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 3. 贷款困难
(Baonghean)-资金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先决条件。政府第03/2000/ND-CP号决议确认了为农场主借贷创造条件,并新增了一条重要规定:“农场主可以使用借贷资金形成的资产,确保银行贷款合规。” 因此,在获得土地和森林分配后,农场主可以使用红皮书甚至抵押建筑物获得贷款。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地方的土地和林木使用权证发放仍然困难重重。阮氏南女士(新祺县新富乡)表示:“这里的大多数农场都是从农场借地,签订了10年的合同,所以没有拿到‘红皮书’。在义环乡拥有14.5公顷橡胶农场的阮仲香先生,至今仍未获得土地使用权证。不过,也有很多像阮登贤先生(义环顺安村)一样的农场主,他们早已拥有‘红皮书’,但由于利息高昂,他们不愿去银行贷款,而是尽量用自有资金经营。”新基政策银行支行行长范清图表示:“约80%的农户自力更生,不向银行贷款。在贷款资金加上近期10亿越南盾的就业扶持计划中,只有极少数农户能够获得贷款。贷款金额高达1亿越南盾,但只有2位农户借了款。事实上,许多其他农户也想借款,但这并不符合规定。”在安山、新基、义丹、归合等县,甘蔗种植户与糖厂签订了合同,糖厂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化肥和种子,因此他们无需向银行贷款……因此,在义安省,总体而言,农户仍然很少向银行贷款。义安省的农户表示:贷款很困难,每次贷款金额都很小。不借款的农户要么不愿意借款,要么害怕生意亏损,因此他们不会进行大规模投资,也不会扩大生产规模,也不会雇佣大量工人。
Nghia Hoan 公社(Tan Ky)的综合农场畜牧业模式。
义安省农村发展厅家庭经济规划处处长陈文雄表示:“在制定2007-2015年农业经济项目时,全省农场主对农场的投资总额为1587.75亿越南盾。其中,自有资金1061.33亿越南盾,占比近67%。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来源为526.43亿越南盾。平均每个农场的投资总额为1.04亿越南盾。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每个农场1.89亿越南盾。”
因此,我省农业经济的投资额仍仅为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据义安省农村发展厅家庭经济处副处长阮文方介绍,各县上报的数据显示,2010年,每个农场的平均投资额为8.16亿越南盾。具体而言,各类经营的平均投资额为:种植业农场6000万越南盾;畜牧业农场4.8亿越南盾;林业农场,总投资额不足6000万越南盾。
投入只是规模问题,生产经营的根本问题是经济效率问题。通过农村发展厅、省农会专家的调查分析和我们对现实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种植业农场单位投入收益效率最高(0.6%)。畜牧业农场投入较多,但收益较低(仅为0.37%)。近年来,受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等疫情影响,这类农场的单位投入收益更低,很多农场甚至出现亏损。但很多农场主仍然坚持开办畜牧业农场,因为:土地已全部移交,群众资金充足,国家还有优先和大力扶持(尤其是享受项目扶持的超级瘦肉型猪农场)。而且,当畜牧业不幸发生疫情需要扑灭时,国家还有扶持,与市场价格相差不大。林业农场则有所不同,其投入资本回报率最低(仅为0.31%),但收益可观,且工作日数少。水产养殖场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收益率也相当不错(资本回报率为0.42%)。此外,水产养殖场还具有周转快、产品相对稳定、消费更积极等优势。最后是混合农场,其投入资本少,技术要求低,工人少,产品消费便捷,资本回报率也较高(达到0.56%)。因此,混合农场的经济模式在我省也颇受欢迎。
因此,义安省农业经济的投资效率处于中下水平。主要原因仍然是土地贫瘠(富贵县的红壤除外);低利率主要源于消费阶段:低价出售、销售疲软或商贩压价,而原材料和肥料的价格与全国其他地区相同。另一方面,农场主的技能和眼光仍然不足以参与竞争,无法找到超高利润的产品。同样重要的是,资本投入低,技术不够先进,“活劳动力”的利润不高,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因此,该省还需要加快向尚未发放红皮书的农场发放红皮书,使他们能够轻松完成贷款手续,同时引导他们看到借贷资金扩大经营的好处,让那些犹豫不决的农场主有信心。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农场主的技能和经济管理能力,使他们懂得计算,增加单位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黄政-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