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耳炎的好药

November 29, 2014 15:36

根据中医理论,中耳炎的病因是风热和热毒。以下是针对每种病症的一些治疗方法。

中耳炎是中耳的部分或完全感染,表现为中耳持续分泌炎性液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急性乳突炎,非常危险。根据中医理论,中耳炎的病因是风热和热毒。以下是针对每种类型的一些治疗方法。

急性型:因风热热毒侵犯肝胆所致。患者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耳鸣耳痛、耳漏黄稠带血、舌苔黄腻、脉沉数。治疗:祛风清热,疏散肝胆湿热。可选用以下方药:

方一:柴胡清参汤加味: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牛蒡子各12克;薄荷6克,金银花20克。若出血或流脓,加熟地16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黄檗(黄檗树的炭皮)

方二:龙胆大参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木通、生地黄、决明子、泽泻各12克,栀子8克,当归8克,甘草4克。若发热高热,脓稠带血,面红舌红,可加金银花16克,连翘12克。

若便秘,加大黄6克。若发热不重,耳痛剧烈,脓液稀少,去生地,加薏苡仁16克,香附6克,石膏6克,白术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型:若疼痛久不退热,则为肾火虚证;若疼痛久不退热,并伴有纳呆、消瘦、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则为脾虚湿热证。治疗上分为以下3种类型:

肝经湿热证:患者症状为耳痛,脓液粘稠,恶臭,量多。治疗:清肝利湿。用龙胆达坎汤(同上)。

肾虚上火:患者症状:耳漏频出,脓液稀薄,耳鸣耳聋,头晕少眠,腰膝酸痛,脉细数。治疗:滋阴清热,补肾通窍。可选用以下方剂之一:

方一:三宝黄汤:生地12克,山药16克,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知母、黄柏各8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或研末入丸,每日18克,分3次服用。

党参

第二课:大阴补肾丸:黄柏12克,知母12克,熟地16克,龟板16克。煎饮,每日1剂;或入丸,每日16克,分3次服,长期服用。

脾虚:常见于儿童慢性中耳炎。症状:耳漏经久,面色萎黄,纳差,消化不良,便溏,倦怠乏力,脉沉细。治疗:健脾化湿。可选用以下方剂:

方一:清热化痰汤加减:黄连、白茯苓、白芍、茯苓、茯苓各8克,泽泻12克,山药12克,船藻4克。煎服,每日1剂。

第二课:加味参白术散:党参12克,白术8克,茯苓8克,甘草4克,山药16克,海豆16克,黄连8克,薏仁12克,砂仁8克,莲子12克,黄柏8克,陈皮8克,桔梗8克。共研末,每日20克,分3次服用。

第三课: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2g,黄芪12g,柴胡12g,升麻8g,白术12g,白芷8g,甘草4g,陈皮6g,黄柏8g,黄连8g,茯苓12g。共研末,每日20g,分3次服用。

据传统医学从业者 Nguyen Minh 介绍 - 健康与生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治疗中耳炎的好药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