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国在东海开展搜救合作
6月19日上午,中国—东盟东海遇险人员及船舶搜救研讨会在河内开幕。
东盟—中国研讨会主题为“加强东盟—中国在东海遇险人员和船舶搜救领域的合作”,由外交学院主办。
此次研讨会是落实2012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高官会晤上通过的《东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实施指南行动计划的一项举措。
中国—东盟“加强中国—东盟东海遇险人员船舶搜救合作”研讨会
研讨会的目的是寻求解决方案,推动东盟与中国在东海搜救遇险人员和船只方面的合作,为巩固东海和平、稳定和有序的环境做出贡献,从而在东海主权和主权权利争端尚未彻底解决的背景下建立东盟与中国的互信。
来自东盟各国、中国及越南海上搜救领域相关机构的官员和专家近40名代表出席研讨会。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范光荣在研讨会开幕致辞中强调了《东海各方行为宣言》对维护东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他表示,东盟与中国历经艰辛和挑战,于2002年签署了《东海各方行为宣言》,并于2012年签署了《东海各方行为宣言》十周年纪念宣言。
东盟也已通过《东海六点原则》(2012年7月),各国期待双方尽快正式启动谈判,以达成《东海行为准则》(COC)。因此,《东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与中国之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体现了双方共同致力于尊重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保持克制、不使局势复杂化、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这些是《东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规定的基本规则,此外还包含建立信任措施。
范光荣副部长强调,全面落实《宣言》、共同致力于达成《准则》,确保和平、安全、航行安全和自由,是各方本着承诺精神建立信任的举措。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当今海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造成海上航行的因素有很多,既有自然因素、天气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甚至疾病、船舶损坏等,都可能导致海上人员和船舶陷入困境。
范光荣副部长强调,出于人道主义目的,东盟与中国需要合作,制定必要且适当的搜救协调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在人道主义方面有意义,而且在建立信任方面也意义非凡。本地区在这一领域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作为东海沿岸国家,越南怀着加强地区互信与合作、致力于东海共同和平与稳定的愿望和善意,高度重视推动地区海上遇险人员和船舶搜救合作。
2010年越南担任东盟主席国期间,提出该领域的倡议,得到东盟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东盟外长一致通过了《东盟海上人员与船舶搜寻与救援合作宣言》。
此次研讨会是越南在东盟与中国合作框架内落实上述设想的延续,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东海当前形势和制定共同措施救助东海遇险人员和船舶的必要性;影响本地区人道主义援助协调的因素;关于加强东海遇险人员和船舶搜救领域合作的具体建议。
研讨会将于明天6月20日结束。研讨会成果将报告给东盟和中国高级官员审议。
据(vov.vn)-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