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保护苗文和抛袍节
(宝贤)——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深受现代文化的影响。然而,对于苗族年轻人来说,现代生活似乎尚未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太大影响。苗族文字、抛袍节和传统服饰仍然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和合清村(夏良县-祥阳县)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李巴嘉(1991年出生)接受的教育相对基础。高中毕业后,巴嘉被父母送到荣市(荣县)学习电力。巴嘉的父亲库先生为儿子选择了民用电力专业,因为他认为即使找不到工作,儿子也能回来为家人和村庄服务。在这个距离县城不到20公里的小村庄里,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如今合清村的苗族年轻人辍学率远不如以前。他们也更多地与其他族群接触,外出时,他们的举止和文化水平与泰族、京族等其他族群不相上下。然而,在与其他族群交流时,他们仍然能通过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和人生哲学来辨认对方……
![]() |
| 苗族男孩女孩的抛袍节。 |
李八家高中时就能流利地读写国语,之后便开始跟随父母和村里的长辈学习苗语。作为苗族人,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用拉丁字母记录语言。二十多年前,当他回到位于奇山县芒龙镇南干村建立合清村时,村里几乎保留了他记忆中所有美好的文化特色。如今的年轻一代也非常重视保护社区文化。村里的年轻父母似乎仍然在教孩子说苗语,这与其他一些社区让孩子从出生起就说通用语言的做法截然不同。苗语仍然是年轻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八家说,刚离家求学时,没有手机,他仍然用苗语给父母写信。如今,手机已经普及,村里的年轻人仍然用苗语文字发短信交流。苗文易于传播,因为它使用拉丁字母来书写发音,甚至连声调也用字母来表示。不仅是李八家,我们在奇山县祥阳镇接触到的大多数苗族年轻人都会使用苗文。
对于苗族青年来说,除了写作,抛包节也是他们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抛包节通常一年只举行一次,在农历新年之际。过去,在苗族传统新年尚未被废除的时候,居住在高山村落的男孩女孩会在农历十一月左右组织抛包活动。包子由苗族女孩用彩色布片缝制而成,里面装着稻壳或棉籽。如今,人们用结实美观的网球代替了布袋。苗族男孩女孩排成两排,男孩在一排,女孩在另一排。包子被抛向空中,从女孩手中飞到男孩手中,男孩再将包子抛回。就这样,人们一边抛包一边热烈地交谈。平时,年轻男孩女孩们擦肩而过时会感到害羞。但参加抛包节后,每个人都会变得自信友好。起初,两排扔包子的人群之间只有几臂之遥。随着谈话逐渐深入,男生们主动扔包子,拉近了女生之间的距离。当扔包子的活动即将结束时,人群之间的距离只剩下一臂之遥,许多情侣已经相谈甚欢。告别时,年轻的情侣们或多或少都依依不舍,约好第二天再去参加另一场扔包子活动……
在2014年农历马年新年之际,惠山村(三合祥阳乡)举办的抛袍节上,小女孩武伊迪亚悄悄说道:“多亏了抛袍节,很多人才能结为夫妻。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除了重要的节日,大多数苗族男孩女孩都在田里干活,有的还在外地读书打工,抛袍节就成了他们难得的相识相知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能走到一起!”
Vu Y Dia还表示,如今的苗族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开放”。村里的大部分女孩都上了学。虽然打电话需要去村委会附近,但许多人也都知道手机的存在。抛布节不再是苗族男女相识的唯一途径。年轻人在联系和寻找伴侣方面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忙碌一天后,苗族男孩也从泰国朋友那里“学到”了一点,会去女朋友家以示诚意。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Y Dia说她虽然已经20岁了,但仍然未婚,很多人都想向她求婚。村里很少有苗族女孩这么晚结婚。但对她来说,事业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她仍然很期待抛袍节。这是新年和春天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
在义安省西部许多地区的泰族和克木族社区,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再穿着传统服饰。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服饰的设计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工作生活。然而,在纳恩戈伊(基山)的苗族村庄,年轻女孩们下地干活时仍然会穿着苗族服饰。刘怡美(Lau Y Mi)就是住在卡杜伊村的一位年轻女孩,她日常生活中经常穿着苗族服饰。闲暇时,怡美会刺绣婴儿背带,这样她回到夫家后就可以用这些背带背着孩子,或者送给已婚的亲戚朋友。
我们在芒森镇的一个苗族课堂上遇到了年轻的教师武伊梅(娘家姓芒龙-奇山),她生活方式比较现代,但苗族裙对她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她说,在课堂之外或参加需要活力四射的社交活动时,她仍然会像低地地区的年轻人一样穿着打扮。但回到村子后,她仍然喜欢穿苗族裙……
生活在统一社区中,但文化上仍相对封闭的苗族青年如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特征。对他们而言,保护本土文化认同的问题并不像义安高原其他少数民族青年那样紧迫!
文章及图片:尤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