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安省一个贫困家庭的五个兄弟轮流参军。
尽管家境艰苦,父母常年在几块田地里劳作,但胡诗陈先生(1962年出生,河静省禄河县红禄乡)的四个儿子都考入了人民警察学院。最近,陈先生的小儿子又考入了政治干部学校,这让陈先生家的喜悦达到了顶峰。
陈先生家有4个亲生儿子,其中3个在人民警察学院就读,分别是:胡诗迪(1987年出生,D31号学生,目前在河静省交警局工作);胡诗栋(1992年出生,D38号学生,目前在山罗省梅山县警察局工作);胡诗进(1997年出生,D41号学生,目前在人民警察学院四年级就读。
小儿子何思谭(1998年出生)刚刚以C组27.5分的成绩从政治军官学校毕业。
此外,他家还有一个养子,陈文焕(1994年出生,人民警察学院D39级学生,现就职于山罗省北安县警察局。
卖米送孩子考试
陈先生在自己狭小的房子里热情地迎接我们,并热情地为客人倒水,分享了孩子们的教育经历。孩子们没有辜负这对贫困夫妇生育和养育他们的辛勤付出,这既是艰辛,也是幸福的泪水。
![]() |
陈先生家人2017年春节合影。图片由NVCC提供 |
陈先生说,他家是公社最穷的,七个人靠几块地和夫妻俩辛苦地往返卖货维持生计。在21世纪初,家里最值钱的资产只有一辆旧自行车,养活四个孩子绝非易事,但他决心不让孩子们的教育受到忽视。
“看到父母辛勤付出,我的孩子们也总是努力学习,而且出乎意料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老师和朋友的称赞。所以我和妻子夜以继日地努力帮助孩子们好好学习。”陈先生说道。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高中时期的何思迪骑着他的旧自行车,走遍村里的大街小巷卖冰淇淋,赚些零花钱买书。很多时候,卖完冰淇淋回不来,何思迪就把自行车停在校门口,自己去上学。
![]() |
陈先生和夫人高兴地谈论着孩子们取得的成就。 |
“2005年我报考大学的时候,对人民警察学院了解不多,只听说考上这所学校很难,而且父母不用养活我。想到父母不用养活我,我就拼尽全力。结果,我考了高分,完全有能力考上那所学校。”蒂奇先生回忆道。
“Tich去赶考那年,家里只剩下2800公斤大米,他们不得不卖掉1400公斤大米来支付送儿子去赶考的费用。看到父母的辛苦,弟弟妹妹们也纷纷效仿哥哥,以免给父母增加负担。”Tran先生说。
养子也考取了警察学院。
在为孩子们的教育而苦苦挣扎的同时,2010年,看到邻居家有个叫陈文焕的学生,因为家里太穷,面临辍学的危险,陈先生便和妻子商量,把这个学生收养,和陈先生家一起生活,有菜吃菜,有粥吃粥,夫妻俩想方设法凑钱供陈文焕上学。
“当时村里很多人都觉得我和丈夫疯了,连孩子的教育都负担不起,还要再收留一个人抚养。然而,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保持沉默,没有再说什么。后来,胡安没有让家人失望。他成绩优异,追随了哥哥们的脚步。”陈先生的妻子说道。
如今,陈先生的养子已经毕业,在山罗省找到了工作。只要有时间,桓总能回家探望家人。这位新成员总是能给父母带来欢乐。桓和陈先生的四个孩子之间,兄弟般的感情如同亲人一般。
“每次放假,我都会回老家看望父母。有时我甚至会住在养父母家。如果没有养父母的照顾,没有这个家庭里兄弟姐妹的陪伴,我现在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欢分享道。
![]() |
尽管孩子们都很成功,但陈先生仍然努力工作。 |
据悉,陈先生夫妇的五个孩子中,最优秀的是现就读于警察学院D41班的何思田。田不仅入学考试成绩优异,还被选拔到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留学。然而,由于家庭条件艰苦,他的计划至今未能实现。
看着孩子们学习进步,成为优秀的人,回想起当年的艰辛岁月,陈先生和妻子总是感到欣慰。对他们来说,无论多么艰难,只要坚持不懈,幸福就一定会到来。
“我和妻子都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诚实做人,努力提升自己,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我们老了就一定能安心。即使孩子们现在都事业有成,我仍然会定期教导他们,如何生活,才能让这个社会永远变得更好。”陈先生开心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