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无人机“王牌”挑战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
柳蒂无人机(UAV)占俄罗斯能源设施袭击事件的 80%,其作用已超越了最初作为廉价游击武器的角色,成为帮助乌克兰在应对莫斯科方面取得新突破的潜在因素。
鉴于巡航导弹供应有限,乌克兰迫切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深入俄罗斯后方打击目标,因此“柳蒂”无人机应运而生。该无人机采用金属网增强玻璃纤维结构,兼具模块化设计和优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确保了远航程和载荷灵活性。

与小型自杀式无人机不同,“柳梯”无人机设计尺寸更大,可携带约50-75公斤的弹头,飞行距离更远,有效作战范围可达乌克兰边境1000公里。据称,其惯性导航/全球定位系统(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甚至支持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目标识别。
柳梯导弹的突出之处不仅在于其强大的破坏力,更在于其大规模生产能力。随着武器数量增加且成本降低,它从辅助工具转变为作战行动的“支柱”。正是这一过程,使得柳梯导弹从权宜之计转变为可以长期装备于武库的系统。
前线潜力
根据多项独立统计数据,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炼油厂和其他一些战略目标的袭击中,高达80%的袭击是由“柳蒂”无人机执行的。这一比例反映了一种趋势,即当某种无人机型号被证明有效且成本适中时,就会选择广泛部署的武器。
据报道,2024年6月,基辅方面使用“柳蒂”无人机袭击了位于北奥塞梯的俄罗斯莫兹多克空军基地,该基地驻扎着图-22M3轰炸机和米格-31截击机。今年3月,同一架无人机还被用于袭击位于俄罗斯境内600公里处的萨拉托夫地区的一座天然气管道控制站,对该国的能源供应造成了重大影响。
去年七月,两架柳蒂飞机被记录到深入俄罗斯领土 1400 公里,袭击了位于利热夫斯克的库波尔机电厂,该厂是 Tor-M 防空系统和 Harpiya 无人机的主要生产基地。
虽然上述事件并非决定前线所有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但它表明“柳帝”无人机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支援,变成了纵深攻击的主要选择,迫使敌人发展专门的拦截和电子战措施来应对。
专家指出,在特定任务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武器会产生两种影响:短期内威力巨大,但同时也会加速对手的适应过程。因此,只有与技术进步和产能提升齐头并进,这种优势才能持续下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计划到 2025 年生产至少 3 万架远程无人机,资金来自该国政府预算和国际捐助。
乌克兰不仅单独使用“柳蒂”无人机打击高价值目标,还成群使用,以饱和攻击俄罗斯防空系统。在许多情况下,该无人机还与电子战系统协同作战,干扰雷达,或与侦察无人机伴飞,实时调整飞行路线。
这种“多层次”战术使“柳义”无人机成为一种灵活的作战工具。虽然遭遇密集防空网络时损失率较高,但考虑到无人机的价格远低于巡航导弹,且杀伤力也相差不大,因此损失仍然可以接受。
重要的是,柳梯无人机已融入从情报收集、目标数据处理到维护和补给的整个作战链。如果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无人机的效能都将大幅降低。因此,柳梯无人机的战略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与现代作战基础设施无缝集成的能力。
多维视角
“柳蒂”无人机目前是乌克兰在袭击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行动中部署最多的无人机之一,但战场上的现实清楚地表明了它的局限性。俄罗斯正在加强其多层防空网络,将“铠甲-S”和S-400防空系统与电子战相结合。
2025 年 7 月,在对鞑靼斯坦共和国的一系列袭击中,许多“柳蒂”无人机在到达目标之前就被击落,迫使乌克兰动员数十架无人机以确保渗透。
因此,成本效益问题日益突出。如果需要消耗大量无人机才能击中目标,那么最初的经济优势就会下降。
另一个薄弱环节在于供应链。尽管乌克兰已提升国内产量,但许多关键部件,例如发动机和导航芯片,仍然需要进口。俄罗斯试图通过中间商挤压供应链,这构成了一个真正的风险,尤其是在无人机部署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使得工业领域同样至关重要。
观察人士指出,为保持其战略地位,乌克兰需要将技术进步(例如增强抗干扰能力、更智能的导航)与战术创新相结合,避免依赖单一的攻击模式。“柳蒂”无人机并非“万能武器”,但凭借其在前线的主要作用,这款无人机正成为可能带来新突破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