚儿”、“傻妻幼子”。
这是一个合理、公正的判决,充分考虑了被告人的事实和罪行,体现了法律的严格性和宽容性,给了被告人反思、改正错误的机会。
法庭中央的滴滴泪水,如同默哀片刻,让我们反思。这份判决如何不仅能警示丁罗升先生及其同伙,更能让我们通过调查、起诉、审判和法庭辩论的过程,发现法律和制度的漏洞……从而找到弥补的方法,避免再次痛苦地目睹丁罗升、郑春青的悲剧。反思,才能更加珍惜最平凡、最亲近的事物。这是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