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上7位著名医生
(Baonghean.vn) - “良医如父母” - 自古以来,医生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对社会和医疗行业的贡献,使其声誉载入史册。
1.名医Tue Tinh(1330-?):
禅师Tue Tinh
名医Tue Tinh,本名Nguyen Ba Tinh,来自海阳省锦江县义富村。Tue Tinh被认为是传统医学的圣人,是越南传统医学的创始人。他是著名著作《南多佛经》和《红义药事》的作者,也是第一个提出“传统医学治愈越南人民”理念的人。《红义药事》是越南最古老的医学著作。
阮伯静六岁丧父,由海朝寺和交水寺的僧侣抚养长大。凭借天赋和勤奋,他于22岁时考入了陈笃生国王时期的太学生科举,但并未出仕,而是留在寺院出家,法号为“笃静”。出家的日子,也是他专研医术、制药治病救人的日子。
五十五岁(1385年),名医慈定被明朝朝贡。回国后,他继续行医,声名鹊起,并被明朝皇帝封为大医禅师。之后,他卒于中国,具体年份不详。
2. 著名医师Hai Thuong Lan Ong
著名医生黎友卓
海常兰翁本名黎友卓(1720 - 1791)。他出生于海阳省上凤府阳好县寮舍村万舍村。他出身于一个博学的家庭:他的祖父、叔叔和姑姑都考取了博士,并成为朝廷官员。他的父亲考取了三等博士,并担任黎都统王朝的公共工程大臣。他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因此也被称为“昭贝叔叔”。
他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伟大的文化家,也是著名医学著作《海常兰王心灵》(又称《海常尔同心灵》)的作者。该书共28卷,66个章节,涵盖医学的各个方面:医德、医理、医术、药学、营养学。该书的另一重要部分反映了海常兰王的文学生涯和思想。海常兰王的医学生涯为我国民族医学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尊称为“越南伟大医学家”。
3. 何达迪教授
何达迪教授
胡得迪教授(1900-1984)曾赴法国留学(1918-1932),通过了住院医师考试。胡得迪曾在法国Tenon医院做过一段时间的外科手术,之后返回越南。……
何德迪教授在巴黎医学博士毕业论文中首次创制了胃部手术方法(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幽门狭窄,取代了以前使用的胃切除术,这种方法在许多教科书和著作中被提及,并在30-40年间被认可其价值。
根据越南医学界的史书,在已出版的37部著作中,有21部被记载,他是第一位外科医生,值得受到教授委员会(全部是法国人)的高度评价,并被选为第一位越南教授。
曾任第二至五届国会代表,第二、三、四届国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河内医科大学校长,越南高校事务局长,高等职业中学部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越法友好协会主席,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委员,越南医学协会主席,荣获一级独立勋章,一级、二级抗日勋章,一级、二级劳动勋章,年轻一代勋章,1952年、1956年全国竞赛战士称号。胡得迪教授荣获胡志明奖章。1984年6月25日逝世。
4. 范玉石医生
范玉石医生
范玉石医生(1909-1968)出生于平定省归仁。1928年,他就读于河内医科大学。1934年,他留学法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回到西贡,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和医院,专门治疗结核病和肺部疾病。
范玉石博士是西贡上流社会著名的知识分子,出身贵族,受法国人和日本人尊敬,很早就投身革命。他组织了先锋青年团,这支强大的力量是八月革命期间夺取政权的群众运动的核心。他是越南青年联盟首任主席。
他是独立后的越南(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1945年9月—1946年1月))第一任卫生部长。1954年起,他历任副部长、党委书记(1954—1958年)、卫生部长(1958—1968年)。他建立了北方的人民卫生体系。
他对南方医疗事业的贡献巨大。他比任何人都更关心南方战场。1955年刚过,他就召集南方的干部队伍,其中大部分是护士,将他们培养成执业医师,然后是医生,同时还将药剂师助理培养成中学药剂师,然后是大学药剂师,并派往战场。
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创始人。主持开展了多项结核病预防(卡介苗)、结核病治疗(丝状菌、枯草杆菌刺激疗法)以及多种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尘肺病、肺部真菌、肺部寄生虫等)的研究项目,为越南结核病和肺部疾病专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建立了越南医疗网络,组织基层医疗,为后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政策奠定了基础。1996年被追授胡志明奖。
范玉石医生于1958年在首届全国英雄战士竞赛节上荣获卫生领域首个劳动英雄称号。1997年,国家追授其在科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胡志明奖。
5. Dang Van Ngu 教授
邓文五教授
邓文五教授(1910年4月4日-1967年4月1日)出生于顺化市郊安九村。1937年毕业于河内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担任印度支那医科大学(河内医科大学前身)寄生虫学系主任、法国医生亨利·加利亚尔教授的助手。
1942年任寄生虫学研究室主任,完成19项著名科研项目。1943年赴日本留学。1945年任旅日越南爱国同胞协会会长。
1949年,他回到越南参加抗法战争,担任占和医科大学寄生虫学系讲师兼系主任。在越北抗区抗法战争期间,他成功研制出青霉素液体药剂,这种抗生素为后来抗法抗美战争中伤员和伤员的感染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他创建了越南中央疟疾、寄生虫学和昆虫学研究所,并担任该研究所首任所长。越南战争期间,他致力于越南疟疾防治研究。
1967年4月1日,他在承天顺化省长山山脉进行疟疾研究时,遭美军B52轰炸身亡。他被追授首届胡志明医学奖。
6. Ton That Tung教授
孙世松教授(1912-1982)出生于清化,在顺化长大。1932年,他进入越南医药学院学习。1935年,他与其他十名学生一起被富都医院聘为门诊医生。同年,他成为越南医药学院(现为越德医院)外科部门唯一被录用的学生。
孙世通教授
他用简陋的器械仔细解剖了肝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医学博士论文《如何划分肝脏的血管》,并成功通过了答辩。凭借这篇论文,他获得了巴黎大学(当时河内医药大学是其一部分)的银质奖章。
20世纪60年代,他成功研究出“计划性肝切除术”的方法,为了表彰第一个发现此种肝切除术方法的人的功绩,人们称之为“干式肝手术法”或“Ton That Tung法”。
八月革命成功后,孙世松是第一批积极创建越南民主共和国医科大学的知识分子之一。
1947年,他被政府任命为卫生部副部长。和平后,他被任命为越德友好医院院长和河内医科大学外事系主任。
1958年,教授成功实施越南首例心脏手术。1959年,教授创建脑外科和小儿外科系。1960年,教授率先提出并成功应用越南肝脏手术方法。1965年,教授在我国成功实施使用人工心肺机的心脏手术。
1977年,教授荣获巴黎外科学院颁发的Lannelongue国际外科奖章。这是一项旨在表彰世界杰出外科医生的崇高奖项,每五年颁发一次。他很荣幸能成为全球12位获此奖章的人士之一,也是越南唯一获此奖章的人……
由于孙世松教授对国家的重大贡献和成就,他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两次获得一级劳动勋章,一级士兵勋章,三级抵抗勋章,并被追授胡志明勋章。
7. 邓文忠教授
邓文忠教授
邓文忠教授(1913-1999),出生于同塔省沙沥。1933年,他考入印度支那医药大学;1937年,他考入白梅医院,担任住院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1946年12月19日),他与胡得棣教授一同前往战区,在越北山区森林中创建了一所医学院。
1954年,邓文忠教授为白梅医院内科以及河内医科大学内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邓文忠教授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撰写了两本有关内科和治疗学的书籍以及一系列宝贵的教材和科研著作。
1975年国家统一后,邓文忠教授与资深教师制定计划并实施住院医师、一级和二级专家的培训……他为胡志明市和南部各省的医生开设了许多培训班。
凭借60多年的奉献精神,该教授在医疗行业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例如内科主任,河内医科大学副校长和白梅医院内科主任,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他曾荣获党和国家授予的三级独立勋章、一级劳动勋章、一级抗美援朝勋章以及其他诸多殊荣。2000年,国家主席陈德良签署第392号KT/CTN决定,追授邓文忠教授“内科研究集群”胡志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