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Lang Vi 家族曾统治 Tuong Duong 县
在昆强县,自19世纪末起,就有一个名为“朗维”(Lang Vi Tao)的家族,隶属于旧利谷乡(Lich Coc comm,现为东福乡)。他们三代人先后担任祥阳(Tuong Duong)的治国之位,管辖如今的昆强、祥阳和奇山三个县。在革命政权落入人民手中后,这个家族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其中朗维陶先生(Lang Vi Tao)曾于1947年至1953年担任昆强县抵抗委员会主席。
东福乡福村郎维家族的后裔至今仍保存着顺化朝廷、清泰、启定、保大三朝时期的许多皇家诏书,这些诏书都对祥阳郡守郎文邦(族中称他为郎维邦)及其后代给予了褒奖和封号。值得一提的是,清泰十九年(1907年)的诏书,授予了祥阳郡守郎文邦“承武郎,同治富,良才富,寿治富”的称号,以表彰他的才德。启定五年(1920年)敕令,授予郎文邦“尚方忠卿,尚方忠卿”的称号,因其才德,郎文邦原为“尚方忠卿,尚方忠卿”,并擢升为“尚方忠卿,尚方忠卿”,仍任尚方县长。保大十五年(1941年)敕令,郎伟南被授尚方三等知府。因其才德兼备,擢升为“尚方忠卿,尚方忠卿,二级”。
同样在1941年,Tuong Duong县长Lang Vi Nang收到了琅勃拉邦国王的敕令,以表彰他对国家的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国王授予Lang Vi Nang“白级百万象证书”。
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后,该家族参与革命政府服务。郎维陶先生(郎维南之侄)曾任祥阳县县长直至1945年,后被任命为祥阳县抗日委员会临时主席。1948年7月14日,昆强县党委领导指示将行政委员会与抗日委员会合并,成立行政抗日委员会,郎维陶先生被任命为主席,直至1953年逝世。
据郎维南县长第七子郎维月(原籍贵合)说,七代以前,当地一位名叫关根(Quan Kem)的官员逃往芒霍(Muong Hoc,位于今平川县,昆强县)并被杀害。他的亲戚们逃往芒赫(Muong Hech),即当时的利谷(Lich Coc)县,现在的东福(Don Phuc)县,以谋生。第三代,郎维邦(Lang Vi Bang)先生率领军队击败了普坎(Pho Kham)叛军,并凯旋而归。凭借这一功绩,他被朝廷任命为县长。殖民政府授予他官职。
郎维邦为官时深得民心。他组织开荒,赈济饥民。他以“借钱”的方式救济百姓,但实际上,到了丰收季节,他却没有收回钱财。他没有说自己是无偿赠予,因为按照当时的观念,“无偿赠予”会让受助者感到犹豫。此外,他还教人们种植水稻,并修建通往农业生产区的道路。人民因此减少了饥荒。由于他的这一功德,他多次受到清泰王朝和启定王朝的嘉奖。
朗维南县县长的两个儿子和家传宝藏。
郎维邦退位后,将职位传给了堂兄郎维泰。他的后裔在福村(东福乡)至今仍保留着郎维邦退位时的诏书,他因才华横溢、品行端正而被朝廷授予“忠顺大夫,忠禄子庆”的称号。后来,法国人任命郎维南先生(郎维邦之子)接替泰先生。郎维南先生一直担任祥阳县的治夫,直到1945年法国人夺取政权。八月革命胜利后,郎维陶先生担任祥阳县抗日委员会临时主席,后转任昆强县抗日行政委员会主席直至1953年。《昆强县党委史》第一卷(1931-2003)记载郎维陶先生在1947年至1953年期间担任该县人民委员会主席。
历经历史的沧桑,如今这个位于义安省西部的传统氏族仅存寥寥几件文物。该氏族的宗庙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在一次前往福村(东福乡,昆强县)了解该氏族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了七份来自清泰国王、启定国王和保大国王时期的皇家法令。此外,还发现了几份使用泰文“旭清”字体书写的文献,以及琅勃拉邦国王于1941年授予郎维南先生的奖状。这些都是关于一个高地少数民族氏族的珍贵文献。
如今,朗维族的大多数成员居住在东福乡,部分居住在昆强镇。近年来,族长们计划重建族庙。自2010年以来,朗维族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加强族群团结,尤其注重发展教育。每年,族中考试及格或学业成绩优异的子弟都会得到及时的鼓励和奖励。朗维族族长阮氏说,目前朗维族共有17名成员在读大学,25名子女在读大学……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