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职业转变的有效性
(Baonghean) - 水产资源日益减少,燃料价格不断上涨;水产开发劳动力短缺且技能低下;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且发展不同步……这些都是我省水产开发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的原因。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远洋捕捞……
(Baonghean) - 水产资源日益减少,燃料价格不断上涨;水产开发劳动力短缺且技能低下;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且发展不同步……这些都是我省水产开发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的原因。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远洋捕捞……
张功俊(琼义乡二村琼琉)自出生三个月便成为孤儿,中学辍学,跟随村里的渔民出海谋生。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天上飞鸟,水中捞鱼”这份职业的艰辛,尤其是对于停泊在岸边的船只来说。因此,他一直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能拥有一艘可以扬帆远航、直奔大海的大船。 “2000年,我同行业造90CV的船,但不太顺利,两年后就卖了,升级到120CV。2007年,我买了一艘130CV的两竿船,但每次出海遇到五六级风,就得担心怎么回岸,很费劲。直到去年年中,我才和另外9个同行一起,造了一艘500CV的四竿船。现在我的船能航行几百海里,在北部湾的常见渔区,就怕没力气捕鱼。”Tuan兴奋地说。
Truong Cong Tuan 先生的 500CV 船(Quynh Nghia - Quynh Luu)
据NA 9012TS船船主介绍,以前如果天气平静,每次出海要20天,等到他们捕到鱼和鱿鱼的时候,鱼都烂掉了。现在,一个满月期间(大约从农历的十七、十八到下个月的七、八),他们可以出海三次,每周出海一次,有时一个晚上就能捕到几十吨鱼。Tuan说:“平均下来,在旺季,每次出海扣除大约一亿越南盾的成本(4000升油、1.5万块冰块、10个人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后,他们还能赚到大约一亿五千万越南盾的利润,也就是说,每个人每月能给老婆孩子带回大约1500万越南盾。”
据义安省水产资源开发保护分局介绍,自2009年以来,在实施转业转区政策的同时,该省远洋渔船队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也不断优化。截至2012年6月底,全省共有各类渔船4178艘,其中远洋渔船(90渔船以上)1027艘,总捕捞能力236640渔船,其中新建53艘,改装67艘。远洋渔船队的强劲发展为2012年上半年全省捕捞产量达62116吨(基本与2011年全年产量66533吨持平,比2001年增长2倍多)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产资源开发保护厅水产资源环境管理厅厅长黄士银表示,该厅与全省渔民同甘共苦,自2009年至今,为落实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渔业投资的政策决定,该厅已实施25个模式,投入17.85亿越南盾,支持沿海地区渔民转产就业。即由拖网改为远洋拖网,由近岸捕捞改为粗拖网,由轻拖网改为四竿捕捞,由拖网改为围网,由近岸二竿捕捞改为远洋拉铅,由近岸拖网改为远洋围网,由近岸刺网改为远洋围网,由近岸拖网改为远洋拖网,由近岸拖网改为远洋拖网,由近岸拖网改为远洋拖网,由近岸拖网改为远洋拖网……
琼琉县农业与农村发展局渔业主管官员武忠建表示:“琼琉县不仅是全省拥有远洋渔船数量最多的县(809艘远洋渔船/2096艘各类渔船),而且是落实省人民委员会2008年3月13日第21/2008/QD-UBND号决定成立海上合作组政策的先锋和带头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合作组、小组136个,参与渔船612艘,成员5832人。
义安省水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渔民已成立159个海洋捕捞合作小组,拥有1113艘渔船(平均每个小组5-7艘渔船),主要从事鱼类和鱿鱼捕捞、围网捕鱼、刺网捕鱼、拖网捕鱼等作业。渔业合作小组的成立有助于渔民在产品生产和消费环节紧密结合,提高捕捞效率,在风浪大或遇到海上事故时及时提供帮助。琼琉县许多乡的合作小组和合作小组已联合起来,组建了强大的捕捞船队,高效作业,在北部湾和邻近省份渔场使用刺网捕捞水产品。
(待续)
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