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在“死亡”之地
一去不复返,跟着归塔团一路走,离开探漂、孟康,我们又回到了孟佩县-丰沙湾镇。阮文斗中校亲自驾车送记者到归塔团的中心……川圹共有8个县,孟佩—丰沙湾是越南志愿军牺牲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发生过极其惨烈的战斗,例如1971年旱季为解放石缸平原而进行的长达6个月的古杰战役。
(Baonghean)-一去不复返,跟着归塔团一路走,离开探漂、孟康,我们又回到了孟佩县-丰沙湾镇。阮文斗中校亲自驾车送记者到归塔团的中心……川圹共有8个县,孟佩—丰沙湾是越南志愿军牺牲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发生过极其惨烈的战斗,例如1971年旱季为解放石缸平原而进行的长达6个月的古杰战役。
早上九点刚过,我们到达了归塔兵团的中心。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请求团长允许我们参观川圹省三个石缸平原之一。高级中尉阮文宣受命带我们去那里……安村的石缸平原位于一座树木稀疏的山上,距离丰沙湾约10公里。这片平原目前有650多个巨型石缸,高1-3.5米,直径超过1米,有的重达14吨以上,散落在各处,有的直立,有的倾斜,有的半沉。这些石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500到3000年前,关于它们的起源和功能有很多种假设,但最可信的一种是:这些石缸是当时统治阶级的陪葬品。
宣先生认为,石缸平原的历史充满神秘,但要成为传奇,就必须与巴特寮军队和越南志愿军抗美战争联系起来。石缸平原高原地势较为平坦,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超过1500米。由于地形复杂,战争期间,石缸平原被视为战略要地,被比喻为“象头”,谁骑在象头上,谁就是老挝的主人,在这片高原上部署强大的火力,谁就能控制整个印度支那。因此,石缸平原成为战火纷飞、战况异常激烈的战场,我军解放后,敌军频频出兵,欲将其夺回。美国视石缸平原为“老挝的钥匙”。1964年至1973年,美军在此投下的炸弹数量足以让每人遭受350吨炸弹的重创。这里发生过的最长时间的战争是1971年旱季持续了6个月的古杰战役。奇怪的是,连丘陵和山脉都被炸弹和枪弹夷为平地,但石缸却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坏。
在孟佩寻找烈士遗骸
如今,石缸平原已被老挝人民政府建成旅游区。宣先生领着我们参观了这片古战场。山坡上,草木葱茏,望向丰沙湾,房屋鳞次栉比。但这里的弹坑和战壕依然保存完好,一些警示炸弹和地雷的标志牌还在。宣先生参观了一个通天洞的山洞,说这里曾经是巴特寮战士和越南志愿军的避难所,现在这个山洞被认为是连接生者和死者的桥梁。就在山洞旁边,桂塔小组曾发现10名越南烈士,而在石缸平原,小组又发现了1000多名烈士(在老挝阵亡的越南志愿军总数约为1.2万人)。
我们回到丰沙湾镇时已过中午。搜救队副队长黄玉兰中校宣布:“我们刚刚接到群众关于烈士墓地的信息。经初步勘察,这里是我们战士的墓地。现在就邀请大家前往。” 此次搜救地点位于丰沙湾西南约20公里的伦村。三名战士、队长和记者,各自扛着锄头、铁锹和各种机械,骑上三辆摩托车,兴奋地驶向他们的临时安息之地。一路上,泥泞不堪,我们彼此失去了踪迹。黄玉兰中校说:“我们在石缸平原地区的烈士基本上都已经聚集起来了,特别是在富庆和机场两处大型陵园。目前,根据316师移交的墓地地图,这里还有一个集体坟墓,埋葬着16位烈士,但遗憾的是,这个坟墓被埋在一条小溪附近,现在溪水改道了……目前,还长眠在孟佩县土地上的烈士,基本都在深山老林里。”
下午1点多到达伦村,再往前走2公里就是墓地了。纳村二队的9名战士增援到这里,已经挖土搜寻了很久。桂塔团二队的阮明利少校轻轻地把土挖开,笑着说:“听说团长来支援寻找叔叔们,兄弟俩都很激动。确认这里有坟,兄弟俩早早吃了午饭,就赶过来了。”……墓地范围已经确定,除了一些高高的土堆外,可疑的地方也都找到了,并做了标记,两人一组,一个挖,一个铲,很有节奏。这片丘陵地带的土很松软,但锄头不敢挖得太深……“找到叔叔了”! ——欢呼声仿佛同时从墓地第一排三座约1米深的坟墓中传来。当时是下午3点;“然后第二排的战士们又发现了3名烈士。当时是下午4点……”!黄玉兰中校仿佛有所怀疑,吩咐战士们小心地把尸体收拾好,先不要举行招魂仪式,今晚战士们将在这里扎营休息。回去的路上,兰先生陷入了沉思……!
经过一夜的休整,早上6点,我们跟随兰中校来到了伦村。7点钟,兰中校拿着墓碑图(兰中校研究了整整一夜),带领战士们按照他指的方向挖掘。8点,第一个阵地的战士报告说挖到了原土层,却什么也没有!第二个阵地,还是没有!8点30分,另外4个阵地的8名战士都找到了烈士。10点,前4名战士找不到,这时在另外2个阵地挖掘,找到了烈士。在大家欢声笑语中,黄玉兰中校悄悄点燃了一大炷香,哽咽着说:“我们都知道名字,兄弟们!”——这是之前交给我们316师的墓地,但由于地形变化,我们一直没能找到。他们都在1970年2月牺牲了……当天下午6点,20位烈士的遗体全部被找到。“景叔叔、方叔叔、清叔叔、梁叔叔、谭叔叔……哦——你们的灵魂在这里!我们想带你们回家……!”风和日丽的夕阳中,坟墓旁的泥土滚动着,落到地上。代表团把来自伦村的叔叔们带到代表团中央,带着真诚和庄严,不知为何,每个人的嘴角都露出了笑容。从这里出发,祖国就在不远处……!
清晨,二队副队长、拉克伊队队长阮伯阳中校来到队伍中央。他正从队伍里运送蔬菜、豆类和鱼类,为在拉山村和拉布村搜寻的两个小组提供物资。听说乂安报社的记者要来,他邀请我去探望士兵们。阮伯阳先生开着我的摩托车摇摇晃晃,轮圈变形,减震器失效,发动机声音也不清脆,只有嘎嘎作响的轰鸣声。阮伯阳先生解释说:“摩托车在山林里跑,很快就坏了。这辆KOLAO已经修了几十次了。队伍里有9辆摩托车,每辆都这样。”……我们首先去的地方是芒佩县拉山村的墓地,位于丰沙湾镇以南约25公里处。从柏油路往北拐大约1公里,车子刚好经过一个军事管制门,每个过往人员都必须持有通行证,并在门上清晰地登记姓名。拐进林道后,杨先生说:“他们经过的地区是老挝国防部的战略弹药储备区,那里没有人居住。”
2009年,杨先生发现了这片墓地。拉山村村长告诉他,在这一带看到了越南士兵的坟墓。杨先生上前询问,村长说有5座坟墓。杨先生赶紧向上级汇报,请求弹药库负责人批准勘察。他看到21座坟墓排列成一线,有排水沟,墓头朝东,正是越南志愿军士兵墓地的特征。得到批准后,2010年,第二队的战士们来到这里寻找并打捞遗骸,将21名烈士接回国……在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后,我们得知:这里是恒探余墓地,我军士兵在这里设立了医院。平时,在农佩克战役中受伤的士兵都会被送往这里接受治疗。这里曾遭到轰炸,整个地区都空无一人。今年搜寻范围扩大了……到达旧墓地时正值11点,战士们正准备午休。黎文焕中尉报告说:“今天早上,我们在弹坑附近又发现了两名烈士,这样过去5天里,这里找到的烈士总数就达到了18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正值番石榴、野柿子和结果季节的麻樟树,黎文焕中尉正在午休,他说:“那里没有人居住,森林生长迅速,枝繁叶茂。我们搜遍了整个区域,发现了许多疑似烈士墓的地方,兄弟。我们一定会找到你们所有人的。你很神圣,2010年3月8日,我们又找到了一个!”
从拉山村出发,再走12公里就到了拉布村。公路蜿蜒穿过群山丘陵,3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枪林弹雨中寸草不生,而现在,树木葱茏,绿树成荫。我看到一排排笔直的桉树林,昔日的死寂之地正在逐渐复苏。我们的车子刚刚经过通往宝岩隆盆地机场的道路,这里堪比老挝的奠边府。宝岩隆与普古、孟康、孟佩三个县接壤,东北部与华丰省接壤,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宝岩隆。进攻这里时,我军战士牺牲了不少。许多战士被敌人埋在深深的沟壑和封闭的地道里,归塔部队尽管费尽心思,也没能找到他们。如今,在波安隆寻找烈士的困难在于美国和泰国埋设的大量地雷。这是一种Zip地雷,重5公斤,外壳为塑料,非常薄。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壳会收缩,在受到镐或铲等强力撞击时就会爆炸。如今,每年仍有数十名老挝人死于此类炸弹。
抵达拉布克后,四名士兵集合,准备继续执行任务。他们已经在村子里待了六天,一直待在村子里,根据村民提供的信息寻找烈士。傍晚时分,大家都想去搜寻挖掘,但锄头早已筋疲力尽。在开满明黄色野向日葵和蜡菊的山坡上,聚集在二队的士兵们发出的祈祷声如同悲痛的呐喊:“兄弟们!祖国的枪声已经平息,异乡的寒意袭来,你们在哪里?请告诉我们,好让我们送你们回家……”
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