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错误的喝牛奶方法
很多人把牛奶和药一起喝,或者把鲜牛奶煮沸,或者喝浓度过高的牛奶。
吃药时喝牛奶
牛奶与药物同服,药片外面会形成一层薄膜,牛奶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降低药效。服药前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煮鲜牛奶
很多人以为买牛奶时需要煮沸消毒。其实,市面上大部分牛奶都已经消毒过了,所以没必要煮沸。如果要煮,应该用大火煮,煮沸后立即关火。这样既能保留牛奶的成分,又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不要用小火煮或煮太久,因为这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而且煮太久还会导致牛奶中的乳糖流失,从而可能致癌。
![]() |
市面上的牛奶大多已经消毒过了,所以不需要煮沸。 |
另外,牛奶煮到100度的时候,里面的糖开始融化,所以牛奶会变成褐色,并逐渐分解成乳酸,同时产生甲酸,使牛奶变酸,影响口感。所以,喝牛奶只宜煮沸,不宜长时间煮。
喝尽可能浓稠的牛奶
这是不科学的观念。太浓的牛奶,奶粉多,糖少,水少,浓度超过正常标准,对健康不利。孩子经常喝太浓的牛奶,会因为内脏器官还比较弱,出现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急性肠出血。
某些配方奶粉蛋白质含量高,容易引起便秘。因此,为了预防便秘,建议饮用添加了可溶性纤维的牛奶,以促进消化,减少便秘,增加肠道有益菌,并促进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