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坛——民族文化特色

April 21, 2008 17:02

自古以来,越南人除了有宗教信仰外,还有祖先崇拜的信仰——这不是宗教,而是子孙对已故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尊敬和感恩。

越南人相信,死亡只是肉体的消散,灵魂永存,终将回归家庭。死亡不过是回归祖父母和祖先的仪式。逝者的灵魂始终栖息于祭坛之上,陪伴子孙后代,陪伴他们日常劳作,并在必要时给予他们帮助(保佑)。越南人也相信:“今生如来世”——生者所需,死者亦然。正因如此,设立祭坛祭拜祖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越南传统房屋通常有三到五个房间,其中中屋被认为是最庄严的地方,是房屋的中心。祭祀、接待客人、日常活动等重要事务都在这里进行。中屋通常有一扇大门,打开大门,可以看到天地的运行,阴阳的和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祭坛是子孙后代对祖先表达敬意的地方,因此祭坛通常设在房屋的中央,房主不得将床位摆放在祭坛对面。

根据房屋的大小和每个屋主的生活水平,佛龛的大小和形式都有所差异。

在家具简陋的贫困家庭中,祭坛有时只是在中房两根内柱之间放置一块竹板,里面放一个小香炉。在“普通”或更高地位的家庭中,祭坛的建造会更加得体。有些房主甚至会利用柜顶作为祭坛,或在墙上搭建一个架子。无论祭坛如何设计,重要的是它必须始终处于庄严的位置,高度适宜,以便人们在祭拜时能够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敬仰。

神台上可能有神龛、宝座或牌位,雕刻精美,彩绘精美。牌位前有一张很高的香案。香案中央放着一个香炉,祭祀时用来盛香。香炉要小心保管,不得移动。香炉后有一张小桌,桌上有三个带盖的平台,盖上有把手。祭祀时,这三个平台用来盛三小杯酒。平台每天都盖着以防灰尘,只有在节假日、月圆和新月的日子才会打开。香炉两侧各有两盏灯(两盏油灯)或两支蜡烛(现在城市里人们点两盏电灯)。香炉两侧除了两盏灯外,有时还会摆放两只鹤。两盏灯的外侧,靠近香案两端的地方,分别放着两个用来盛香的香筒。


除了上述祭祀用品外,在忌日和春节期间,祭坛上还会摆放一个或一对花瓶,用于盛放鲜花。祭坛前缘悬挂着一块高高的横匾,上面写着大汉字,许多家庭用“侬”字(通常是三四个汉字)作为横匾。柱子两侧或房屋墙壁两侧,都悬挂着一些对联,例如:

“祖德千秋”。

“仁孝万代,光耀万世”

或者:

“祝福给你的家庭带来财富和繁荣。”

“繁荣昌盛,子孙兴盛”

匾额、对联是子孙后代敬重祖先或记念祖先功德的文字。富裕人家的匾额、对联多用木料涂金或黑漆,镶嵌螺钿;贫困人家的匾额、对联多用竹席制作,粘贴红纸大字,配以对联或粉红纸对联。


在如今的现代生活中,农村的房屋建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传统的祭坛样式仍然有效。然而,城市中拥有现代建筑和现代室内设计的房屋,其布局和供奉物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以适应整个房屋的风格(繁复的香坛、横漆板和对句已不再适合许多家庭的室内装饰)。


祭坛是神圣的地方,所以人们不会将小物件或日常用品放在祭坛上。他们必须始终保持祭坛和供奉物品的清洁和庄严。无论多么贫穷,人们都不能典当或出售供奉物品。


家里每有喜事发生(如:儿女结婚、儿女考试、盖新房、创业、妻子生孩子、事业有成、家里有人生病、有人要出远门、有重要事要做……),主人都要先向祖先祈求,先报喜,再祈求庇佑。

每次祭拜,视屋主贫富和仪式而定,供品可能包括:酒、水果、黄金和香、糯米饭、甜年糕、咸菜,有时甚至是还愿供品......一杯纯净的水(雨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雨水代表着在祖先和神灵面前的精神纯洁。在必要的情况下,供品可能只需要一杯雨水和在祭坛上点燃的香。举行仪式时,祭坛上必须点燃一盏灯或蜡烛。祭坛上的香总是以奇数点燃(一根或三根......),并且香必须摆放整齐。当香碗中的香装满时,屋主焚香并请求祖先允许拔出香,将其变成灰烬,然后倒入池塘中。

祖坛是优良家族传统的聚集地,
唤起“树有根,水有源”的精神深度,一种懂得培育根基,让树木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的文化生活方式。并从那里闪耀文化价值观,引导孩子们走向未来。杂交种


据 Vitinfo 报道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祖坛——民族文化特色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