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全球教育?

潘文花 June 30, 2025 14:47

人工智能 (AI) 正在为全球教育开启一个新时代,个性化学习、自动化教学和缩小知识获取差距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而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正从一种可选的教育辅助手段转变为核心基础,它将塑造未来几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俄亥俄州立大学决定从2025年秋季开始,将人工智能技能模块纳入其所有本科课程,这便是这一转变最明显的标志。但这只是更大图景的一部分。

此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2024年10月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将人工智能知识纳入普通教育课程。2025年4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确保美国青少年能够获得使用和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所需的技能。

Ảnh minh họa1
插图照片。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也宣布计划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其整个中小学系统中强制推行人工智能教育。

显然,人工智能不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正在悄然、迅速且不均衡地成为新的教育基础设施,正如阿联酋专门开发人工智能集成智能学习平台的 DaMeta1 公司首席执行官 Waqas Suhail 先生所描述的那样。

他曾与公共和私营机构合作,大规模部署智能学习系统。尽管伦理方面的争论仍在继续,但目前的趋势表明,人工智能正在以深刻且不可逆转的方式重塑教育的未来。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从炒作到实践

瓦卡斯·苏海尔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取代人类,而在于其适应和辅助能力。他认为,人工智能不应掩盖教师的作用,而应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并建立信任——这些都是任何机器系统都无法复制的。

Ilmversity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一个由 DaMeta1 开发的虚拟课堂平台,人工智能导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个性化课程,并向教师提供实时数据。

在微软加速器项目和AWS云计算平台的支持下,Ilmversity作为新一代教育科技公司,正将自适应学习这一由来已久的教育梦想变为现实。尽管元宇宙的概念可能已淡出媒体视野,但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等更实用的应用正在课堂上占据一席之地。

许多其他平台也在塑造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的未来。例如,Khanmigo 是总部位于美国的教育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推出的先进人工智能辅导和教学助手平台,它提供的辅导体验鼓励学习者通过持续的开放式提问和引导式推理(即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来找到自己的答案。

与此同时,谷歌的 LearnLM——一种专门为教育训练的语言模型——正在为更有效的对话式学习铺平道路。所有这些都在尝试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

苏海尔说:“最有效的AI工具是那些能够将教师从行政负担中解放出来,并赋予他们能力去做机器做不到的事情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灵感、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回应,并建立信任。未来不是AI与教师对抗,而是AI与教师并肩作战。”

这一愿景不再是纸上谈兵。美国投资者保罗·都铎·琼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强调,人工智能辅导可以“显著改善低收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有助于缩小教育不平等差距。

Ảnh minh họa3
人工智能正逐渐摆脱其作为教育中可选辅助工具的角色,成为塑造未来几代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平台。图片来源:互联网。

在大西洋彼岸,剑桥大学出版社及评估中心(英国)的吉尔·达菲警告说,人工智能应该“增强而不是取代课堂上的人为参与”,并敦促我们将问题从“学生是否应该使用人工智能?”改为“学生应该如何使用人工智能?”。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据美国非营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70%的美国青少年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辅助完成作业。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6年,人工智能将导致9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但同时也会创造多达11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需要更高的教育水平。苏海尔称这不仅是劳动力结构的重组,更是“知识鸿沟的转变”。

而且这种差距并非美国独有。在阿联酋,政府正在推行公私合作计划,力争在2026年前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公立中学。

与此同时,在韩国,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教科书将引入到8岁及以上的学生中,并计划从2028年起将其整合到多个学科中。显然,人工智能不仅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而且正在重塑整个全球教育体系的未来。

人工智能研发竞赛

世界各地的教育政策制定者都在争先恐后地适应人工智能浪潮,但并非每个人都以相同的速度或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

虽然有些学校彻底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另一些学校却在缺乏适当指导、引导或培训的情况下大规模部署这些工具。其结果是人工智能工具的部署参差不齐,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

Ảnh minh họa2
如果被滥用,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取代教师。但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因为正是他们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同理心和真正的学习精神。图片来源:互联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在其《2030 年教育议程》中明确呼吁优先发展具有包容性、公平性和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工具。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和欧盟委员会也推出了人工智能素养框架 (AILit)——这是一份全面的指南,旨在帮助年轻人安全自信地使用人工智能并与之互动,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批判性思维。

但正如瓦卡斯·苏海尔所指出的,技术无法“修补”系统性缺陷。“每个教育系统的起点都不同,”他说。“问题不在于是否使用人工智能,而在于我们能否构建长期的人力、文化和战略能力。”

他的警告得到了许多其他教育界人士的响应。剑桥大学出版社及评估中心的吉尔·达菲强调:“如果过度使用技术,可能会取代教师。但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同理心和真正的学习精神。”

然而,这场竞赛已经开始,不仅在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更在于如何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从教师培训项目到评估方法,再到新的伦理标准,各国正开始重塑整个教育体系,以适应人工智能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学习过程核心组成部分的世界。

人工智能之后的下一个时代是什么?

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教育革命中,问题不再是谁能够获得这项技术,而是我们如何使用它,以及如果系统变革不够迅速,谁将会被落下。

瓦卡斯·苏海尔认为,世界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通过投资技术基础、人才、政策和长期目标来塑造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

人工智能培训项目的迅速兴起,以及“人工智能优先”学习工具的流行,标志着全球教育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学习不仅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而且从一开始就构建成适应原生人工智能环境。

但正如许多专家警告的那样,采用技术并不一定意味着进步。核心问题是:谁受益?技术的部署是否公平?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真的能提高学习成果吗?

苏海尔说:“现在的问题不再是人工智能是否应该进入课堂,它已经进入课堂了。我们现在需要问的是,这些系统是为所有学生设计的,还是仅仅为部分学生设计的?”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乎公平、机会均等,最终关乎全球教育的未来走向。

据《福布斯》报道
复制链接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全球教育?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