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永葆尊师重教的传统
(Baonghean.vn)“要想过桥,先架桥;要想子孙有文化,先爱师。”“尊师重教”的传统,已成为越南人民世世代代的优良文化品质。
尊师重教的传统自古有之。封建时代,父母送孩子上学前,总会备上一盘供品祭祖,祈求孩子学业有成。之后,家家户户还要举行“小礼”,以“诚”字向老师献礼。为了表达对“尊师重教”的敬意,许多家庭还会送孩子到老师那里学习生活。古时,学生对老师不仅谦逊有加,而且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出门要脱帽行礼、握手问安;老师年老体弱时,同学们还要准备棺材……如今,尊师重教的传统已不再局限于礼仪,而是源于一代又一代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阮廷农副教授,荣市大学物理系原主任,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人才”事业——从教56年,入党48年。他曾荣获省、部、市和中央政府颁发的无数奖状、奖章和纪念章,而他最珍视的回报或许是学生们对他的喜爱和尊重。每年越南教师节,无论是新生还是他们的后代,无论居住在祖国的远近,他们都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如今,这座坐落在归野山脚下小村庄深处的房屋里,既安静又热闹。那里的老师,这里的学生,同龄的朋友们再次相聚,回忆起他们的学生时代,以及他们那些“三年级”时期调皮捣蛋、惹恼老师的时光。
在他至今仍保存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几代人对他的深情厚谊、真挚敬意和敬仰之情。荣市大学前校长、副教授阮廷焕博士曾感叹:“提到诺安老师,就等于提到他毕生致力于学生,对事业充满热情。他是一位贡献良多的科学家,但他非常亲切,总是向社区普及科学知识。他拥有一个模范家庭,他本人就是一个光辉的榜样。待人真诚坦率,乐于助人,也是他人格魅力的显著体现。”
我省目前有118名教师荣获人民教师、优秀教师称号,多名教师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陈文娥老师——潘佩珠高级中学教师,35岁,从教10年,但在他的培养下,潘佩珠学校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国内外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他班上的大多数学生都考入了国内知名大学,许多学生入选河内理工大学优秀班,并获得奖学金前往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知名学校学习……
阮先生培养过的学生中有:武黄边——参加过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阮达义——获得过两枚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HCV)和一枚亚洲物理奥林匹克金牌;阮忠兴——获得过亚洲物理奥林匹克铜牌。最近,阮辉黄获得了一枚金牌(阮辉黄还获得了2011年亚洲物理奥林匹克越南代表团两枚铜牌中的一枚),阮廷会获得了第42届在泰国举行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阮先生培养的学生大多是勤奋的贫困学生。他知道这些学生有困难,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辅导。临近大考,师生们从今晚7点熬夜到第二天凌晨1、2点,师生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阿老师说:“我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但我们经常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交流或互访。学生们的成功对我来说永远是最有意义的礼物。”
范如强副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较低,但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最富有的:拥有丰富的情感,充满爱,深受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每逢春节假期,也就是11月20日越南教师节,无论是老生常谈,还是小学生,见到教过他们的人,都会礼貌地称呼他们为‘老师’……这是真挚的情感,是物质无法换来的。”
阮裴沃老师在诗集《教师与学校》的引言中写道:“道德与情,看似枯燥的几个字,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如同纯金般守护着尊严、生活、民族道德。没有道德,没有情,无论生活在何种物质文明中,人都只是富有的动物。许多老师已归于尘土,有的退休了,有的依然站在讲台上……却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中。”
陶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