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30个日夜加速完成公民身份数据数字化
编者按:数字化转型是改变司法领域等诸多领域行政程序的根本解决方案。义安省司法部门充分认识到人口数据、身份识别和电子认证应用开发项目在2022-2025年国家数字化转型及2030年展望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最高的政治决心,坚决落实该项目的任务……

15/04/2025

奇山县地处偏远,困难重重,但在县人民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司法厅业务工作的密切指导下,在全县21个乡镇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在义安省司法厅发起的30个昼夜的民事登记数据数字化活动中,奇山县仅用10个昼夜就提前完成了数字化工作。
据此,全区已将1412份出生、结婚、死亡、婚姻状况确认、父、母、子认定等资料转入电子户籍数据库。

奇山县司法局局长刘巴楚先生表示:“预计在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将面临困难,司法局建议县人民委员会成立由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领导的指导委员会,并成立由司法官员和信息技术官员组成的数字化团队,为各乡镇提供支持和技术指导;一旦出现问题,将立即得到解决。” 因此,县级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团队根据一份“表格”制定了模板,并将其发送给各乡镇,要求他们根据模板进行更新,以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得益于此,奇山县许多地方提前完成任务并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典型单位有:芒县镇、芒提普乡、芒艾乡、帕丹乡、会图乡、芒龙乡、友剑乡……
为表彰这些努力,奇山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阮越雄于2025年3月14日签发了第325/UBND.TP号批示,对21个乡镇的全体领导、司法人员、民政事务官员和民政数据数字化团队表示赞赏。同时,他要求各乡镇人民委员会主席继续推广已取得的成果,重点做好民政变更、更正、补充记录的数字化工作,并清理民政数据。

在归合县,连续30天开展公民身份信息数字化运动是特别重要的任务,为国家公民身份信息电子数据库建设做出贡献,确保统一应用、互联互通、同步进行,服务国家数字化转型,归合县人民委员会指示司法厅和21个乡镇人民委员会克服困难,坚决采取行动。
活动开展仅9天,全区已将出生、婚姻、死亡登记、婚姻状况确认、父子认母认子女等数据导入系统4205份,基本完成了任务。

黄梅镇也是历时30天、日夜推进的民事登记数据数字化工作中较早完成的单位之一。在14天内,该镇所有10个坊乡共计将794份出生、结婚、死亡、收养和监护信息以及5042页民事登记簿扫描并上传至国家民事登记数据库系统。
在演州县,全县约有2000份民事数据未数字化。截至2025年3月11日,该县已完成全区民事数据数字化。

更新完成后,这些数据将转移到国家电子民事登记数据库,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事登记法》规定的登记、民事登记管理以及网上民事登记行政手续的需要,并能够与国家人口数据库和其他相关专业数据库连接,提供民事登记信息。
此外,当民事身份信息关系到公民的权利和法律义务时,确保数字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是一项重要要求。

司法部领导表示:民事登记数据数字化给人民群众、国家管理官员带来诸多实际利益,尤其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民事登记记录和数据的轻松保存,减少物理损坏;节省每年存储大量记录所需的空间、成本和人力资源。
同时,它有助于轻松快捷地检索数据,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原始记录,从而减少处理行政手续的时间。
义安省共有民事身份数据2,231,474份,尽管需要数字化的数据量巨大,但需要对技术、人力资源和资金进行大量投资。
然而,在省人民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地方的努力和司法部门的高度决心下,从2020年到2025年3月前,全省已对2,023,255份数据进行数字化(占91%),其余208,219份数据尚未数字化(约占9%)。

2025年2月11日,在关于实施“发展人口数据、身份识别和电子认证应用,服务于2022-2025年阶段国家数字化转型及政府2030年愿景项目”(项目06)的线上会议上,总理要求义安省在2025年3月完成公民身份数据数字化。
落实政府总理和省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指示,司法部颁布了一项计划,实施为期30天的全省民事登记数据数字化工作。该活动从2025年3月1日开始,至2025年3月31日之前完成。需要数字化的内容包括:出生登记簿、结婚登记簿、死亡登记簿、亲子登记簿、收养登记簿、监护登记簿和离婚记录。

司法部副部长、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阮氏兰表示,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全省剩余数据量的数字化工作,确保完成既定进度,司法部成立了活动指导委员会,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10个单位。
指导委员会成员负责为指定地方实施民事身份数据数字化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在为期30天的民事登记资料数字化运动开展前夕,为落实司法部发起的“加快完成民事登记资料数字化计划”高峰竞赛运动,义安省司法厅集中指导加强审查和比对工作,确保数字化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快将民事登记软件158中的数据纳入民事登记电子数据库的审批进度。同时,成立了检查组,对全省部分地方民事登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作进行督导。


检查结果表明,各单位民事历史档案数据化工作落实认真规范,基础数据数字化程度较高,为司法人员利用、查询民事历史档案信息、为印发摘录副本等工作提供了便利……
但户口簿数字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如:部分图书老旧破损,信息不清,墨迹模糊,数字化难度较大;图书已移交数字化单位,但仍有部分图书未数字化;审批时软件未开通查重功能,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存在出生年份、身份证号码、登记类型、登记科目等信息错误的情况;部分扫描数据文件传输至电子户口簿数据库后,由于下载过程中出现错误,无法打开。
此外,158个民事状况软件、电子民事状况软件经常出现错误,负荷过重,严重影响了地方的数字化进程。

为解决数字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义安省司法厅已正式发函要求司法部继续在民事登记软件158中补充行政地名信息,为民事登记簿数字化进程提供服务;同时,继续督促各县、市、镇结合全国人口数据对民事登记数据进行审核、数字化和清理。

在启动全省民事登记信息数字化30天工作后,司法部行政司司长武文心表示,司法部指导委员会各工作组还直接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和支持地方解决困难和障碍。
一些地方司法人员专业知识扎实,信息技术水平高,在实施“四个环节”(收集、分类整理需要电子化的户口簿;扫描/拍摄户口簿并生成Excel数据文件;电子化后的数据处理;审核通过并正式录入全国电子户籍数据库)方面富有创意。

此外,各区、市、镇人民委员会高度重视电子公民身份数据数字化工作,已指示司法部和乡镇人民委员会重点推进数字化工作。同时,安排具备信息技术资质的官员和公务员协助司法部门开展数字化工作,并安排资金和设备,确保数据数字化工作按时完成。根据初步计划,全省需要数字化的公民身份数据量为208,192条。
不过,在30日夜行动实施过程中,民事登记机关共核查、审查并补充了符合数字化条件的213,087份数据(其中因资料册陈旧、破损、缺失或内容不清,不符合数字化条件的数据10,893份)。
得益于同步参与,义安省已完成213,087份符合条件数据的数字化工作,达100%(另有10,893份数据因资料册陈旧、破损、缺失、信息不清晰等原因,不符合数字化条件)。至此,自2020年至今,全省已完成2,217,240份公民身份信息数字化工作。

全省民事登记机构积极利用数字化数据,为单位和个人发放民事登记副本、核实、查询、确认民事登记信息,为行政手续的快捷办理做出了贡献。同时,加强了国家对民事登记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