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一:受过培训的人力资源渴望就业
(Baonghean)-义安省每年都有数万名大学生和学院毕业生,但找到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对许多人来说,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梦想正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大学毕业后,回归农业
我去新旗找工作时,同文乡永清村的土族妇女张氏文(1984年生)向我讲述了她的苦恼:“我是荣市大学历史系45期的学生,2008年毕业,成绩优异。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希望毕业后能有出息。可现在毕业快5年了,我还没找到工作。我去新旗区教育局报了名,家里人通过熟人借了2000万越南盾给我,寄给了区里一个在职的人。一年后,我要求他们还钱,他们拒绝了。
失望之下,我向Con Cuong的Tuong Duong区提交了申请,一个熟人告诉我提交4000万越南盾去“跑”。家里人喜出望外,从政策银行借了1000万越南盾,从农业银行借了1000万越南盾,向邻居借钱“问”Tuong Duong区的熟人。我又等了两年,还是没有成功。没有耐心,每个月家里都要向银行支付利息,向邻居支付利息,我只好去Tuong Duong拿钱。我去了三次才拿回。我提交了到Dong Van公社工作的申请,希望做一些文书工作或一些杂活,但公社已经满了,没有必要。到了第四年,无聊又绝望,我只好结婚了,我的丈夫从农林大学毕业了,但仍然没有工作。
在化学实验室工作的年轻工程师——宋康糖厂——Tan Ky。
在山区同文乡,不仅大学毕业的同文本人失业,还有许多人,比如在荣大学政治系毕业的黎氏水(永清)、在顺化大学毕业的新同村吴氏月……都找不到工作,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同文乡主席范公里说:“经过多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同文每年都有40多名大学生从大中专毕业。但能找到工作的人却屈指可数。”
来自宜禄村的阮氏红三考入了河内第一农业大学。街坊邻里都为她高兴,希望她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农业工程师。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普通学位,但整整一年都没能在家乡找到工作。于是,她赶到河内,申请在一家超市销售商品,赚取额外收入来偿还银行贷款,补贴家用。
荣市义富镇第14村的Thu Tam也是一名家境困难的学生。她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河内商业大学。然而,毕业一年多后,她却辗转于全省各地,却始终找不到专业相关的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家庭拼命为孩子“找”工作,花了不少钱请“中介”,但孩子还是没有找到工作。
大学和学院林立
如果说2007年越南有311所大专院校,2009年有376所大专院校,那么到2012年,这一数字就超过了400所。预计到2020年,越南将拥有467所大专院校(根据总理批准的2006 - 2020年大专院校网络规划)。每年都有数十所大专院校成立。企业、各部委、各分支机构和地方都有大专院校。根据2012年在3所全国重点大学进行的社会学调查,高达46.5%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中北部地区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义安省,目前有10所大专院校(4所大学和6所大专院校)。 2013年,乂安省有12,191名职业中学以上毕业的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其中有1名硕士生,3,047名本科生,4,042名专科生。2013年1月7日乂安省教育培训部第40/SGDĐT号报告显示了许多令人担忧的数字:目前,有7,000多名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许多地方的培训人力资源停滞不前:荣市:489名本科生,464名专科生,506名专科生没有找到工作;清章:507名专科生,401名本科生,502名专科生;新祺:314名本科生,387名专科生;义禄县:402个大学学位、417个学院学位,安城县:188个大学学位、253个学院学位等。
人们向义禄银行 (Nghi Loc Bank) 借学生贷款,供孩子上大学。
职业教育司司长阮孟河表示,国家根据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因此学校的培训数量正常。然而,许多人认为,“社会需求”被理解为学习者的需求,而非社会的需求。
据内政部统计,2012年公务员考试名额仅有120个,但截至目前,已收到1856份申请。数百名持有“红色文凭”的学士和工程师也面临失业的风险。
经济衰退,举步维艰,许多企业倒闭,行政部门也几近“冻结”,导致许多莘莘学子向往的生活之门被关闭。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各大院校仍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培养规模,试图吸引更多学生前来深造,而不顾学生去向何方、归去何从、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
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