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帖子:在湄公河沿岸分享爱与尊重……

December 7, 2012 19:10

此次访问占城期间,我们走访了胡伯伯为寻找救国之路、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而停留的两个地方:一个位于泰国甘蒙省农博县香芒乡香旺村,另一个位于泰国那空拍侬府芒县农吉安乡那珠村梅村。这两个地方原属于老挝澜沧国,相距约3公里,分别位于湄公河的此岸和彼岸。目前,这两个地方正在修建两处胡伯伯遗迹。

(Baonghean)-此次访问占城期间,我们走访了胡伯伯为寻找救国之路、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而停留的两个地方:一个位于泰国甘蒙省农博县香芒乡香旺村,另一个位于泰国那空拍侬府芒县农吉安乡那珠村梅村。这两个地方原属于老挝澜沧国,相距约3公里,分别位于湄公河的此岸和彼岸。目前,这两个地方正在修建两处胡伯伯遗迹。

>>第二部分:万象-新节奏

胡伯伯,别名商人“陶进”和僧人“行达”,曾两次前往泰国组织越南侨胞救国(第一次是1928年7月至1929年11月,第二次是1930年4月至5月)。胡伯伯走访了泰国9个府,包括:曼谷府、皮集府、乌隆府、沙功那空府、廊开府、乌汶府、慕达汉府、安纳恰隆府、那空帕侬府……我们从甘蒙府的塔克府出发,穿过湄公河上的3号友谊桥,到达那空帕侬府。从边境口岸往东走19公里,就是芒县农吉乡那珠村梅村。80多年前,胡伯伯曾在这里与越南侨胞一起生活,共同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从那空帕侬镇的主干道拐进一条平坦的小柏油路,不远处,就能看到熟悉的梅村寨门,红瓦屋顶,龙凤呈祥。这里的景色和胡伯伯的家乡森村并无二致,让人感觉这里依然保留着他的温暖。梅村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河静省和广平省迁徙到这里的越南人建立的。全村现有128户人家,500余人,从事水稻种植、园艺、蔬菜种植、槟榔种植、果树种植以及东北地区贸易等多种职业,为人们谋生。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是越南语和泰语……

汽车停在越泰友谊村博物馆前。听到下车人们用越南语说话,越南侨胞们赶紧出来迎接,像久别重逢的兄弟一样握手问好。博物馆负责人高文先生告诉大家:胡伯伯从1928年7月到1929年11月来过这里,并在那里居住。他回来的那天,胡伯伯和村民们建造了一座名为“合作社”的房子,作为集体活动的场所。房子就建在武重台先生的花园里,是一栋底层木墙房屋;合作社大约50平方米宽,通常有5到7名成员住在那里。房子设计成两个相对私密的房间,中间有一条小路通往后花园。胡伯伯从来不在这两个房间里睡觉。晚上,胡伯伯经常在房子中间放一张木床。胡伯伯在院子前亲手栽种了一棵杨桃树和两棵椰子树。在泰国期间,他鼓励民众向当地政府申请开办学校,为子女教授国语,并鼓励成年人学习泰语和越南语,不仅学习当前生活所需的知识,还为长期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具备自我分析、自我综合的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商业。
他以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用朴实的故事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向人们传播了如何把混合花园改造成果园、如何寻找洼地挖池塘养鱼等实用知识。闲暇时,胡伯伯经常下田帮助人们种水稻、种菜、捕鱼改善生活,组织体育运动,和会员们打排球。他还借此机会学习泰语,仅4个月后,他就能流利地说泰语了……高文先生说:胡伯伯是越南和世界的伟人,但他很朴实。虽然胡伯伯早已离开这里很久了,但梅村的人们仍然在这里看到他的身影。海外越南人遵循胡伯伯的救亡教诲。在国家进行抗日救国战争时期,海外越南人的生活极其艰苦,但家家户户都制作胡伯伯的米罐。每天煮饭前,我都会抓一把米,放在罐子里,月底把米捡起来卖掉,换钱寄回家,为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斗争贡献力量。



义安报记者采访陈氏淑女士

在友谊村博物馆和胡伯伯纪念区向大家介绍胡伯伯在那空拍侬进行革命活动时使用过的草席、雨衣、茶具、烟斗、盛饭盘等生活用品时,范先生说:五月村胡伯伯的遗物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2004年1月,在泰国副总理差瓦立永猜裕将军的倡议下,越泰两国政府举行越泰政府间会议,决定在五月村建立泰越友谊村。2004年2月22日,总理潘文凯和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特拉共同为友谊村揭幕……总理潘文凯、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特拉和差瓦立·永猜裕将军的亲笔签名庄严地安放在博物馆内。差瓦立·永猜裕将军写道:“胡志明主席不仅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深受越南人民的敬重,也是举世闻名的杰出人物。这位与泰国有着悠久密切关系的邻国越南领导人获得尊敬,将成为两国友谊日益牢固深厚的里程碑,同时也体现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良好关系。”

从此,占地4公顷的友谊村-纪念区成为那空拍侬府乃至整个泰国东北部越南侨胞的聚集地。每逢节假日,旅居越南侨胞都会聚集在这里,增进团结、友爱互助,传承越南文化,成为越南人和泰国人相互交流的特别场所……近日,那空拍侬府和旅居越南侨胞出资70万泰铢(超过4.5亿越南盾),在距离胡伯伯故居约500米、距离博物馆约300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与胡伯伯故居一模一样的新木屋,作为胡伯伯的祠堂。

距梅村不远,约3公里,湄公河对岸是老挝甘蒙省农博县香芒乡香旺村。在泰国活动期间,胡伯伯多次把在万象的老挝同志召集到泰国农开,听取老挝局势汇报。他实地考察了老挝人民和海外越南人的生活状况,了解了法国殖民主义枷锁下的残酷现实,了解了人民虽然不满但还没有找到解放民族的出路……从这些现实情况出发,他帮助老挝同志加强宣传,启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立根据地。在那空拍侬府,胡伯伯乘船渡过湄公河来到香旺村,与在那里生活的老挝和越南人民见面。他向老挝人民发表讲话,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痛恨殖民统治,建议老挝人民和越南人民团结互助,携手将法国殖民者赶出老挝和越南,将这两个国家从奴役中解放出来。他还向老挝人民介绍了自己在老挝组织爱国革命组织的经验。

甘蒙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布达表示:“香旺村是越老两国领导人为纪念胡志明主席而修建的。胡志明主席纪念地是根据老挝各族干部群众的愿望而建立的,旨在表达对胡志明主席在开辟和培育特殊、忠诚、纯洁的越老友谊中所作贡献的感谢和崇高敬意。老挝文化部部长和农博县主席被派去指导、视察和督促项目建设……”香旺村位于塔克镇以南约15公里处。这是老挝境内一个纯越南人的村庄,紧邻湄公河。香旺村——老挝语,是湄公河三角洲的一个村庄。香旺村共有68户人家,300多人,最初来自越南广平、广治、河静和义安等省的居民来此建立村庄。1940年至1945年期间,这里人口稠密,有时多达500户人家,人口超过5000人。香旺村以老挝和越南共产党的根据地而闻名,他们顽强不屈,反抗封建殖民主义的压迫。

香旺村的村民至今仍保留着越南村落的风貌。据了解,老挝党和政府为村民在老挝土地上建立村庄、保留越南风俗习惯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并视此为越老友谊的象征。如今,村民虽然拥有老挝国籍,但一切活动仍是纯越南式的,从饮食到交流,无一不是越南特色。在越南的重大节日期间,村民们都会组织许多精彩的活动。尤其在香旺村,许多家庭和个人都获得了越南和老挝政府颁发的抗法抗美抗战纪念章。我们到达时,胡志明主席遗迹区正处于最后的竣工阶段,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移交;越南工人(施工单位)认真地书写每一行字、摆正相框、粉刷最后的装饰图案……纪念区总投资约360亿越南盾,总面积3公顷;目前,纪念区仅建成一半,外围将种植树木并建造后院。纪念区融合了老越两国的建筑风格,包括三栋建筑:教堂、文物展示屋和招待所。招待所和教堂已经竣工;展示胡伯伯在老挝的活动、生平事迹以及越老两国人民团结的文物、图像和文献的招待所正在竣工。纪念区内有一个花园,种植了从越南运来的观赏植物,点缀着一些典型的老挝树种。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已投入使用的胡伯伯鱼塘。老挝朋友和海外越南人组织了一场游行,将河内胡伯伯鱼塘里的鱼送到这里……

为了修建纪念地,除了两国政府的资助外,这里的越南侨胞和老挝人民自愿捐献了全部3公顷的土地。我们遇到了现居塔克镇的82岁的陈氏淑女士(原籍乂安省清章县清水乡),她来到香旺为胡伯伯和他的父母上香。淑女士的家人是捐献土地的13个家庭之一。淑女士说:胡伯伯去香旺时,她还没有出生,只听父母讲述胡伯伯经常来家里住的故事。她的哥哥陈金强先生跟随胡伯伯参加革命活动,回到越南参加夺取政权和建设国家的工作。苏女士讲述了胡伯伯无偿捐地的故事,说道:“胡伯伯一生淳朴高尚,热爱祖国和人民,身上保留着伟人的精神和品质,大智慧、大勇气。这里的人们都尊敬、爱戴胡伯伯,希望他能留在身边,让他心地光明,心灵纯洁,向他学习。”

在洒满老挝旱季金色阳光的纪念地庭院里,布达先生动情地说:“从胡伯伯传下来的红色种子中,老挝干部们受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迪,并领导老挝革命运动走向胜利。多亏了胡伯伯,老挝人民才拥有今天的独立、自由与和平。”胡志明主席纪念地是老越两国年轻一代的红色演讲台,是胡志明主席和凯山·丰威汉主席辛勤培育的越老两国特殊而忠诚的团结的象征。


清忠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最后一篇帖子:在湄公河沿岸分享爱与尊重……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