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杭的绿色宝藏
(Baonghean.vn)——我们在梅山边境公社(Tuong Duong)的 Na Hang 村停留,在村里官员和权贵的带领下参观了数百棵树伸向阳光的原始丁香林。
建立村庄契约,保护森林

捧着粗糙的丁香,树皮呈深褐色,树干笔直,根深深扎入地下,吸取着天地生命之血,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梅山乡原乡长、泰那坑村首批村民之一卡文俊先生说:1994年村子刚建村时,这片林子里只有小颗天然的丁香,30多年来,由于村民的保护意识和爱护,如今这里已是大片原始森林,有数百棵大大小小的丁香树。

“走遍这片丁香林至少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有些树以前只有手臂那么粗,现在却粗得一人抱不住!”段先生自豪地说。
在欣赏这片被誉为“绿色宝藏”的珍贵森林的同时,我们更加着迷于泰国边境人民的护林故事。

纳杭村原是会舍村和会苏村的生产区。最初,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搭建临时房屋种植作物、饲养牲畜,主要种植水稻。纳杭村成立时只有15户人家,后来逐渐发展到29户人家,135人,涵盖了良、韦、卡、罗、罗5个氏族。村民们依靠刀耕火种、植树造林、饲养牲畜和开发森林资源维持生计。
早期,村里只有一个党组,由三人组成,分别是卡文俊先生、魏文荣先生和梁文俊先生。卡文俊先生当时被选为村长,他和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起,向村民宣传森林的重要性——森林是共同的财富,人人有责任保护,尤其是丁香林。丁香是一种珍贵的沉香属木材,其叶子和树皮散发着独特的药草香气,颜色和木纹都非常漂亮,经济价值很高。

为了守护好这片村里的“瑰宝”,不让“伐木人”砍伐,几十年来,那坑村村委会和村民们一直互相提醒,要保护好整个林区。
纳坑村村民守护森林的“秘诀”是“护林盟约”。起初,这只是一个口口相传的约定,但村民们一致遵守。

后来,为了发挥社区的自我管理作用,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森林,落实基层民主,那坑村的村民在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投入下,共同制定了书面的村约,其中对森林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定。
为子孙后代保留宝贵的资本
跟随村支书兼村长卡文巴(1987年生)和卡文奥(1990年生)这对年轻“夫妻”,我们沿着小路深入丁香林,继续讲述护林故事。我们了解到,那坑村成立了两个护林小组,每个小组有7-9户人家;每个小组每月两次配合村委会和护林员进行巡护。
“目前,全村上下正在全力保护和呵护100公顷的丁香林和170.3公顷的生产林。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坚决不在有林地的地方砍伐树木或进行人工种植。任何违反规定的人都将根据村规民约受到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上报乡镇和当地护林员,依法处理。”那坑村党支部书记卡文巴先生说道。

“从小,我们就听祖宗说,不要为了买卖而砍伐森林里的木材,而要共同守护和保护它。只有自然折断的树木才允许村民砍伐用于建造房屋。村里任何试图砍伐森林树木建造房屋的家庭都将受到严厉惩罚。”纳杭村村长卡万奥补充道。
据村里的老人们介绍,保护森林的意识已经深深地融入村民的血液中,代代相传。近年来,纳坑村还受益于森林环境服务付费政策,这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森林管理和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纳坑村的村民们与森林相依,与森林共存,受益于森林,他们把保护森林视为维护村庄和平繁荣的根本。这也是当地‘智慧群众运动’的典型范例。”梅山乡党委副书记卢英田说道。

为了让村民们放心爱护和坚守森林,那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宣传和动员村民发展家庭经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利用溪流、小溪边的平地种植各种蔬菜和豆类;建立经济模式(饲养山羊、水牛、奶牛、家禽、花园-池塘-谷仓模式)......

人民的生活因此日益富裕。尤其是纳坑村的村民们,因为大家团结一心守护森林,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珍贵的树木在广阔的森林里茁壮成长……