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大海中的越南灵魂
(巴恩赫安)——在狂风暴雨和烈日的吹拂下,曾经白沙珊瑚岛的长沙如今已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长沙岛上的军民正日夜并肩作战,建设现代化发达的长沙市,逐步展现出越南沿海城市前列的雄伟面貌。
在前往长沙群岛的航程中,由于海况恶劣,我们一度与长沙岛失之交臂。在漫长的一周海上航行中,HQ571舰艇不得不在大泰岛(水手们俗称“大泰湖”)附近的浅水区抛锚,等待着停靠长沙岛的机会。记者们个个焦急万分,不仅因为漫长的等待,更因为即将踏上这座著名岛屿的兴奋。终于,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更新后的气象信息显示,海面更加平静祥和。2013年最后一天的清晨,舰艇决定起锚驶向长沙岛。航程只有22海里,这意味着大约需要2个小时才能到达终点。大家挤在甲板上,注视着一波波海浪从船头掠过。长沙岛终于出现在清晨的薄雾中。船员宣布,船舶停靠时,所有人都必须回到自己的舱室,以确保安全。
![]() |
岛上孩子们的上学时间。 |
相关新闻 |
---|
一踏上岛,我们惊讶不已,仿佛置身于大陆上的越南村庄。长沙镇不仅在电力、道路、学校和医疗站等方面进行了基础建设,还拥有文化和精神场所。义安省捐赠的胡伯伯纪念馆,成为岛上官兵和民众熟悉的纪念馆。它就像一个红色的纪念馆,在茫茫大海中,在每个越南孩子的心中灌输着传统和爱国主义。不远处是长沙垭,其建筑风格充满越南乡村集体住宅的特色。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我们身处距离大陆超过250海里的长沙群岛。
熟悉的氛围尚未消散,我们继续沿着方叶榕树荫下的道路走去拜访岛上的居民。渔村宽敞而坚实,紧邻海岸,海浪声不绝于耳。渔村民的生活平静祥和,就像大陆上的其他渔村一样。清晨,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男人出海捕鱼,女人送孩子上学、做家务,参加长沙镇的社会活动。渔民黎德发来自庆和省宁和县宁水乡,他正在忙着补网,为春节前的年底出海做准备。
发先生今年34岁,但看上去很年轻!操着典型的中南地区口音,他说道:“这里民心相通,军队团结一心!所以虽然生活比大陆困难一些,但大家的意志很坚定,决心要留在这里,既发展经济,又为保卫祖国海洋岛屿主权贡献力量。”说话间,他的妻子阮氏碧荷正去学校接两个孩子。与渔村常见的拥挤家庭形象不同,结婚8年,夫妻俩只育有两个孩子,老大黎德静(7岁),小的黎德全(4岁)。问起为什么在渔业中孩子这么少?河女士笑着诚实地回答:“两个孩子就够了,这样我们才能投资他们的教育。现在,我们渔村里没有人生第三个孩子了。”在偏远的长沙岛,河女士的感受也代表了长沙岛许多居民的进步观点。看到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投资,学校建设得相当宽敞、令人印象深刻,教学设备也相对充足,他们就更有信心。
“渔村”旁边,是一所宽敞的两层楼学校,由“献给亲爱的长沙学子”项目下,由胡志明市法律报社武亚亭奖学基金捐建。我们到达的那天,师生们正在上最后一节课,准备回家过年。一年级的教室里,董明协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复习越南语。学生们清晰均匀地读着字母,在海风的吹拂下回荡,仿佛回荡着,飞向更远的地方。董明协老师出生于1991年,来自庆和省奠庆县,身材娇小,颇有书卷气。
从芽庄师范学院毕业后,Hiep志愿去长沙群岛任教。和Hiep同班的还有两位朋友,如今他们在群岛的其他岛屿上任教。在榕树的树荫下,Hiep回忆起自己那段“风雨飘摇”的登岛之旅:“第一次出海,在船上漂流了两天两夜,我晕船晕得不行,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心里一直想着快点上岛。不过,这些都过去了,现在每天能给学生们上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席先生的话音刚落,坐在我旁边的那个皮肤黝黑、调皮捣蛋的学生阮风达(Nguyen Phong Dat)就天真地插嘴道:“叔叔!席先生教了我很多好东西,真实用!现在我能流利地读写了,数学也学得不错。我们都很喜欢他,所以都喜欢上学。”
范忠越先生是协先生的另一位同事。他也毕业于芽庄师范学院,曾在庆和省万宁县万城岛乡万城二小学担任老师。万城是一个贫困的海岛乡,像范忠越先生这样的老师享受的优惠待遇可不小,但他却突然主动提出要去长沙岛任教。起初,家里人都很惊讶,有很多反对意见,但最终,在了解到儿女和兄弟姐妹的理想后,大家都同意并支持他去岛上工作。在长沙岛,虽然主修小学,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他负责教幼儿园。看到范忠越像父亲一样悉心指导、爱抚长沙镇的嫩竹,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灵魂深处,隐藏着一份私密的情感。
越老师和家乡姑娘黎氏如雪相恋三年,最终决定结婚。看到俊男美女结为伉俪,全家人和村里的人都为他们感到高兴和祝福。然而,同居不到两个月,两人还没来得及互相了解,越老师就决定前往长沙岛教书。如今,黎氏如雪每天在岸上做会计,自己则在一个偏远的岛屿上授课,夫妻俩每天也只知道通过电话交流思念。“我主动提出来的时候,她非常支持,甚至鼓励我。我只是心疼我的妻子,她不得不在家里照顾所有家务。要是当初我们有了孩子,她肯定就不会那么孤独和难过了,尤其是在这样的假期。”——范忠越老师哽咽着说道。 “无论如何,我的精神和理念在离开之前就已经明确,所以我决心不让自己的个人想法动摇。这里的学生需要我,他们需要学习。” 越南先生坚定地说道。那一刻,这位年轻教师的眼中闪烁着坚定和信念。看着那些天真的孩子们跑向老师肩膀的场景,我意识到这些默默的牺牲是多么珍贵。
告别了特别班,我们继续沉浸在长沙岛的壮丽景色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夜幕降临,站在27米高的长沙大灯塔顶上,放眼望去,岛上小镇在浩瀚的黑色大海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宛如一颗璀璨的钻石。来自义安省安城县、负责岛上电网的邓文台中尉欣喜地站在一旁说道:“目前,全岛共有21台风机和近500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天发电量约为40千瓦时,足以满足官兵和岛上居民的照明和其他生活需求。长沙岛有些地方距离大陆还比较远,但单就电力而言,可能已经比较现代化了,记者同志,因为都是清洁能源。”
长沙岛——位于东海东南部的长沙珍珠链的“心脏”,每天都生机勃勃。在浩瀚大海中生活的日子里,我们体会到爱国并非什么高高在上的事情。它只是教师们默默奉献的身影,孩子们拼读字句的声音,或是越南人民在风雨中坚守长沙的坚定意志……所有这些都是熟悉的,但在长沙,它创造了一个充满越南特色的空间,庄严、平静,却又带着一种奇特的自豪感。
Dao Tuan - Thanh D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