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光中皇帝在义安地的印记
义安并非西山运动决定性战役的发生地。但西山军队在北伐过程中,都曾在义安驻扎。阮惠光忠选择在芳皇山修建都城,也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高度赞赏。
(宝恒)义安并非西山运动决定性战役的发生地。但西山军队在北伐过程中,都曾在义安驻扎。阮惠光忠选择在芳皇山修建都城,也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高度赞赏。
凤凰城中道遗迹
据一些研究者称,西山三兄弟的祖先最初来自泰老村(今属兴元县兴泰乡)。1655年至1660年间,这个家族原为何氏家族,跟随阮氏大人迁徙至归仁市富里县西山村(今属平定省),开垦新近扩张的土地。在此,何氏家族改姓阮氏家族,数代之后,生下了阮岳、阮惠和阮禄三兄弟。
1771年,阮岳与其兄弟阮惠、阮禄在西山村升起起义旗。不久,西山军便攻占了登仲。此后,阮惠两次北上,先后推翻了郑王和黎王。
1788年,黎昭通率领29万清军入侵北河。阮惠即位,称光中,建立阮西山王朝,随后迅速率军北上击退入侵者。途中,国王在义安停留,招募兵力。
击败清军后,光中王清楚地认识到义安的战略地位和义安人民的心意,于是委派陈秋坦、罗山富子和阮捷负责组织修建皇中城。《黄黎日通志》记载:“光中王认为义安地处天下中心,南北通航,故乡在此,于是征召大量劳工运来木材、石头、砖瓦,修建宫殿和城堡。他筑起一道土墙,并命令士兵挖掘当地的红土建造内墙。他还建造了泰和宫的三层龙塔,以及两条用于朝廷礼仪的走廊。这座城被称为皇中城或中京皇城。”一年多后,即启斗年(1789年11月21日)10月5日,阮惠光中在致罗山富子阮捷的诏书中再次确认在义安建立皇中都,并立都于此:“我现将都城设于义安,靠近你们。从今以后,你们应当前来协助治理国家。”根据现存文献记载,光中王至少两次在皇中都任职。第一次是在1791年5月,他从这里率军进军义安上游地区,越过边境进入老挝,与密谋与黎维治集团勾结、对抗西山王朝的反动势力作战。第二次是在 1792 年 1 月,国王光中从义安上游地区返回途中在此停留。
可惜的是,阮惠光中国王于盐历(1792年)7月29日突然驾崩,未能及时将都城从富春迁至方皇忠都。方皇忠都堪称一座英雄之城,它展现了阮惠光中在统一国家、为越南人民建设和平、繁荣、幸福生活过程中所展现的文化远见。

在光中王庙举行盛大仪式,纪念他的忌日。
Dung Quyet 山上的光中国王庙
从一场农民起义发展成为一场全国性运动,西山运动最辉煌的胜利是推翻了反动封建势力的统治,统一了国家,捍卫了民族独立。
为了响应人民的愿望,并表达对“穿衣英雄”的感激之情,2004年7月23日,义安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海拔97米的榕决山第二峰上,也就是两百多年前光中国王选定的都城所在地,建造光中国王庙。整座寺庙均采用铁木建造,走道、人行道和庙宇庭院营造出一种雄伟、现代而又不失古朴的氛围。寺庙的桁架结构采用锣形框架,并雕刻有阮朝风格的纹饰。屋顶覆盖着鱼尾瓦,由两层组成:一层是席瓦,一层是芦苇瓦。地面铺设着从河西修复的古老钵场瓦。墙壁用钵砖砌成,门窗采用上梃下板条式。寺庙两侧各有两个入口,中间是外门(Nghi mon tu tru),采用两层八檐的建筑风格。外门旁是竖立在主轴线上的四柱屏风,由精雕细琢的石头制成。屏风两侧饰有锦缎印章,中间是一幅卷轴,正中央刻有“Tho De”两个字。屏风上方是一条面向月亮的龙,下方是跪着的双腿,腿下是鱼腹,中间雕刻着一只老虎。两侧各有一尊立狮,象征着守护进出者灵魂的守护神。穿过四柱屏风,可以看到两座平行于主轴线的碑房。碑房两侧分别是左右两翼。穿过这片区域,便是大型的祭祀殿,也称为前殿,用于在正式仪式前进行准备和布置。前殿是寺庙的中心,采用越南民间建筑风格,包括三个房间、两个翼楼和四排立柱。该项目于2008年5月7日落成。
每年,在光中宫都会举行一些重要的节日,例如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是光中国王的忌日;农历正月五日是纪念玉会-栋多胜利的日子;农历十月一日是纪念光中国王下令建造方皇中道的日子。
La Son Phu Tu Nguyen Thiep 墓
阮捷(1723-1804)是罗山县月澳村(今河静省德寿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儒家学者,也是光中王时期一位诚实勤勉的官员。
作为宋正学院院长,阮捷在18世纪末为越南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和教育改革方案。其中,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贯彻了光中皇帝的政策:复兴并推广喃字,使其成为越南的官方文字。在朝廷中,他力主在皇家法令中使用喃字而非汉字。他与宋正学院的同事们辛勤工作,将许多重要的经典著作从汉字翻译成喃字。阮捷也是一位为越南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1789年,在光中王朝于义安举行的第一次香考中,阮捷被任命为首席考官。除了宋正学院之外,阮捷还受光中国王委托执行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义安为西山王朝选择建造新都城的地点。
阮捷罗山富子逝世后,他的族人和后代将他安葬在南丹县南金乡裴峰山。为了弘扬铭记水源的传统,并向年轻一代普及历史文化价值,文化体育旅游部将阮捷罗山富子陵墓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他的陵墓已由国家和他的家人修复,并在裴峰山上建成了一座美丽的陵园,交通便利,方便民众和游客前来焚香缅怀这位才华横溢、品德高尚、思想开明的伟人,他正是越南人民精神的代表。每年节假日、春节以及他的忌日,他的后人和当地民众都会举行庄严肃穆的纪念仪式。
与其它地标一样,罗山富子阮捷墓是省内外游客的精神朝圣地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
大渡塔位于大惠山
1788年末,光中皇帝曾率军翻越大惠山,并在山顶稍作休整,之后北上歼灭29万清军。相传他曾在大渡寺烧香,寺中僧人为他指路,让他走义安境内最快捷的北上路线。
他击败清军后凯旋,将今南丹县南英乡的20亩稻田赐予大慈寺。这片土地由僧尼和当地百姓共同耕种,以帮助寺庙修行。因此,自光中皇帝时期起,大慈寺便与西山王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大渡寺是一座始建于14世纪的古老佛塔,位于义安省南丹县南英乡大渡山上,供奉佛陀。相传此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义安省乃至全国的圣地和精神圣地。寺庙占地约600平方米,海拔450多米,坐落在风景如画、静谧优美的环境中。
历经数百年历史变迁和自然灾害,大慈寺如今已成废墟,祭祀用品散落各处。目前,寺内仅存三尊高2.2米、厚0.5米的砖像,周围环绕着宽约20米、长约30米的石堤。东侧有一座高约1米的石墓,据信是景盛王的陵墓。寺东北方向50米处有一口水井,周围也筑有石堤,用于举行祭祀仪式。十多年前,当地居民自发捐款,在原寺址上修建了一座小房子。第四军区司令部和多家企业出资修建了一条从山脚通往寺址的道路,方便当地居民、佛教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为保护和弘扬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满足当地佛教徒和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一致同意修复大慈寺。2009年10月初,文化体育旅游厅举办了题为“修复大慈寺”的学术研讨会,旨在阐明大慈寺的起源、内容、建筑风格、景观、文化和现状。2010年4月,越南佛教僧伽中央委员会代表呈递了任命释寿乐法师为大慈寺住持的决定,并宣布了省人民委员会关于修复大慈寺的决定。未来对大渡寺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保护和弘扬国家文化遗产,又能满足人民敬佛、行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时还能与大渡山风景区和黄氏鸾陵墓一起,打造另一座美丽的建筑和精神文化作品,服务于国内外游客。
除了方皇忠都、莫拉山富子阮捷、大慈寺之外,义安省还保存着光中皇帝的遗物,其中包括光中皇帝颁布的诏令,诏令涉及以下人士:来自兴原县安长乡安东河村(现荣市滨水坊和中都坊)的两位叔侄——陶彦和陶坎;来自英山县上区(原关朗乡,现祥山乡)的黎国古先生家族;来自琼柳县琼鸿的胡飞子;来自清章县清良的阮士雄;来自都良县柳山的陶廷竹;以及来自琼柳县安和的陈雪。所有这些诏令都保存在各家族的庙宇中。特别是,安东河村的村民们修建了谭托庙,日夜祭拜豆彦和豆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豆彦和豆坎的忌日,村民们都会举行庄严的仪式,缅怀这两位为家乡和国家带来荣耀的叔侄。 |
清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