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农民夏秋种植“肉米”的不足之处
今年夏秋作物季,许多地区的农民没有购买稻种,而是使用春季作物剩余的“肉米”。这种做法对他们自己和其他家庭的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
节省购买新种子的钱
每逢夏秋收季,宜禄县宜东乡6村的阮氏兰女士都会用上一茬剩下的稻子来播种,而不是购买新的种子。她说,八九月份田地经常被水淹,产量不稳定,作物经常歉收,所以她不想投资。即使收成好,每亩稻田也只有几公担。所以,和村里其他农户一样,她会用上一茬剩下的稻子来节省成本,即使失去了它们,她也不会后悔。

“自种的种子肯定差一些,但每个稻米田都有3-4公斤种子。我和我的兄弟们在3公顷的土地上工作,种子成本很高,而且产量不稳定,所以每个人都保留着自己的稻种,”兰女士说。
今年夏秋作物季,宜禄县种植了超过4800公顷水稻。农民使用春收后剩余稻种的情况在当地相当普遍。据该县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陈元华先生介绍,该地区的夏秋生产不像安城县和演州县等重点稻米产区那样受到重视……因此,指导生产相当困难。
陈元和表示:“在产量不稳定或因旱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的地区,人们最常使用稻米作为种子;而在夏秋两季主要生产米粉和饲养牲畜的地区,人们主要使用康丹稻种。”

今年夏秋作物季,周仁乡(雄原县)9村的范氏平女士不得不接受购买稻种用于生产,但由于上一季稻米品质不佳,她没能留下任何种子。不过,到目前为止,她每年都会选择长势良好的优质稻田,为下一季稻米留种。
“我知道自家种植的品种产量不会像外购品种那么高,而且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但购买昂贵的品种每茬大约要花费50万到80万越南盾。”她分享道。为了弥补自家种植水稻品种的“弱点”,平女士只使用上一茬剩下的水稻品种,下一茬则会购买新品种,以避免品种退化。
生产力和质量下降
农民使用“自家种植”水稻品种的情况不仅影响到自家的稻田,还对周边农户的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和影响。

潘氏川女士是范氏平女士的邻居,她住在周仁乡(雄原县),尽管村里很多农户都自备种子,不买种子,但她每种植一茬作物都会买种子。潘氏川女士说,她知道买种子省钱,但实际上却亏本,因为产量低,而且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今年春稻,附近很多户人家播种的是去年夏秋稻的种子。有些户人家每亩稻谷只收了4袋稻米,不到100公斤。不仅产量低,而且碎米和劣质米也很多。” 徐女士说。

但她还是很担心稻田里会蔓延出害虫,所以在稻米经常被虫害侵害的时期,她要定期去稻田里检查,以便及时防治虫害。
义安省的生产指导文件中,推荐并指导了优良水稻品种的生产。然而,尽管专业人士提出了建议,但这种情况在许多地方已经持续多年。农民使用肉米或使用非法外销的水稻品种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并可能带来许多后果。

在种植过程中,水稻上的病原体会残留在种子中,尤其是空心、质量较差的种子,会继续对后茬水稻植株造成病害。此外,自留水稻种子的农民,在播种稻田时,稻米中会混入杂草、其他稻种等种子,导致稻米均匀度不高,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阮进德先生,省种植业和植物保护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