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Baonghean)-目前,在古仙河码头,有几十户漂流户,有的在这边,有的在对岸。他们的生活面临诸多困难,没有户口,没有房子,没有电,没有水,也没有土地可以安营扎寨。
距荣市仅百余米路程的“古仙河”流经荣市的“古南”、洪山和永新三个坊,如今这里栖息着许多漂泊的生命。他们是从清化到广平等地许多农村地区被视为非法移民的居民,漂泊到“古仙河”的码头谋生。
在一艘仅3平方米左右的旧水泥船上,来自广平省的吴氏红女士(64岁)吐露心声:“我们全家三代7口人(祖父母、儿媳、孙辈,简称PV)就住在这艘小船上。这里没电没水,最糟的是下雨天和水灾天,全家人就被困在这艘破旧的船上……”。当被问及户口簿和个人证件时,红女士说:“不仅是我家,这里几十户人家都没有户口,更别说土地了……”
位于 Cua Tien 河码头的渔村一角。
距离洪女士家的船几步之遥,有一间用几片棕榈叶和一些破旧的包装物搭建的棚屋,面积只有约 2 平方米,就在清化省阮进丹先生(77 岁)和阮氏兰女士的河岸上。丹先生正在准备午饭,声音哽咽:“我家以前住在上春-清化,但是那里家庭条件艰苦,入不敷出,所以我们从1976年、1977年就把两个孩子接过来住。小时候身体好,靠打鱼、做搬运工赚钱养家,后来日子越来越难过。现在家里有了两个孙子,爷爷奶奶就把那条旧船给了儿子儿媳俩住,爷爷奶奶就暂时搭起这个窝棚住,每天出去捡废铁卖,每天能挣几千块钱。天气好的时候还好,但是一到风雨交加的季节就很难了,河水涨得很高,到处都是漏水,根本进不去。”
吴氏红女士和她的孙子们在一艘旧船上。
据统计,在穿过永新、南门、洪山3坊的门前江码头沿线,目前居住着20多户渔民,100多人。由于非法居住,这里的渔民都没有户口,没有房子,没有水电,也没有土地可以安家。门前江码头渔民最值钱的就是河岸边摇摇欲坠的旧锅碗瓢盆或破烂的临时工棚。在这些旧锅碗瓢盆上或每个临时工棚里,生活和工作着5到7个人,他们的职业是捕捞虾鱼,现在虾鱼资源枯竭了,他们就以捡破烂或做其他工作为生。
在与渔村村民阮文素(永市)永新坊人民委员会主席见面时,阮文素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表示:“根据资料显示,居住在永新坊古仙河的渔民家庭约有11户,约25人,其余家庭则属于其他坊。永新坊所有家庭都没有户口,主要来自广平省和其他省份。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因为当地经济也很有限,目前没有政策支持他们脱贫致富。”
据悉,六年前(2007年),荣市当局曾列出仙门河码头的渔民名单,准备办理移交手续。然而,这些渔民在领取援助金并被遣送回乡后不到一个月,又回到仙门河码头继续居住。仙门河码头渔民的非法居住问题,一直是荣市当局行政管理和维护社会治安的难题。
文章和照片:Nguyen Hai (Nghia Binh, Tan 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