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一次旅程,两个目的地”
(Baonghean)——从荣市飞往首都万象(老挝)后,义安报社的记者团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探索了老挝部落的生活以及形成泰国东北部的文化和历史交流。
万象——“无忧无虑”的首都
按照行程安排,8月16日上午9点40分,越南航空VN910航班准时将我们送达首都万象。在机场迎接我们的是帅气的导游Xom Sac,他的越南语说得一口流利的越南语,我们都把他误认为是越南人。据Sac介绍,我们一行人将先坐大巴去参观万象著名的寺庙,然后在万象吃午饭,下午2点出发,晚上7点在泰国东北部的乌隆他尼府吃晚饭。就这样,一天之内,在越南吃早餐,在老挝吃午餐,在泰国吃晚餐,一行人兴奋不已。
![]() |
义安报社工作人员和记者参观了老挝万象塔銮寺。 |
万象,意为“月亮城”,位于湄公河左岸,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西北部。首都万象面积3920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这里风景名胜众多,寺庙雄伟壮观,古迹众多。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塔銮寺,它雄伟壮丽,气势恢宏。这座塔形似酒坛,建于一座13世纪的印度寺庙遗址之上。萨克说,没去过塔銮就等于没到过老挝。因为这座著名的寺庙是国家的象征,印在老挝的纸币和国徽上。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其他著名的寺庙,如玉佛寺、帕拉克奥寺、凯旋门、帕图赛……僧侣们会在我们的手腕上“系”绳子,祈求好运。
寺庙里有当地的摄影师,但他们的行为举止让我们感到疑惑。每当游客们聚在一起拍纪念照时,摄影师们也会过来帮他们拍照,然后把拍好的照片打印出来送给我们。如果游客们喜欢,他们就可以拿走;如果不喜欢,摄影师们也乐此不疲。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在旅游景点,那些用三轮车卖冰淇淋的老挝人基本上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越南语,而且可以用越南货币而不是基普(老挝货币)付款。
![]() |
参观Noong Khai(泰国)的佛陀公园。 |
万象有一条街道被称为“寺庙街”,街道两旁矗立着高大雄伟的寺庙。Xom Sac解释说:“万象的寺庙场地通常比政府行政区域还要大。”
万象的老挝人大多开汽车,因为进口车价格便宜。路上车辆众多,但交通文化却堪称“天堂”。在老挝,汽车喇叭被认为是“多余的”,因为在这里几乎听不到汽车喇叭声,按喇叭是不礼貌的、不文明的,只有在“愤怒”的情况下才会按喇叭。正因如此,老挝才有买车前不按喇叭的习俗。路上,只要遇到人行横道,所有车辆都会停车让行。突然想到我们国家的街道上,车辆不分青红皂白地“按喇叭”,什么时候才能像老挝一样平静呢?
老挝人生活节奏缓慢,不争不抢,所有这些你来到老挝就能立刻感受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发现生活在首都万象的人们,在静谧的佛塔旁,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老挝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节奏缓慢。比如,越南的办公时间是每天8小时,而这里每天只工作6小时,下午4点左右行政办公室就关门了。更令人惊讶的是,街边所有的餐馆、商店和商铺也在下午4点关门。我们一行人走进一家商店买东西时,店主微笑着“示意”我们关门,不再售卖任何东西。
除了世世代代在万象生活的越南侨胞外,如今也有许多越南人来到万象谋生,做着各种生意。据统计,大约有10家大型酒店是越南业主开的。在万象,很容易就能“发现”越南人。有些人除了说老挝语外,还会用越南语交流。走进一些家家户户,还能看到越南电视。我们互相邀请去澜沧大道的早市逛逛。那里的商品大多是泰国货,顾客可以用泰铢、老挝基普和越南币支付。你可以随意地浏览商品,即使什么都不买,也不用担心被店主瞪眼。我们遇到了一位名叫明福(Minh Phuc)的越南男子,他在早市卖衣服。明福兴奋地说:“我们从1996年就来这里做生意了。虽然离家很远,但我们全家仍然经常说越南语,早市上也有很多越南摊位。”
为了孝顺父母,每个老挝男人一生中都要进寺庙出家一次,还清净心。老挝男人不出家的话,就很难结婚。万象人常常每天清晨早起,去做人生中最受尊敬的义务工作,那就是给僧侣供奉食物。据Xom Sac介绍:老挝人的习俗是,死者往往在寺庙里火化,骨灰也供奉在寺庙里。这里的僧侣是连接生死两个世界的桥梁,他们每天带着食物去为亡灵祈祷,保佑世上活着的人健康平安。而且奇怪的是,越南的僧侣常常被禁止吃肉,而这里的僧侣却可以随意吃肉,甚至是狗肉,只要他们没有见过这种动物。老挝僧侣每日只吃一餐,因此长期以来,许多老挝僧侣常常饱受胃病困扰,寿命缩短。为了克服这一困境,如今除了午餐这顿正餐外,僧侣们下午还会吃一些面包、方便面等清淡食物。与越南不同,老挝的家庭在喜得“宝贝儿子”后,通常会宰杀猪鸡庆祝。在老挝,“宝贝儿子”出生后,许多家庭都会感到“悲伤和沮丧”,因为老挝的“宝贝儿子”通常要与公婆一起生活,很容易“丧子”。
老挝人就是这样,慢慢地生活,用真诚的心去积累。傍晚时分,我们告别了首都万象,双手合十,说着“Sabaidi!”(你好!),“Khop chay!”(谢谢!),告别了我们亲切友好的朋友们,告别了湄公河畔,一座座佛塔点缀的宁静国度。
活力四射的乌隆他尼
告别首都万象(老挝),我们继续前往泰国东北部的乌隆他尼。说是去泰国,其实两国的边界不过是湄公河,不远处就是老泰友谊大桥。这座桥由澳大利亚政府出资修建,于1994年4月12日通车。大桥全长1174米,宽12.7米,双向车道。过桥后,我们就到了泰国的廊开府。这里的省道宽阔,四车道,车速很快,但只能靠左行驶。左行制度是从英国传到泰国的,从古希腊、埃及、罗马时代就开始了,靠左行驶是为了让行人可以从右侧拔剑。道路上矗立着巨大的迎宾门,都是为了祭祀蛇神那伽,还悬挂着泰国国王和王后的画像。对泰国人来说,蛇是阴道的精灵,是母神。在精神文化中,蛇是能给人带来好运的神圣生物。因此,泰国寺庙的任何入口或出口,都有许多供奉蛇的位置。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抵达位于乌隆府香屏乡农安村的胡志明纪念地。纪念地坐落在一片宽阔的校园内,保留着越南故乡的风貌和轮廓。茅草屋顶下,保存着许多越南侨胞留下的文物,还有胡伯伯当年使用过的工具,比如锄头、铲子、镰刀、斗笠等等。屋内有厨房、水井、菜园、芙蓉篱笆、粮仓、猪圈、鸡舍等等。这些景象让我们都感动不已。众所周知,在革命年代,陶进(胡伯伯的别名)曾受到过越南侨胞和当地泰国人民的庇护。
进入乌隆府内城,繁华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道路两旁店铺林立。起初,我以为乌隆府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区府,并没有那么宏伟。天色渐暗,在农巴差府凉爽的微风中,我们享用了一顿野餐,品尝着各种泰国“特色菜”,聆听着悠扬浪漫的古歌。
我们一行人也趁机去了超市和夜市购买纪念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市场都有越南人在做生意,让我们感觉仿佛回到了祖国。在班会市场(著名的水果市场),我们等着翻译过来买水果时,摊主笑着说他是越南人。水果摊主陈智先生说:“班会市场有近40%的海外越南人在这里卖水果,这里货物很方便,尤其是在周六周日,老挝人会来买。” 尤其是自从越南开通荣市—万象航线以来,越南人来得相当多,他们回国前经常会来大批量地买水果。到达乌隆他尼府后,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没有像曼谷那样的“红灯区”,但乌隆他尼府也有几十个“钢管舞”表演场地。
回程时,我们一行人在瓢泼大雨中,在萨拉克库佛像花园稍作停留。这令人震撼,或许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想象,在一个花园里,我看到如此众多的佛像,规模如此宏大、气势磅礴,满是面容或悲伤、或喜悦、或苦行的佛像。这里的佛像融合了印度教、佛教、《罗摩衍那》史诗中的神祇、佛像以及湿婆、阿周那、毗湿奴、罗摩、悉多等神祇……这些作品都用砖块和水泥材料,经过人们巧手雕琢,变成了极具灵魂的雕像。
荣市-万象-乌隆他尼之旅令人感慨万千。对于曾经到过那里的人来说,这里有很多值得回忆、值得思考、值得铭记、值得铭记、值得铭记。
图片故事: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