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上七次解放首都
在其一千年的历史中,首都升龙河内曾七次从外国势力的占领下解放出来。
1. 第一次抗蒙战争(1258年)
1257年9月底,蒙古军劝降陈王未果,遂出兵越过大越边境。陈王接到紧急消息后,立即派出大军迎战。
第一次大规模冲突于12月12日在平黎原爆发。敌军实力过于强大,陈军意识到战争无法持久,主动撤退至富罗。1258年1月18日,蒙古军队攻占富罗。陈军再次撤退,同时疏散了升龙城内的居民和财产。1258年1月21日,8000名蒙古士兵蜂拥而至,占领了升龙。
入侵者看到的是一座空城,没有粮食,蒙古人只好劫掠城郊,但劫掠不多,还经常遭到伏击。
1258年1月28日夜,陈军突然反攻。蒙古军队自满,未能及时反击,在东波渡惨败。敌众我寡,于1月29日放弃升龙,径直逃往云南。陈朝大获全胜。
2.第二次抗蒙战争(1285年)
1271年,蒙古人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元朝。为了满足忽必烈扩张疆土的野心,1285年1月27日,50万元军攻入大越领土。
侵略者以压倒性的力量在战场上不断击退陈军,至1285年2月中旬,他们已逼近首都升龙。
2月17日,两军在红河岸边交战。陈军交战后,撤离了升龙城的居民。当都城空无一人时,陈军也撤退了。元军于2月19日占领了升龙。
经过激烈的战斗,陈军于1285年5月发起反攻,并在咸顺、西葛和章阳都取得了重大胜利。陈军乘胜追击,决定攻占都城升龙,最终将其解放。
面对越南军队的猛烈进攻,元军不得不从升龙城撤退至红河北岸。1285年6月9日,升龙城解放。
1285年6月10日,两万大越军队在红河北岸攻打元军,元军大败,被迫北撤。
3.第三次抗蒙战争(1288年)
1285年攻打大越失败后,忽必烈皇帝仍未放弃攻打大越的计划。收复大越的计划几乎立即展开。1287年12月,数十万元军以迎陈一德回国立为安南王为借口,从水路和陆路进入大越境内。
元军在万杰之战及西北地区多次交战后,逼近升龙。1288年2月2日,由托焕率领的元军开始攻打升龙城。陈军坚守多日后,撤出了升龙城。
元军攻占了升龙,但和上次一样,士兵们无法获得粮食。与此同时,大越军队反攻并控制了海阳和海防地区,使得托环面临被切断与万杰联系的危险。面对这种局面,托环放弃了升龙,返回万杰。
在万杰,由于粮食越来越少,加上陈军的频繁进攻,托环决定于1288年3月底从大越撤军。与托环军队一起撤退的还有由吴玛尼和潘捷指挥的元朝水师,他们在白藤江口被陈军全歼。
4.抗明战争(1428年)
1406年,明朝派兵攻打胡朝。由于不受欢迎,胡朝覆灭,国家落入北方人之手。1407年1月,升龙城被攻陷,改名为东关。胡朝覆灭后,爆发了多场反抗明朝的起义,但均被残酷镇压。
1418年,黎利领导的蓝山起义爆发。起义军在清化山区活动(1418-1423年)并向南推进(1424-1425年)后,势力日益壮大,并从1426年开始解放东关。
起义军在托东-竹东(1426年)和支棱-昌江(1427年)取得了重大胜利,迫使明朝媾和并撤军。1428年1月3日,东关获得解放。越南再无一支入侵军队。
抗战胜利后,起义领袖阮廌撰写了《战胜吴江宣言》,向全体人民宣告蓝山起义军的光荣胜利。
5.抗清军战争(1788年)
1788年7月,清朝乾隆皇帝应黎昭通的求援,派孙思邈率领20多万大军,分3路,以支援黎朝为名,向大越进军。
西山军在北方兵力薄弱,无法阻挡清军的推进。1788年12月17日,清军攻占升龙城。12月22日,孙思邈在京天宫为黎昭通举行加冕典礼。
同样在12月22日,阮惠在顺化府(Phu Xuan,顺化)登基,改年号为光中,并下令快速北进。仅仅一个多月后,光中军队便抵达升龙城附近。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1789年1月25日),光中皇帝让军队先过春节,然后下令进军。总攻于春节当晚打响。仅用六天时间,西山军就攻破了近十座堡垒,包围了清军总部——玉海堡垒。面对西山军的强大兵力,玉海堡垒迅速沦陷。
春节初五下午,光中皇帝在人民的欢迎下进入升龙,标志着大越领土上的清军彻底崩溃。
6. 1945年八月革命
1858年,法国殖民者开火入侵越南,与阮朝展开了一场不平等的战争。战争期间,河内于1873年11月20日被法军占领。至1884年,法国已入侵越南全境,并建立了殖民统治机构。
在法国统治下,越南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发动了一系列起义,但均遭到法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最终失败。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盟组织的诞生,越南民族解放运动迎来了重大转折。面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变,越盟和共产党组织了八月革命,从1945年8月19日的河内总起义开始,逐渐蔓延至越、越、越三地区乃至全国。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在众多民众面前宣读《独立宣言》,正式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越南在被法国统治近百年后重获独立,河内再次回归越南人民的统治。
7.首都解放(1954年10月10日)
![]() |
1954 年 10 月 10 日,越盟军队占领了首都。照片档案。 |
越南革命后,法国殖民者躲在盟军背后,卷土重来,入侵印度支那。经过一系列挑衅和武装袭击,1946年12月19日,法军收复河内。越南军民抗法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经过9年的时间,在越盟的领导下,战争终于在1954年5月7日以奠边府大捷而告终。在这场历史性的胜利之后,签署了关于印度支那停战的《日内瓦协定》。
1954年9月30日和10月2日,越盟中央联合停战委员会签署了河内移交协议。此后,越盟政府派遣警察、警卫、警卫和行政队伍前往河内,为接管河内市做准备。
1954年10月10日,河内彻底清除了敌人,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接胜利归来的人民。这一天标志着河内千年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开启了首都辉煌的新篇章。
知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