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纸质户口簿的8个答案
我们应该等到2020年才更改户籍吗?移民到大城市会更容易吗?与户籍相关的教育和医疗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吗?
根据第112号决议,政府批准公安部关于取消人口管理中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制度,统一实行个人身份识别码管理的方案。在常住户口登记环节,取消以“户口簿”进行常住户口登记的人口管理形式,改为以国家人口数据库信息更新形式即电子户口簿进行管理。...
T在人民报举行的《户籍管理形式转变路线图》研讨会上,警察总局代理局长陈文伟和多位领导解答了有关户籍问题的诸多问题。
- 很多人了解到,2017年10月30日起,户口簿、暂住证、身份证将不再有效,请问如何理解?
——户籍管理,包括暂住证、常住证和身份证,是每个人身份的证明文件,不能废除。世界各国也都不能废除户籍。
人口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包含15个基本信息的身份证号码。以后,公民只需携带这个包含身份证号码的身份证件,国家机关就可以凭身份证号码获取公民信息,无需再查阅各类证件。警方仍按户籍管理,只是用电子管理取代了现在的手工管理。
关于身份证,政府已允许试点发放公民身份证。公安部已在16个省份发放了公民身份证。根据《公民身份法》,2020年1月1日前,其余47个省份将全部发放刻有公民身份号码的公民身份证。因此,所谓“户籍和公民身份证废除”的理解是错误的。
从现在起直到公民数据库完成为止,一切都将照常进行。
2017年10月30日,政府总理签署并颁布了第112/NQ-CP号法令,关于简化公安部国家管理职能范围内与人口管理有关的行政程序和公民文件。简化户籍、居住管理和身份证发放等行政手续和公民证件的建议将取决于国家人口数据库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完成后,公安部将提出取消户籍簿、暂住证和身份证相关手续的实施路线图。
因此,关于2017年10月30日起废止户口簿、暂住簿和身份证的信息是不正确的。户口簿、暂住簿和身份证仍然有效。
![]() |
陈文伟中将照片:巴多 |
- 困难群众是否继续按照原有流程办理户口、暂住证……还是等拿到身份证号后再一次性办理?
- 自即日起至全国人口数据库建成运行前,居民办理常住、暂住、暂离、身份证登记等各项手续均按现行规定办理,不变。
户口登记仍依《户籍法》规定办理。因此,当您迁往新的居住地时,仍会依规定到主管警察机关办理常住或暂住登记。
-很多人担心,一旦户籍变更,土地、医疗、教育、银行、保险等政策将受到干扰。利用识别码进行人口管理?
-户口簿是废除了,但是户籍管理还是在全国人口数据库里管理,跟户籍有关的事情不会变。
这一新的管理方式不仅不会对户口簿相关的土地、医疗、教育等规定造成任何影响,而且还为公民办理业务、登记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
- 如果户口簿和相关文件被废除,预计河内和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移民情况将如何变化?
-所有居留及临时居留要求均保持不变。所有程序仍须遵守现行法律规定。你仍然需要遵守《居住法》和《身份证法》。即使你想在河内登记户口,你仍然需要遵守《首都法》。
比如,首都法规定,必须有稳定的工作,必须在一定地点临时居住三年以上,住房面积符合规定……
![]() |
户口簿 |
-公民在什么情况下办理行政手续可以不用出示纸质户口簿?
- 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该项目将按照政府下达给各部委的计划完成。但完成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来源,因为建立国家人口数据库系统需要3万亿越南盾。
到2020年,这个数据库系统建成后,公民15个信息字段全部采集完毕,办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户口登记等,都不再需要带户口簿。
- 如果国家人口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出现错误,人们该怎么办?
- 数据录入后,房主和当地警方之间必须立即达成明确的协议。国家数据库是原始数据库,因此从最初的信息收集过程开始,住户和当地警方就必须达成一致并规范信息。因此,人们在申报信息时需要立即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
当公社、区或镇警察给你一份包含你和你的家人信息的15个字段的申报表时,如果你和警察之间有任何错误,你需要立即比较和更正信息。
-公民如何才能在国家人口数据库上查询自己的信息?
- 国家人口数据库系统建设完成后,每个公民都有权利用国家人口数据库中的自身信息解决行政事务和维护其他合法权益。
各机关、部门可以根据各自领域,在其管理权限内开发利用某些信息领域。
公安部还将建议政府规范哪些单位可以访问和使用最多15个领域的公民信息,并非所有机构都可以使用所有领域的公民信息。此举旨在确保公民信息的保密性。
- 如果有人利用、利用他人个人信息进行不正当目的,公安部有什么措施予以防范?
![]() |
民众对于取消户口簿有何看法? |
-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出于恶意利用个人信息。但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利用他人信息必须获得国家人口数据库分散管理机构的同意。
需要利用、借用他人名义利用信息的,应当到数据库管理机构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身份证号码方可利用;因疾病等原因无法利用信息的,有权依法委托他人代为利用。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