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整夜杵击的声音

October 29, 2013 14:25

(Baonghean) - 随着生活变迁,泰国人和克木人熟悉的物品被赋予了另一个有趣的角色:它从一种劳动工具,变成了节日里人们喜爱的乐器。它是一种用来舂米的长臼,最初是用树干雕刻而成的。泰国人称之为“loong”……

(Baonghean) - 随着生活变迁,泰国人和克木人熟悉的物品被赋予了另一个有趣的角色:它从一种劳动工具,变成了节日里人们喜爱的乐器。它是一种用来舂米的长臼,最初是用树干雕刻而成的。泰国人称之为“loong”……

第二课:我的“人生伴侣”

第一课:古代文物的持久生命力

普克村是旧称,现为三定乡(Tuong Duong)的光福村——一个位于7A国道沿线的住宅区,似乎依然对蔓延到各个角落的城市化趋势漠不关心。村民绝大多数是来自清化省西部卡嘉芒的泰族西城族。村里的老人仍然吹着排箫,在西城各地唱歌,年轻人则仍然喜欢用母语。

特别之处在于,每家每户的地板下都保留着一根舂米棒,这是一种常见的农具,用来将米粒从稻穗中分离出来,然后舂成米。这种舂米工具深受泰国人民的喜爱,不仅在义安省的高地社区,在清化省西部,也就是我国北部的山区也能看到它。舂米棒长2米多,由硬木树干雕刻而成,通常是生长在岩石山区的tau、de甚至trai木。树干被雕成方形,然后雕刻约30厘米深、25-30厘米宽的图案。舂米棒的一端有一个深圆孔,用来制作研钵,将米粒舂成米。与舂米棒一起制作的还有木制杵,杵必须确保坚固、坚硬、沉重,尤其是用于制作杵的木材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毒树脂。

罗氏心太太正在地板下舂米,看到我们冒雨进村,显得有些意外。问起舂米,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忧伤。她说,几年前村里还用舂米舂米。现在村里用的是脱粒机,比较卫生,舂米的碓声也渐渐消失了。“要是你们早来几年就好了,我们就能拍视频拍照了。现在舂米舂米就静静地躺在地板下,偶尔会用来舂香蕉树,喂猪喂牛。只有在春节期间,才会用舂米舂米,叫祖先回家过年。”

Chiếc loóng của nhà bà Lô Thị Tâm (bản Quang Phúc - Tam Đình - Tương Dương).
Lo Thi Tam 夫人家的竹篮(Quang Phuc 村 - Tam Dinh - Tuong Duong)。

她讲述了自己的少女时代:过去,村里的女孩们常常在夜晚点上灯,一起舂米。村里的女孩们形影不离,经常睡在同一间屋子里。傍晚时分,她们会一起舂米,直到深夜才睡觉。男孩们听到舂米的声音,就会过来调情,有时甚至会帮女孩们赢得暗恋对象的芳心。

舂米碓的声音旋律轻快,节奏明快,常常营造出喜庆的氛围。最热闹的时刻莫过于婚礼将至,全村人都会聚集在一起舂米,有时甚至要舂上两三筐米,舂上一整周,才能攒够婚礼当天全村人吃的米。那时,舂米碓的声音会彻夜不息,回荡在远近村落之间,让喜庆的气氛更加热闹。

谭女士补充说,在光福村,人们在春节期间也会敲龙。这是邀请祖先回家过春节的信号。家族里的儿媳和孙媳们会聚集在屋下,面对面排成两排,敲龙。然后是祈祷,召唤祖先回家过春节,一家敲完,就轮到下一家了。就这样,敲龙的声音在家族的每一户人家中回荡。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后来龙在高地的雕刻游戏、节日和春节中被用作乐器的原因。

研钵也是高地人舂米的工具之一。在过去,它对越南人来说并不陌生。高地研钵与低地人的石研钵的唯一区别在于,它们是由硬木树桩挖空制成的。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篮子一样,挖空的石研钵与高地妇女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

刀耕火种的农耕习俗导致许多高原农具消失,然而,龙并未被彻底遗忘。如今,它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乐器。在春节、丧礼等仪式上,以及在有人去世时,龙舂米和敲击龙时产生的节奏和声音,启发了民间艺人创造出“雕龙”(在清化山区,这种游戏被称为“khua luong”或“vong loong”)的灵感。

雕刻粽子是高地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九室庙会(Que Phong)、汉布节(Quy Chau)、云庙节(Tuong Duong)……鲁明方先生(鸿田村 - 州田 - 贵州)说道:汉布节的独特之处部分在于粽子的雕刻。木制乐器的声音与锣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只有在山区才能听到的朴素而独特的和谐。在雕刻粽子时,粽子装饰精美,不再像以前那样作为舂米工具而显得粗糙和质朴……

你是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第三课:整夜杵击的声音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