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二:对熟练劳动力的“渴求”

November 29, 2011 15:54

(Baonghean.vn)这是当今许多手工艺村令人担忧的现实,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高度复杂的行业,例如手工艺品、刺绣,或者市场总是需要不断变化的设计的行业,例如竹藤编织、钩针刺绣......

参见第 1 课:潜力与发展

安城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潘文选先生表示,安城县是全省手工艺村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县之一。他表示:“安城县每年从预算中拨款7000万至1亿越南盾用于支持职业培训。然而,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引进新职业方面。首先,人们的积极性不高。与雇佣工、建筑工人等相比,职业收入仍然很低。国家只对第一阶段进行了投资,即“掌握技能”的培训。而对于许多职业,尤其是竹藤编织和钩编,产品款式不断变化。继续开展额外培训的资金几乎完全依赖于手工艺村的机构和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数量仍然很少,潜力也不够大。”



中建造船合作社(义切公社-义禄)完成船体框架


据统计,目前该区经过培训参与生产的工人仅占30-40%左右,技术熟练、技能型工人数量仍然较少。


关于发展小型工业和建设手工艺村的第06/NQ-TU号决议实施十年总结报告显示,该省劳动力培训率超过30%,其中职业培训占比接近20-23%。这一数字表明,尽管该省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尚未达到要求,手工艺村的技术工人数量仍然严重不足。

合作社副主席阮孟雄表示:目前,尚无关于该地区剩余手工艺人数量的确切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手工艺村目前都缺少熟练工人。在织锦、莎草垫、钩编等传统手工艺村,老年手工艺人数量日益稀少,而年轻一代则倾向于在集中的工业区工作或从事雇佣工人、建筑工人等职业,对祖传的传统职业缺乏兴趣。对于新兴职业,由于培训扶持政策不足,人们没有花钱学习一门手艺的习惯,而发挥“助产士”作用的商业体系仍然十分薄弱,因此,手工艺村的职业培训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在技能提升培训、为工人提供必要技能方面。

可以说,手工艺村的职业培训,尤其是对工人的手工艺培训,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村民的收入和生活,也关系到传承和发展传统职业,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对于新引进的职业,如果职业培训的组织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许多手工艺村将面临“夭折”的风险,首先是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事实上,目前大多数手工艺村的职业培训仍然以手把手辅导或为当地儿童开办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很少有手工艺村组织正规的培训。因此,培训效率不高,也不可持续。

专家认为,打造手工艺村高素质劳动力队伍,必须从三个层面开展职业培训,包括:对非技术工人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能够学会手艺;对已有手艺的工人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最后,为手工艺队伍培养新的科技知识。

唐进黄先生是升利手工艺合作社(寿清-安城)的主席。该合作社专门为安城地区和演州省的部分乡镇组织职业培训、供应原材料和消费产品。他对此感到担忧:“2011年,我们获得了劳动荣军与社会部颁发的职业培训许可证,迄今为止已培训了约500名工人,但我们只培训技术工人。而且,由于我们只有一支‘懂技术’的工人队伍,所以即使知道利润丰厚,他也不敢接那些要求高精细度的订单。手工艺村的大部分产品都还处于毛坯阶段,价格低廉。”不仅在新工艺村,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忠建造船村(宜禄),目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工人拥有培训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该省于2004年为100名工人开设的造船培训班。目前,近400名工人只能通过“实践培训”来学习他们的手艺。

贯彻落实省委决议十年来,全省已投入380多亿越南盾用于手工艺村和手工艺领域职业培训,每年培训人数达5000至7000人。然而,对于像义安这样拥有众多手工艺村的省份,以及未来几年大力发展手工艺村的政策而言,这个数字远远不够。甚至有不少观点认为,职业培训仍处于运动阶段,没有贴近手工艺村的实际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其中最大的限制在于尚未明确调查职业培训的需求,因此未能吸引学生参加。

为了使职业培训取得预期效果,满足手工艺村的发展需求,应注重将职业培训延伸到没有或很少职业的地区,发展小规模手工艺,为当地居民创造增收条件。尤其应特别关注一些有发展潜力、需要传承的传统职业,例如青铜制作、刺绣、丝绸织造、织锦等,并将其纳入职业培训计划。


富香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教训二:对熟练劳动力的“渴求”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