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特征
昆强县人口超过6.4万,由泰族、京族、土族(丹莱族)、岱族、侬族和华族6个民族组成。其中泰族约占70%,京族约占20%。尽管昆强县境内多民族杂居,但昆强县人民世世代代始终保持着团结互助、高度的社区意识,从而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色,其中泰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
(Baonghean)-昆强县人口超过6.4万,由泰族、京族、土族(丹莱族)、岱族、侬族和华族6个民族组成。其中泰族约占70%,京族约占20%。尽管昆强县境内多民族杂居,但昆强县人民世世代代始终保持着团结互助、高度的社区意识,从而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色,其中泰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
孟山乡班仓村是泰国族的典型村落之一。由于地处通往越南和老挝边境的公路旁,与外界交流十分便捷,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特色一度失传。近年来,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保护、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的政策,县、乡、村各级组织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动员民众维护自身特色,恢复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织锦服饰、婚礼和订婚习俗,尤其是泰族的民歌和古代乐器。目前,班仓村已成为游客在孟山村-溪康村-布玛村路线上参观织锦村的必经之地之一。游客在这里,常常可以看到妇女们坐在漂亮的高脚屋旁的织布机前,织着色彩缤纷的织锦制品,还有一些摊位向游客展示和销售织锦制品。
仓村妇女协会主席兼泰国民歌俱乐部副主席夏氏邦女士坦言:“为了传承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们必须依靠老年人,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并从小教育我们的孩子,以便他们长大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铭记自己的根源,并了解祖先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支部、组织和党委的宣传动员下,许多古老的习俗得以传承,例如敬献新米的习俗,以及婚礼和订婚仪式上唱歌和回应的习俗。村里许多家庭也恢复了织锦工艺。仓村也是蒙山乡第一个成立泰国民歌俱乐部的村庄,该俱乐部不仅收集古老的民间旋律和传统乐器传承给年轻一代,还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组织演出。得益于此,大多数村民都保留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仓村的人们已经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村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社区活动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
昆强县文化厅厅长阮辉章先生表示:“目前,昆强县人民委员会正在指导制定和实施‘2011-2020年昆强县各民族文化特征保护、维护和弘扬’项目”。到2015年,全县力争实现60-70个村、村组、街道达到文化标准,95%的村、村组拥有文化馆和基层文化活动设备,100%的乡镇设立定期举办的民歌俱乐部和民族乐器俱乐部。县人民委员会每年将为这些俱乐部提供运营资金,每三年举办一次民歌俱乐部节,以鼓舞士气、增进相互学习交流,同时使民歌俱乐部节成为吸引民众的具有吸引力、定期举办的文化活动之一。自2012年9月起,昆强县已成立16个民歌和传统乐器社团,吸引数百名会员,运作十分活跃。此外,该区还为官员、学生和当地民众开设泰语写作和语言学习班。
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