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历史上,解放首都七次
在其千年历史中,首都升龙-河内曾七次从外国势力的占领下解放出来。
1. 第一次抗击元蒙古军队的战争(1258年)
1257年9月底,蒙古人劝降未果后,派兵越过大越边境。陈王接到紧急消息后,立即派遣大军迎战敌人。
第一次重大冲突发生在12月12日的平黎原。由于敌军实力过于强大,陈军意识到战争无法持续,主动撤退至富乐。1258年1月18日,蒙古军队攻入富乐。陈军再次撤退,同时从升龙城撤离居民和财产。1258年1月21日,八千蒙古军队涌入升龙城,占领了该城。
入侵者面前是一座空荡荡的都城。由于缺乏粮食,蒙古人不得不劫掠城郊,但他们几乎一无所获,而且经常遭到伏击。
1258年1月28日夜,陈军突然反击。蒙古军心存侥幸,反应迟缓,在东伯头遭遇惨败。兵力悬殊的蒙古侵略者于1月29日弃守升龙,逃往云南。陈朝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2. 第二次抗元蒙古军队战争(1285年)
1271年,蒙古人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元朝。为了满足忽必烈汗扩张领土的野心,1285年1月27日,50万元军入侵大越领土。
凭借压倒性的力量,入侵者在战场上不断击退陈军,到 1285 年 2 月中旬,他们已经逼近升龙城。
二月十七日,两军在红河两岸展开激战。陈军奋力抵抗,并将升龙城内的居民疏散。待都城空无一人后,陈军也撤退。二月十九日,元军攻占升龙。
经过一番激战击退敌人后,陈军于1285年5月开始反击,在咸子-西吉和章阳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趁此机会,陈军决定攻占并解放都城升龙。
面对越军的猛烈进攻,元军被迫从升龙城撤退到红河北岸。1285年6月9日,升龙城被解放。
1285年6月10日,两万大越军队在红河北岸袭击元军。元军战败,被迫北撤。
3. 第三次抗元蒙古军队战争(1288年)
1285年征服大越失败后,忽必烈汗并未放弃征服大越的计划。几乎立刻,他便展开了反攻。1287年12月,忽必烈以迎回陈益德为由,拥立其为安南王,数十万元军从水路和陆路入侵大越。
范吉普之战及西北地区多次冲突后,元军逼近升龙。1288年2月2日,托阿环率领元军开始攻打升龙城。陈军坚守数日后撤出城内。
元军攻占了城池,但和上次一样,他们仍然找不到粮食。与此同时,大越军反攻并控制了海阳和海防地区,使托环面临与万桥断绝联系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托环放弃了升龙,返回了万桥。
在文吉,由于粮食供应日益减少,且陈军频繁袭击,托阿环于 1288 年 3 月底决定从大越撤军。与托阿环的陆军一同撤退的还有由吴马二和潘捷指挥的元朝海军,他们在白藤河口被陈军歼灭。
4. 抗明战争(1428年)
1406年,明朝派兵攻打胡朝。由于胡朝缺乏民心,最终灭亡,国家落入北方人之手。1407年1月,升龙城被攻克,改名为东泉。胡朝战败后,明朝发动了多次反抗,但均遭到残酷镇压。
1418年,黎利领导的蓝山起义爆发。起义军在清化山区活动了一段时间(1418-1423年),随后向南推进(1424-1425年),实力日益增强,并于1426年开始解放东权。
起义军在托同-楚同(1426年)和芝陵-昌江(1427年)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明朝媾和并撤军。1428年1月3日,东关解放。越南从此没有了任何入侵军队。
抗战结束后,起义领袖阮廌撰写了《战胜吴国宣言》,向全体人民宣告蓝山起义的光荣胜利。
5. 抗清战争(1788年)
1788年7月,应黎昭通的请求,清朝乾隆皇帝借机派遣孙思义率领20多万大军,分为3个集团军,以支援黎昭通的名义进军大越。
由于北方兵力薄弱,西山军无法阻止清军的推进。1788年12月17日,清军攻占升龙城。12月22日,孙思义在京天宫为黎昭通举行加冕典礼。
12月22日,阮惠在富春(顺化)即位,称帝,号光中,并下令军队迅速北上。仅一个多月后,光中军队便逼近升龙城。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公元1789年1月25日),光中皇帝让军队先欢庆春节,然后下令进军。春节三十夜,西山军发起全面进攻。短短六日内,西山军攻克近十座堡垒,包围了清军总部玉会堡。面对西山军的强大实力,玉会堡很快陷落。
春节第五天下午,光中皇帝进入升龙,受到人民的欢迎,这标志着清军在大越领土上的彻底溃败。
6. 1945年8月革命
1858年,法国殖民者发动战争入侵越南,与阮朝展开了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河内于1873年11月20日被法军占领。到1884年,法国已入侵越南全境,并建立了殖民统治机构。
在法国统治下,越南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系列起义相继爆发,但都遭到法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自20世纪30年代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盟成立以来,越南民族解放运动迎来了重大转折点。面对二战后国际动荡,越盟和共产党组织了八月革命,这场革命始于1945年8月19日的河内大起义,并逐渐蔓延至三省乃至全国。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向大批民众宣读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法国统治后重获独立。河内再次回到了越南人民的掌控之中。
7. 首都解放 1954年10月10日
![]() |
| 1954年10月10日,越盟军队占领首都。照片档案。 |
革命之后,法国殖民者躲在盟军背后,卷土重来,入侵印度支那。经过一系列挑衅和武装袭击,1946年12月19日,法军重新占领河内。越南军队和人民对法国的抵抗战争由此开始。
经过9年的战争,在越盟的领导下,战争于1954年5月7日以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而结束。在这场历史性的胜利之后,签署了关于印度支那停战的日内瓦协定。
关于河内移交的协议分别于1954年9月30日和10月2日在中央联合停战委员会签署。之后,越盟政府向河内派遣了警察、保安、警卫和行政队伍,为接管该市做准备。
1954年10月10日,河内清除了敌人,欢欣鼓舞地迎接胜利的人民重返家园。这一事件标志着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点,开启了首都千年历史中崭新而辉煌的篇章。
知识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