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寿三项突破,最终抵达终点
清平寿由清山、平山和寿山三个乡合并而成,既是一个新地名,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清平寿的党委和人民正在克服旧有的困难,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突破:发展农产品,推进数字化管理,打造精简高效的队伍,将潜力转化为收入,将文化转化为目的地。
左优势与挑战
.jpg)
在新的行政区划图上,清平寿县面积达88.18平方公里,拥有众多森林、山谷和清凉的溪流。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第1678/NQ-UBTVQH号决议,清山、平山和寿山三个乡合并后,这里诞生了一个“共同家园”。这里人口超过1.2万,其中30%为泰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
该乡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多地:东邻仙同县和义行县,南接仁化县,西倚茂石县,北接芒忠县和仙同县……该乡与本县及周边地区的多个乡镇接壤,为农产品与周边加工厂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同时,如果基础设施配套,还能为生态旅游和社区发展开辟一条通道。该地区的优势不仅在于土地,还在于特色。长汉寺遗址、拥有吊脚楼和民宿的班邦正在成为文化亮点,如果旅游产品投资到位,将成为从“观光”到“体验”的核心。甘蔗、茶叶、木薯和金合欢等原材料的产地为周边地区的加工链提供了投入,这一优势并非每个山区乡镇都具备。但前景远不止如此。清平省近年来刚刚摆脱特别困难地区名单,因此其基础设施、服务和商业仍然薄弱。

合并前,只有一个公社符合19项新农村标准;合并后,该公社不得不从头开始,走向“终点线”。当地缺乏工厂、工业园区或商业中心,这有时会导致关键产品的产出市场不稳定;投资资金和预算收入有限,减缓了交通、灌溉和基本服务方面的投资。此外,气候变化、动植物疾病以及市场价格风险也是人们必须应对的持续因素。因此,公社未来发展方向不能仅仅围绕“增加产出”,还必须与增加价值、降低风险和实现生计多样化相结合。
过去一届的韧性

回顾2020-2025年的历程,清山、平山和土山(现为清平寿)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业生产区仍然是支柱产业,但已变得更加分散:一些丘陵地区已转变为有机茶种植区,其中新合村(Tan Hop)的10公顷土地成为亮点,同时,集中式畜牧和高效的水牛养殖模式也开始出现。该地区的粮食产量从2020年的约5152吨增加到2025年的约5800吨;同期,人均收入也从2440万越南盾/年跃升至约4200万越南盾/年。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统计数字,更是生活的点滴:房屋翻修,学生有了更多的书籍,工人有了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是基础设施投资:任期内,地方吸引和筹集近4840亿越南盾,用于实施5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涵盖村际道路、水渠、学校、医疗站和文化设施等,这些项目改变了农村面貌,为生产和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小规模工业保持运营,木工和机械车间为当地工人保住了工作岗位;小规模工业产值稳步增长,为稳定地区经济做出了贡献。
.jpg)
社会文化领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基层卫生体系得到升级,100%的社区卫生站达到国家标准,医务人员常年在岗为群众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在必要时得到了大力落实。教育领域开展了多项创新活动;重点开展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班,目前已开办75个班,2250名学员,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培训率。社会保障成果体现在贫困发生率的快速下降,从2021年的5.6%下降到2025年的4.58%,这证明了扶贫项目和劳务输出管理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清平省注重科技应用,已初步实现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活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生产有机微生物肥料、糖蜜产品获得OCOP认证以及电信覆盖等举措,有助于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市场。这些变化并非奇迹,而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造动力的切实因素。
.jpg)
其中:全乡100%的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配备了电脑、设备和网络设施,确保稳定运行。新政模式下的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确保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服务,在处理和回报群众方面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乡使用省人民委员会部署的行政文件管理软件,用于接收、处理和保存文件,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做出贡献。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已全部拥有vnptioffice账户。已开通账户并已访问和使用账户的工作人员比例为100%。政府06项目实施率已达到100%,成为向有功人员发放非现金奖励和社会保障的先锋地。
清平寿乡杰出人物
• 自然面积:88.18平方公里
• 人口:超过12,000人,其中约30%为泰族。
• 平均收入:从每人每年 2440 万越南盾(2020 年)至约每人每年 4200 万越南盾(2025 年)。
• 粮食产量:5,152吨(2020年)→5,800吨(2025年)。
• 贫困家庭:从5.6%(2021年)降至4.58%(2025年)。
• 基础设施投资:投资近4840亿越南盾用于50项交通、灌溉、学校、医疗和文化工程。
• 森林覆盖率: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60%。
• 收入目标:到 2030 年每人每年 5500 万至 5700 万越南盾。
三米2025–2030 年的突破

新一届国会明确指出,要将潜力转化为成果,必须取得突破。会议提出了三个突出的突破,这也是所有政策的主线:建设干部队伍、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将农产品和社区旅游提升为经济支柱产业。
首先是人,干部队伍是一切变革的基石。党委提出建设一支敢想敢做、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并视其为关键一步。上一届政府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培训和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干部队伍素质和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下一届政府要大力弘扬模范干部、亲民干部、办事高效的形象,同时加强巡视督查,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具体来说,要深入开展项目管理、招商引资、社区旅游发展、商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让干部不仅懂得“管”,更懂得“开”。

第二项重点是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这并非形式目标,而是提升管理效率、为民降本增效的利器。清平省已迈出初步步伐:100%的公务员配备设备并接受数字化转型培训;基础设施稳定,移动网络覆盖;60%以上的居民享受到电子医疗服务,许多社会保障政策已通过银行账户缴纳。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落实农业数据管理平台、在线OCOP产品交易平台、民宿推广支持服务和旅游管理等措施;同时,推广线上公共服务,为居民和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数字化行政管理运行顺畅,土地证发放、资金支持程序以及可持续资源开发都将更加快捷透明,从而赢得信任,资金也将流入乡镇。
第三个关键是转变经济结构,打造高附加值的“龙头”产业:清洁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和特色社区旅游。报告重点发展甘蔗、木薯、有机茶等重点农作物和动物,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有机茶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开发奉村旅游,将其作为特色产品。

为实施该项目,当地需要协调三方面因素:改善基础设施(硬化通往村庄的道路,升级水电设施);技术支持(种子、病害防治、加工技术);以及连接市场(消费渠道、连接加工企业、促进贸易)。“农业+加工+社区旅游”模式将使每个传统农户成为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从而增加农民的可持续收入。
这些突破并非孤立存在。一位有远见的官员利用数字化转型,梳理了“三农”产品链;一家加工企业携手民宿,为游客打造体验式旅游,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上届政府建设的交通工程,只要有明确的投资导向,就能取得实效。如果这三个“三头”同步推进,并有相应的配套资源,2030年人均收入达到5500万至5700万,乡镇公路硬化率达到92%,森林覆盖率达到60%,这些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最后,必要的措施务实可行:公布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吸引民间资本;组织一系列地方治理官员培训课程;推广有机茶模式,支持手工加工,提高销售价格;打造“OCOP”糖蜜品牌;试点“邦村”旅游路线——体验高脚屋、美食和传统工艺,为全村打造特色产品。所有这些解决方案都已在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现在需要大力实施,设定期限,并制定明确的监测指标,让群众看到成效。

清平寿不再是三个彼此割裂的小区域,而是一个连接文化、资源和人民的全新空间。从拼凑碎片到实现愿景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凭借在干部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农产品/旅游价值方面的三大突破,这片土地可以谱写新的篇章:从“等待投资”到“创造机遇”,从接待过夜客人的棚屋到品牌目的地。
2025-2030年任期,平寿公社将重点实现三大战略突破:打造一支敢为人先、亲民亲善的干部队伍;推进数字化转型,改革行政管理,服务群众和企业;发展清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社区旅游。我相信,凭借党委的坚定决心和广大人民的共识,平寿公社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目标。
Ngo Thi Huyen女士 - 清平寿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