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名老人自学汉喃,寻求黄沙群岛主权
90位老人自学汉字,然后一起翻译和研究有关越南主权的古代文献。
巴先生(全名黄方巴,82岁)的家位于岘港市海州郡和顺坊的一条小巷里。这间房子成了“特殊”教室,因为这里只供老年人互相学习韩语和闽语。
巴先生的班级每月为热爱韩语文字的老年人组织两次学习课程。
银发学生
这门课一直以来都让周围的人感到好奇。因为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90位白发苍苍的“老人”(60-90岁)都会聚在一起学习。即便学习了一辈子,他们仍然感到不满足。他们热衷于学习汉语,为晚年思索。
该班于1995年开办,如今许多老年人已经掌握了汉语-挪字,并能学习古汉字。起初,这门课只招收巴先生的朋友。后来,由于老年人无法应付,班里的人解散了。巴先生没有放弃,继续开班,直到2009年才招收了30多名老年人。
尽管老年人视力较弱,但如果看到字太小或者模糊,他们就会使用放大镜来阅读和学习。
课间,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生活,品着茶,欣赏着音乐。来自清溪、锦黎、海州和山茶县的老人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来到巴先生家,请求学习。参加学习的老人形形色色,有记者、工程师、律师、教师……当然,还有不少老兵。到目前为止,这个学习班的学员多达90人,他们既可以学习,也可以玩耍,同时也是他们教育子孙后代的平台。
老人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汉字讲座,互相帮助学习。
“大多数老人都还比较清醒,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但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但也有一些老人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辍学。”巴先生透露道。
步行去上课
去巴老师的课堂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体力好就骑摩托车。各种车辆停满了整个院子。有的甚至让孩子开车送他们过去,中午再接回来。
“看到我好学、快乐,还有朋友一起玩,我的子孙后代都很高兴。我老了还要学习,也是为了给孙辈们做个榜样。如果儿孙们一天都不能带我去学习,我会觉得很可惜。如果我一天不学习,就会失去很多知识。我真的很伤心,也很后悔。” 傅德王先生倾诉道。
班里住得最远的学生是阮文贤先生(广南省维川市维山乡)。
安先生说:“我以前对汉字一窍不通,所以决心要学好汉字。我去了很多地方学,但都学不会,就去了岘港,跟那里的长辈们学习。现在我已经学到不少知识了,能读懂一些对联,也能理解一些古文的意思。”
巴先生说:“有的人一个字写了一百遍,还是记不住。学汉字,要有健康,要有时间,要有热情,不要为物质生活所困扰,还要有智慧。”
为主权做出贡献
目前,他们负责为文化单位和岘港市将历史文献从汉语(Nom)翻译成越南语。面对时事,他们不甘于停滞,也“积极”地翻译和介绍与越南主权相关的阮朝古代文献。
“我们研究并翻译了1838年的《大南统一全图》地图,其中有关于越南对黄沙群岛主权的注释和图画。这可以说是老年人对主权关切的一点小小回应。”84岁的Ngật先生说道。
巴先生等人翻译、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了解并确认黄沙群岛的主权属于越南。。
此外,他们还参与翻译和出版了《富边塔录》中的《黄沙岛》一书;明命十七年(1836年)工部奏请移送木柱以标记黄沙岛;绍治七年(1847年)工部奏请推迟黄沙岛勘测工作。
至于巴先生,他精通法语和汉语,因此翻译并审阅了《印度支那经济的觉醒》一书。该书包含大量关于法国出版展现越南主权的文件的信息。
根据Tintu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