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

DNUM_BCZBCZCABC 16:05

(Baonghean) - 许多农民希望,等土地收回、工厂投入运营后,自己的孩子就能在家乡的工厂里工作。但是……

>> 教训一:土地资源长期浪费

站在黄梅工业园区如今荒芜的平地上,琼禄公社8组阮登卡先生感叹道:“当年宣传动员我们放弃土地建工业园区的时候,我们全村人都热情响应。我们家有4亩稻田,但国家收回了3亩,只剩下1亩荒地。我们一直希望工业园区建成后,孩子们能有稳定的工作。可是,近4年来,只有科达钢铁公司还在运营。”卡先生指着曾经是他家稻田的土地说:“虽然种水稻和蔬菜的收入不高,但家里的收入一直很稳定。”2.4亿越南盾的补偿款,他用一部分还了债,装修了房子,又分了一点给4个孩子,然后就花光了。

和Kha家境一样,住在琼禄乡8村的Nguyen Van Hien一家说:“我家被征用了2亩地,到现在还没拿到钱。现在投资方已经填平了地,我们就算想种地也种不了。” 阮文贤一家获得了700平方米复垦土地的补偿,总额近1亿越南盾。但据他所说,这笔钱根本不够还清银行贷款,也不够儿子结婚:“他们还没发钱,但当初承诺给当地孩子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还没兑现。” 为了腾出土地建设黄梅工业园区,琼禄乡1000多户农户的耕地被征用。其中,受影响的适龄劳动者超过2000人。除4家企业(规划前已有3家企业)外,工业园区大部分面积为空置土地。



由于位于规划区内,琼禄乡居民的许多房屋虽然破败不堪,但尚未修缮。

在宜禄县南甘工业园区,虽然已运营近8年,但在工厂和企业工作的本地工人数量却非常少。宜隆公社已开垦83公顷土地用于建设南甘工业园区,受影响的适龄工人超过700人。然而,在过去8年里,只有超过5%的工人就业,主要在Matrix有限公司和明英服装股份公司(北荣工业园区)工作。义隆乡一村阮公秀说:“2004年,我们家4亩稻田被征用,补偿款6000多万越南盾。一年多时间补偿款就用完了,可我儿子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的工作。刚开始做的时候,企业贴出招工启事,但是企业递交申请后,却没有人被录用。全村只有一个人被河内啤酒厂录用,但‘得认识人才能进去’。还有5名工人在越忠冰厂工作,6名工人在河内啤酒厂工作,但这11名工人都是季节工。”

由于无法在工业园区的工厂工作,数千名土地被征用的工人不得不艰难地寻找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由于剩余的生产用地所剩无几,卡先生的三个儿子不得不前往南方当工人。希恩先生家也有三个儿子,他们也不得不从事各种工作。他说,如果他的孩子中有一个在家附近能找到工作,他和妻子就不必如此辛苦劳作,承受如此的苦难。
受黄梅工业园区项目影响的琼禄乡近2000名工人中,约有500名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被迫离开家乡,到各地打工。他们大多到南方打工,也有少数到国外打工。琼禄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维忠说:“土地收回后,乡里对工人的就业需求很大。最初,全乡有大约20辆卡车,但因为无法开动,就被卖掉了,只剩下5辆。还有一些人开了商店,但亏本了,不得不关门。因此,到南方打工是目前当地工人唯一的出路。”

宜龙乡东南经济区收回土地的工人约90%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到南方打工、当建筑工人,到荣市打工、集资购买客运面包车……宜龙乡第一村村长阮功景说:目前全村共有客运面包车9辆,这是许多人捐资的,既增加了收入,也为家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目前,土地被开垦的村民生活困难重重。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远方打工的子女寄回家的钱,或者植树造林的收入。为了增加收入,一些农户趁机进入工业园区,在投资者尚未填平土地的土地上进行生产。在琼禄乡(Quynh Luu),尽管乡里没有出台任何政策,但数百户农户还是“自己动手”进入工业园区,插桩、拉钢丝,将土地固定住。人们正在“开垦”原本属于自己家的土地。然而,由于不知道投资者何时会开垦,人们只能勉强耕种,不敢投资,因此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不高。宜龙乡(Nghi Loc)1组和2组也存在这种情况,但只有拥有土地的农户才能进行生产。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投资者有地却荒废了,而百姓却“渴求”土地用于生产,而“荒地”就在眼前。


Q.Lan – P.Bang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教训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