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
实施简化行政程序30号项目后,已审查了全省国家管理的1,384项行政程序。其中,450项程序保持不变,934项程序建议简化。2012年,共颁布25项新程序,58项程序得到修改和补充,15项程序被废除或取消。然而,内务部行政改革局局长武廷云表示,行政程序改革不仅是审查减少或修改程序规定,更重要的是公开、透明以及在实践中有效执行这些程序。武廷云局长还表示,公开和透明行政程序是国家行政系统各级部门的责任。做好这项工作将有助于加强行政纪律和秩序,逐步满足人民和企业的期望,改善营商环境,支持该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此外,在三级政府部门公开透明地发布规章制度和行政程序,也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骚扰,方便组织和个人获取、学习和遵守法规,保障合法权益,并加强人民对公共机构的监督。这也意味着在行政程序执行过程中,增强民众与各级政府系统之间的互动。(截至目前,已在办理点公开了约1247项行政程序;其中,1197项行政程序在“一站式”办理,180项行政程序在“一站式”联动办理)。
该省行政总监阮志岩表示:目前,国家机关的行政程序大多已公开,但难点在于执行环节。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改变全社会乃至每个人的认识,特别是直接负责行政程序相关工作的公务员队伍。因此,要实现透明,首先要提高公务员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责任感,并加强领导的监督作用。事实上,透明度不足是“万恶之源”,许多违规行为源于官员执行不力、不公平不公正。但也存在许多官员不理解、不掌握政策,或者对新政策一无所知,因此没有向民众解释清楚的情况。
荣市义富乡第18村党支部书记陈克顺先生根据22年来在省人民委员会接待群众、解决信访举报方面的经验说:“透明度是打击腐败的特效药。透明度越高、民主性越高、公开性越强,就越能凝聚人民的共识。”
在当前政府机关和群众团体监督力度依然薄弱的情况下,必须发挥人民力量的作用,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民主精神。“当前,群众明显感受到腐败的现实,但敢于发声的却很少。要想让群众敢于发声,国家和社会就必须承担起‘让群众知晓’的责任。”
“在所有问题上,清晰、透明、公开的政策将有助于消除负面情绪。特别是关系到公众利益的敏感领域,例如机制、政策、投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预算采购、动员民众捐款、土地管理和使用、公共资产、官员接待和任命……必须公开,以便民众知晓、理解、制约、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职务骚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南门坊退休官员阮春红先生表示。许多地方的经验也表明,当政府透明度不高时,信访和投诉就会很多;当政府问责不明确时,民众的声音就更有价值。
省委常委、检查委员会主席武越清同志强调:“要把国家规章制度的透明度作为行政改革的突破口。因为透明度越高,消极性和骚扰就越少。透明度和公开性的主要条件之一是监督。任何公共机关的活动都必须接受监督。因此,要创造民主环境,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和信息权。此外,要坚决消除不必要的程序,加强官员和公务员履行公务时的纪律、秩序和责任,严厉处理骚扰行为……
要逐步建设现代化政府,首先,行政机构必须顺畅、有效、高效地运转,为人民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工作,满足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透明度等重要内容。在我们(PV)看来,衡量透明度的最佳方案莫过于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因为满意度与信任息息相关,也与建设廉洁政府和民主、公正、文明社会的动力息息相关!
庆利-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