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帖子:需要特别注意

May 29, 2013 09:38

义安民歌在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职能部门在保护和弘扬义安民歌价值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义安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文化体育旅游部副部长范进勇先生。

>第二课:脆弱的故乡民歌

PV:您能否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建立档案并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提议将乂安省的 Vi 族和 Dam 族民歌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

范进勇先生:自古以来,魏族和傣族民歌一直是义安省和河静省人民生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丰富而持久的生命力。鉴于乂族民歌在人民生活中蕴含的众多文化和精神价值,越南自2010年起计划对乂族魏族和傣族民歌进行调查研究,并建立档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越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已与文化体育旅游部遗产管理局协调,发布正式文件,指导建立和提交档案的工作。义安省和河静省文化体育旅游厅邀请文化研究专家,特别是义安民歌研究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科学清查,收集绘画、照片和剪报,并建立档案,提交文化体育旅游部,用于建立义安民歌遗产档案。此外,还多次举办关于义静维族和延安民歌保护与发展的研讨会。

2013年3月29日,政府总理责成文化体育旅游部配合越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委员会完成必要程序,于2013年4月2日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乂静尾和延安民歌档案。在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过程中,也获得许多新发现,为提升乂静尾和延安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文化精神价值做出贡献。

记者:据悉,近年来,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为传承和发展义静渭族民歌和傣族民歌的价值做出了巨大努力。将渭族民歌和傣族民歌搬上舞台,是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好方法吗?

范进勇先生:维族民歌和傣族民歌的表演场地是我们保护义静省维族民歌和傣族民歌固有价值的关注点。但我们必须承认,经历了诸多历史变迁,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的义静省民歌表演场地——榕树、集体农家院子——以及人们的手工劳动生活——如今已今非昔比,因此,保护​​义静省原有的维族民歌和傣族民歌表演场地极其困难。

然而,我们并非因此而认为,将维族和达姆民歌搬上舞台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其固有的价值。相反,每次将维族和达姆民歌搬上舞台,首先要考虑的是声光、服装和舞台布景的恰当性,从而以最真实的方式重现古人劳动场景和文化活动。这也有助于为当代年轻一代创造良好的效果,让他们见证并重新想象祖先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生活空间。

PV:先生,您也关心民歌手的优惠政策吗?

范进勇先生:未来我们将更加关注这个问题,并将为那些为保护和传承义静渭族民歌和庵族民歌做出贡献的民间艺人出台优惠政策。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出台关于民间艺人表彰的条例、针对民间艺人和活跃民歌俱乐部的优惠政策。民间艺人和俱乐部是渭族民歌和庵族民歌在人们生活中鲜活存在的证明,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PV:如果《Vi》和《Giam》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在获得认可之后,我们需要采取哪些解决方案来保护这种艺术形式?

范进勇先生:如果乂静省的维族民歌和军歌在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乂安省和河静省来说将是值得骄傲和欣慰的消息。然而,鉴于维族民歌和军歌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无论是否获得认可,仍需制定保护方向。

具体而言,要保存维族、延族民歌的文献资料,防止其消亡,不断发掘和补充宝贵文献,丰富义安省的民歌宝库。其次,要注重开展演出活动,使维族、延族民歌一如既往地保留其独特价值。维族、延族民歌发展的投资问题也值得关注,例如艺人的待遇制度、各级对民歌社活动的支持等。只有保护好维族、延族民歌的固有文化价值,才能投资发展维族、延族民歌的其他相关领域,例如文化旅游,将义安人民的形象推向其他省市乃至全世界。

PV:谢谢!


泰安(表演)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最后的帖子:需要特别注意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